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軍
陽光下、草地上,天真無邪的孩子在盡情地嬉戲;操場上,足球小子在狂蹦中自由揮灑著年少的激情,這是我們多么向往的情景。近幾十年來,學校體育在各部門的重視之下,場地器材、體育教師、體育經費等得到完善和提高,但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喜歡上體育課的人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明顯減少。以本學校為例,被調查的高年級學生喜歡上體育課的只有65%,學生能夠全身心參與的不到50%,特別是部分女同學已出現逃課現象,而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和心理的因素,相對來說要高出許多。不少學生在課堂上無精打采,課外活動中卻生龍活虎。也可以說,學校體育造就了不少既無參加體育活動意識,又無參加體育活動能力的“體育合格畢業生”。難道體育課真的沒有吸引力了嗎?反思其原因,我認為傳統的體育教育教學方法、模式制約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才造成了學生對體育課的厭倦情緒,我們為何不嘗試讓學生個性自由揮灑體育課堂呢?
體育課作為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本體感受為主要形式,以增進身體健康為主要目的必修課程,它關注的不僅是通過體育教學增強學生的體質,而且還要通過體育教學改善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可是,我們的學校和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以運動員的要求進行競技項目的訓練,忽視了學生個性發展,抹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實踐已經證明,許多偉人的成功和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都與其個性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最熟悉的科學家愛迪生在發明燈泡時曾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正因為有著堅強的個性,終于給世界帶來了光明。
二十一世紀是追求“個性”的時代,尤其現代家庭以獨生子女居多,給個性本身形成了許多復雜的因素,所以我們體育教師不能單單地從字面上去理解“個性”的與眾不同,而是從教學和學生人格發展的角度去分析,尋找其共性特點。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體育教育教學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改革,我們廣大體育教師應借此之機,切實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個性,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課堂是我們實踐的舞臺,怎樣去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我們應該多方面地進行思考和探索。
首先,要保證師生感情融洽,教師自己必須帶著愛心去上課,并把這種感情體現在行動上。帶著愛心去上課,教師要處處關心、愛護學生。比如,上課時天氣較熱,教師就要想到減少學生活動量;天氣較冷時,教師就應想到學生衣著的厚薄,出汗后是否會感冒,提醒脫了衣服的同學抓緊穿上衣服;遇到學生頭疼腦熱,教師就應讓學生休息。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處理得當,就能使學生感到溫暖,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教師要有熱心和耐心。有些動作學生一時掌握不了,教師千萬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滿腔熱情地耐心地幫助、指導學生。更不要使用“笨”“真笨”“比較差”“差”“不動腦子”之類有傷學生自尊心的惡性詞語。中肯地指出學生的變化和進步,多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自信和成長。
再次,還要注意教育方法。當學生出現失誤或對教師不尊重的時候,教師應寬容,應冷靜,要用愛心去感化他們,使他們主動克服缺點和錯誤。有一次在練習雙手傳接籃球時,有個女生邊練習邊吃零食。我瞪了她一眼,她毫無反應,我就走過去接過球同她一起練習。看著她那漫不經心的樣子,我一用力,球打在了她身上,她大發脾氣,我當時真想過去訓她一頓。可稍一沉思,覺得不妥,就讓其他學生繼續練習,然后把她叫到一邊,告訴她剛才她沒有接住球的原因,接著又和她一起練習。下課后,那位同學誠懇地說:“我錯了,郭老師,您別生氣,今后我一定遵守紀律,好好練習。”我也檢查了自己做得不夠的地方,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師生間感情也更融洽了。當然,寬容不是無限度的,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作者單位:河北省灤縣商家林學區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