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喜
摘要:和諧社會要求學校培養更多具有良好素質的學生,而且越來越多的人也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的獨特作用。在新的課程改革教學活動中,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因此,更新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觀與創新意識,轉變教學方式,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成為教學工作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程教學
美術教學是一種美學教育,它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繪畫基本功,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觀與創新意識。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引發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通過各種美術形式將美描繪下來。以往初中美術的教學模式是以老師、繪畫、技能為中心的單一傳授模式,這顯然與新課標理念和素質教育不符。如何轉變教學模式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是每一位老師必須思考并加以改革實踐的重大課題。
一、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培養審美意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美術,更加注重學生在藝術創作中的靈感與美感,而靈感與美感的培養則需要對美術充滿興趣。所以美術教學首先要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而激發興趣則要使某人對某事物產生興趣,這關鍵在于讓他對某事物產生好奇,從中受到鼓舞與獲得滿足感。
激發興趣首先要讓學生發現自己身邊美術,老師應該教導學生在生活中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然后將其描繪下來,這種獨特的美術作品將會刺激學生的興趣。如果老師在當中還加入一些正確有利的評價,那就會產生強化學生興趣的效果。這種聯系身邊美術的做法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對美的追求與感知,進而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其次,老師還可以利用聲色影像營造一個輕松的藝術氛圍,這樣,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審美觀的培養奠定基礎。“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學生要形成審美觀就要用心觀察,付諸實踐,將美描繪出來。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培養學生用獨特的眼光去觀察事物、用心去描繪事物的能力。通過觀察、思考,把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融入美術作品,也將自己對事物的情感融入到美術作品中去。要以培養一個藝術家的心態去對待每位學生,訓練他們的鑒賞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讓學生用真實的心靈去感受,充分發揮其描繪美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發揮引路人的作用,引導學生正確辨別生活中的美丑,多注意生活中的美,多表達對生活的感受,只有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才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才能培養健康的思考方式,創造出有價值、有個性、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藝術成果,促進社會的和諧。老師的教學可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感悟生活的美,提高他們的審美觀。注重學生的觀察與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主動創新意識。就美術而言,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相當重要,它對培養及提高學生的整體創造能力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美術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學生可以在美術教育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品德,還能獲得社會實踐經驗。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 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動手能力是提高創新意識的關鍵。首先,學生接觸事物最直接的方法是“看”,也就是觀察。老師可以讓學生先看后評,然后要求學生運用藝術語言和美學基礎知識對作品進行解讀,挖掘他們心中的審美潛能。而且通過思想的交流,可以豐富學生的頭腦中的知識。在這種教學過程中,通過“看”,使學生把空洞的東西變成具體的表述語言或新的藝術形式,充分體現了時代的精神和學生的思想,完成了藝術的再創造。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做”就容易被學生接受了。畢竟對初中學生而言,具體可感的實物是教學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它能挖掘學生的潛力,充分調動學生個體的積極性及群體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將美術應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將美術付諸于實踐。最后,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將自己的創造思維運用到實踐中來,創造出具體的藝術成果。老師在課堂中可采用獎勵誘導等方式,讓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即興創作,或者是給出抽象命題,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力進行創作,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為此,教師應該留下一定空間讓學生自主思考創新,并更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創新提供有利的導向。比如老師在課堂中組織學生自由討論等。
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可鼓勵學生探索求異
1.課外活動
上文曾提到,讓學生體驗生活可有益于培養審美觀,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也要求老師帶領學生參加豐富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可以使學生接觸生活,感受課本上沒有的事物,有利于擴大他們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而課外活動的形式有:
(1)參加戶外、下鄉活動。走進生活,貼近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真諦。社會上各個角落里都能發現美,所以老師組織學生參觀農村、知名建筑、畫展等是不錯的選擇。
(2)參加比賽。創造性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因為在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地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2.多媒體課件
不同于傳統的書和單純的文本課件,多媒體課件是集圖像動畫、聲音文字于一體的新型課件,它表現力強,能將枯燥的事物表現得生動活潑,還有音像配音效果,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興趣,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老師可以運用Authorware課件制作軟件來制作漂亮的課件,可加入用Flash制作的動畫視頻,也可鏈接到用Dreamweaver制作的精美網頁,這樣,制作出來的課件層次分明、功能強大、效果強烈,讓學生們耳目一新,起到活躍課堂,點燃學生學習熱情的作用。這種教學方式不但方便老師教學、促使教師積極地探索特色教學,而且其顯著的課堂教學效果也讓學生受益匪淺。計算機融入到美術教學中的好處是方便教學、活躍教學,充實了美術教學內容,也為學生學習繪畫提供了新的平臺。計算機提供的作圖工具也是多種多樣的,能充分滿足學生的要求,而且不局限于紙張等具體繪畫工具,用法簡單便捷,這一切都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現今“計算機入百姓家”也為計算機教學提供了物質基礎。
3.將網絡美術資源引入課堂教學
導入網絡美術資源,使美術教學內容更完備、更系統。教學中需要的素材大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搜索并且獲取,而且速度相當快,這使學生可以在無限大的空間里獲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而且不受時間的限制,學習的范圍和角度都有所擴大。當然教師也可突破知識局限性,從中增長知識,改變傳統單向的授課模式,從而促進老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學習,學校的教學資源往往是有限的,不能充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網絡資源正好彌補了這點。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自行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比如金字塔建筑,學生可以上網查找任何金字塔的相關知識,進而自主欣賞與評析,然后對金字塔建筑進行再創作。另外,老師應更新教學模式,根據自身的授課特點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并注意在課堂中將自己擅長的上課方法和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施展自己的才華,發揮最佳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的知識源泉與創作天堂。
參考文獻
[1] 賀亮.新課改形式下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思考[J].教育論壇,2006(12).
[2] 常銳倫.美術學科優化教學論 [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 王保軍.論優化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藝術 [J].文教資料,2007(21).
[4] 成曉祥.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美術教學[J].考試(教研版),2007(2).
[5] 趙虹植.初中美術新教材教學探索與實踐[J].中教研究,2007(1).
[6] 李書平.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