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艷菊
摘要:由于長期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廣大教師對“探究式教學”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還不夠,從而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本文從四個方面論述了初中數學課堂探究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從五個方面論述了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探究性教學;存在問題;解決策略
探究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內容為基礎,重在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方式。筆者在實踐中逐步認識到當前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認真反思并采取有效的對策。
一、初中數學課堂探究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勉強探究,忽視內容的可操作性;
(2)盲目探究,忽視探究的實效性;
(3)花樣探究,忽視探究的目的性;
(4)曲解探究,輕視教師指導作用的合理性。
二、初中數學課堂探究式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1.確定合適的探究內容,使探究有材料、有方向
為了克服走進新課程后的課堂“探究式教學”中存在探究活動“絕對化”的傾向,我認為確定合適的內容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并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另一方面在課堂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創設問題情境。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后,要善于將教材中的重難點設計成問題提出,但提出的問題不能過于簡單,問題過于簡單,學生張口就會,看起來氣氛活躍,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形成思維惰性,不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問題也不能太難,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開放性、探索性以及位處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才是合適的探究對象,才能有較大的探究空間。
2.以問題串的形式呈現探究性活動的內容,使探究有的放矢
為避免盲目探究,使探究性活動有明確的目標,筆者認為以問題串的形式呈現探究性活動的內容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學中筆者常設計如下幾種類型的問題串呈現探究性活動的內容:①利用課本上“操作”“探索”“做一做”等內容,設計實驗型問題串;②利用課本“例題、習題”“試一試”“練一練”等內容,設計反思型或探索型問題串;③利用課本中“想一想”“議一議”“交流”“討論”等內容,設計歸納猜想型問題串。
3.抓住契機、講究策略,使小組合作學習具有實效性
要實現行之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避免盲目探究及花樣探究,至少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①抓住合作學習的契機;②講究合作學習的策略;③處理好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之間的關系。
4.給學生探究的機會和時間,使探究性教學體現學生主體性
為了克服走進新課程后的課堂“探究式教學”中存在的探究活動“形式化”的傾向,我認為必須給學生探究的機會和時間,使探究性教學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要設置合適的探究內容,給學生創造探究機會,如給學生自己動手的機會和時間,讓學生去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問題的結論;給學生交流的機會和時間,讓學生在交流中啟迪靈感,反思升華,歸納問題。
5.教師要適度地幫助、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使探究過程體現教師主導性
探究教學并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
(1)教師要把握好指導時機。在探究教學中,一方面,教師應選擇合適的課題、情境,在合適的時機、階段,開展非指導性教學。另一方面,教師要適時地進行必要、有效的指導,注意不要介入過早,以免阻礙了學生本可以自主發現的機會,也不要介入過晚,以免讓學生過久地處于無助無奈的狀態之中;要防止不夠充分的指導,以免使學生感到手足無措。
(2)教師要適度啟迪思維。當發現探究學習中的閃光點和問題點時,要及時進行點撥引導,啟迪學生思維,點燃思維的火花;當看到學生的探究思路偏向時,教師不要急于下結論,而應問一問:“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這樣想?”“有其他同學補充嗎?”或者當學生在反復探究后仍然誤入歧途時,教師應為其指點方向;當學生感到困惑或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應給予適當的指導與點撥,讓學生得以擺脫困惑;當所用方法不明時,教師不是具體告訴學生什么方法,而是幫助學生自我辨析,選擇正確方法;當學生在探究嘗試過程中發生錯誤時,教師應該首先讓學生自己去反思,請同學幫他找一找“錯在哪里”,請他自己說一說“錯誤的原因是什么”,盡量讓學生去想、去說,從不同角度去完善學生自己的思維過程,提高思維能力。
教師引導要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當然,合理的引導并不是對所有的問題都作深層次的挖掘,一些簡單的問題還是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解決。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也包括良好個性和思想品德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張明甡,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數學課堂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