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韜 王靜波
摘要:對大學生工作經驗的要求既是用人單位的客觀需要,也是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戰。如何開展以專業特點和就業能力為內容的高校預就業實習,是高校、企業和政府應當共同關注的問題,這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校;預就業;實習
自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目前,大學生就業方面出現的主要矛盾是畢業生的技能結構和市場需求不能完全接軌,在校大學生在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實際工作能力方面的不足,與未來就業崗位需求不符的問題。企業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社會經驗、工作經驗的“成熟”畢業生。但現實中,許多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定位含糊不清,對實習的概念也僅僅停留在針對某課程專業實習的階段,這使在校學生的專業實習經驗在企業看來并不實用。于是,高校學生的實習內容悄然發生了改變,為就業做準備,與就業對接成為了實習的主要內容。高校實習也就成為了預就業實習。
一、高校預就業實習概述
大學生預就業實習,從廣義上講,就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實習、實踐活動,既包括最后的畢業實習,也包括中間的專業實習和在校期間的其他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是為了縮短教室和工作崗位之間的實際距離,是為畢業之后的工作打基礎,而工作就是就業,預就業就是預工作。從狹義上講,預就業實習就是結合專業和就業開展的頂崗實習。通過預就業實習,學生既能弄清楚未來從事工作所需要的條件,形成一個明確的就業方向,也可以根據就業方向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
二、高校預就業實習的目的
大學生預就業實習的目的,概括說就是要培養社會和企業需要的人才。包括以下五個方面:①動手能力。包括學生的專業水平、基本技能、基本知識理論。這個能力是就業的基礎,也是大學生所缺乏的能力;②責任意識。對企業來講,特別重要的是員工要敢于承擔,要有責任感。現今企業之間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責任感的競爭;③團隊精神。團隊精神就是融入團隊的能力;④健康的心理品質。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正確認知的基礎,有利于大學生放松身心,消除心理壓力;⑤抗挫折能力。實際工作當中,各個方面都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和矛盾。提高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不僅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培養合格人才的需要。
三、開展預就業實習工作的建議
高校的預就業實習工作,是高校和企業共同為社會培養人才的有效平臺,它不僅對學校和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我們國家相關法律制度面臨了新的問題。
1.對高校和企業的管理做出一定的調整
(1)改革考試制度,嚴格評價制度。學校要把實習實踐能力作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考核指標。通過參與教師或學生自主建立的研究項目,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但是對如何進行考核,如何評定分數等級等工作卻沒有進行很好地探索和實行。同時,為了配合學校教學模式的改革,實習單位的人事制度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即實習單位要建立接收實習生的制度。用人單位可以根據其當前及今后長期發展的需要,每年或在適當時期接受在校大學生的實習。用人單位對實習生可以支付一定報酬,并為實習生提供真實的實習評價,提供實習經歷的證明。
(2)建立靈活的學分制,健全管理制度。應該根據學校類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從而建立和完善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度,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學習和實習實踐制度。高等學校應根據就業的形勢變化,對學生的實習實踐活動進行系統的建構,減少盲目性,增強學生實習實踐的針對性和效益。
2.相關的法律制度對高校預就業工作的開展要有具體規定
(1)在《勞動法》的修訂中,應對學生實習實踐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有所規范,一旦出現了問題可以依據法律規定進行處理。
(2)要制定企業參與實習教育的政策和法規。
(3)調動用人單位的積極性,將單位的升級等評定制度與接受實習教學和社會實踐情況相結合。在這方面,衛生部的做法值得借鑒和推廣。衛生部曾作出規定:醫院如果申請進入“三級甲等”,其中一個必要條件是該醫院必須是醫藥院校的教學實習醫院。這一措施基本解決了醫藥院校實習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寶俊.實習熱為大學生就業難求解[J].金陵瞭望,2005(10).
[2] 陳立敏.媒體建立實習生制度的意義與構想[J].新聞傳播,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