閆雪蓮
一、漢字識別教育歷史的追蹤
人類在長期的實踐中,既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又積累了無比豐富的文化知識,它們依靠文字得以保存至今。作為記錄、保存、傳播知識的工具——文字,對人類文明的進步,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了不可埋沒的貢獻。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它是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表意性質的音節文字,現代常用的文字有四千至八千個,大多數是形聲字。現代漢字的字體是經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演變而來的。
二、關于漢字形、音、義的三個因素
漢字是由形、音、義三個因素組成的統一的方塊圖形。這些圖形是以式樣不同的基本筆畫,按一定的數量,一定的度量,一定的空間配置構成偏旁、部首或其他結構單位。
小學生辨認字形的完整性與精確性的水平是隨著他們所掌握的漢字知識、用言語分解漢字的構成部分以及對不同字形進行互相比較的能力的發展而提高的。
漢字形、音、義三個要素之間的聯系,主要通過下列兩個方面來實現的:①利用兒童生活經驗中已有的音義聯系與字形建立新的統一聯系;②生字的字義為兒童所不熟悉或較抽象的,要先幫助兒童建立新的音義聯系,然后在此基礎上與字形建立統一的聯系。
三、小學識字教學的程序與方法
小學生在不同的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影響下識字,就形成不同的識字能力和習慣。
識字教學中,比較法的運用可以表現出一定的年齡特點:小學生在比較字形或字義異同時容易找出相同點,不容易找出相異點;不同的比較方法對字形的比較效果有影響,而以對低年級的影響最大;對字形的比較能力隨年級而增強。
識字教學中,還存在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不是互相對立的,各有優點,相互補充,有共同因素。
四、小學生產生錯別字的心理因素
為什么會產生錯別字?對這個心理學研究論題的探討在新中國建立前比較多,一般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作分類統計,并對糾正和預防錯別字的方法提出建議。
小學生產生錯別字的現象,表現出各種特點:①錯別字的出現與年級有關。②錯字出現的頻率與字的筆畫、結構有關。③從錯別字總體看,錯字比別字多。④從錯字發生的部位看,字形錯寫的部位出現在字形的細節隱蔽部分。
關于產生錯別字的原因分析,多是歸結為“字形相似”“畫蛇添足”“分子脫落”“組織變更”之類,這就難免倒果為因,不能找出問題的癥結。要正確認識錯別字產生的原因,除考慮漢字本身特點的影響外,教師應該注意從教學過程及學生心理諸方面去探討。
作者單位:河北省三河市華電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