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芝
《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由國際商會于1933年發布以來,數十年間幾經修訂不斷完善,幫助許多的企業與銀行順利完成了信用證結算交易,有力促進了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目前實施的UCP600,即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600號出版物,于2007年7月1日開始生效,是在UCP500基礎上,結合ISBP、URR525、e-UCP和ISP98形成的。
UCP600對信用證有關概念進行了系統的定義,刪除了那些表達不確切、內容已過時及與國際貿易實務相脫節的條款,措辭更為簡潔、嚴格、清晰,增加了實務操作性強的條款,相對于UCP500有了較大的改進。
為了進一步突出信用證本身的條款超越或者補充慣例的原則,UCP600第1條指出在申請開立信用證時,即使表明了受UCP600的約束,也還可以修改或排除不愿意接受的UCP600有關條款。如UCP600第38條K款規定“由第二受益人或代表第二受益人提交的單據必須向轉讓銀行提示”,這一條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第二受益人繞過第一受益人直接交單給開證行,而損害第一受益人的利益。但在實際業務中,很多第一受益人只是貿易代理或擁有進出口權的母公司,反而會引起不便。因此,如果第一受益人要求全額轉讓,不需支取差價的話,也可以要求進口商開立信用證時排除此條款。再如UCP600第28條規定“保險單據可以援引任何除外條款批注”,倘若進口商不希望受益人提交的保險單據上有任何除外條款,則可在信用證上明確規定排除UCP600第28條( i)款。
可見,善于排除或修改UCP600中相關的條款,有利于維護進出口商的利益。但是,一些UCP600相關條款的排除,往往難以達到申請人與開證行的目的,卻讓信用證相關當事人難以適從。實際上UCP600實施不久,ICC就收到許多針對信用證中出現的排除或修改條款如何處理的咨詢。以下筆者就其中主要的幾條談談自己粗淺的見解。
(一)對UCP600第16條c款和d款的排除
UCP600第十六條c款中規定開證行對不符單據的處理辦法有4種:一是持單等候交單人進一步指示;二是持單直至收到申請人通知放棄不符點并同意接受該放棄,或在同意接受對不符點的放棄之前從交單人處收到進一步的指示;三是退回單據;四是按照之前從交單人處收到的指示行事。與UCP500相比,新規定增加了第二種和第四種處理方法,這樣規定更貼近國際結算實務,有利于受益人、申請人和銀行按照具體情況靈活操作,并且能夠減少對不符單據的爭議,有利于交易順利完成。因為交單的最終目的是獲得付款,即使單據存在不符點遭到拒付,受益人還是希望申請人能接受不符點,如果受益人不允許申請人在拒付后贖單,可以采用第四種處理方法,即在開證或交單時做出明確的指示。
UCP600的另一條重要修改是將銀行審單拒付的最長期限從UCP500中規定的7個工作日,縮短為5個工作日。這樣開證行如果不能在5個銀行工作日內提出實質性的不符點,則喪失了拒付的權利,對出口商更為有利,并且將促使銀行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目前我國許多銀行都收到一些宣稱不適用UCP600第16條(c)(iii)(d)的信用證。這讓我國銀行感到困惑:是將16(c)(iii)及16(d)一起刪除,還是僅將16(c)(iii)(d)刪除?如果開證行的意思是僅將16(c)(iii)(d)刪除,也即是開證行拒絕拒付后按照被指定銀行隨交單發出的指示行事。這讓人難以理解,既然開證行已經拒付,單據就完全歸屬于交單人所有,理應聽憑交單人處置,開證行何以拒絕接受按之前從交單人處獲得的指示行事?如果是將16(c)(iii)及16(d)兩部分都刪除,那么開證行將在何時以及如何將拒付通知被指定銀行?這在之后具體的業務執行中就容易引起爭議。
(二)對UCP600第14條(f)款的刪除
在貿易實踐中,限于篇幅和簡潔的需要,信用證不會對每種單據內容面面俱到,對運輸單據、保險單據和商業發票以外的單據,信用證一般只給出單據的名稱,而沒有規定該單據的出單人及其措辭或內容。UCP500 第21 條規定:“如果信用證無此規定,只要所提交的單據內容與提交的任何其他規定單據并無不一致,銀行將予接受。”UCP500 這一寬松的規定造成了受益人對該條款的濫用,如裝箱單不表明裝箱細節,產地證不顯示貨物的生產國別,檢驗證沒有檢驗結果,這就在客觀上使單據失去了其應有的效力,卻因“內容與其他單據并無不一致”而不得不接受,使得收到的單據與信用證要求的初衷相違背。針對這一明顯不足,UCP600 第14 條f 款規定: “如果信用證要求提交運輸單據、保險單據或商業發票以外的單據,卻未規定出單人或其內容,則只要提交的單據內容看似滿足所要求單據的功能,且其他方面符合第14條d款,銀行將接受該單據。”這一規定彌補了UCP500 對此類單據要求的缺陷,確立了“單據內容應滿足單據的功能”的審單新標準,可以避免因單據要素不全給申請人清關提貨造成的不便。
但有的信用證直接宣稱刪除UCP600第14條(f)款,而沒有另外給出指導意見。在這種情況下,被指定銀行如何判斷交單是否相符?這一條款是否意味著對于信用證中未規定出單人或其數據內容的單據一概不予接受?這種處理方法根本站不住腳,因此,被指定銀行應該要求開證行澄清這一條款,并重新指示。如果這一排除是針對條款中的“單據內容看似滿足所要求單據的功能……”,則也是讓人難以理解的,因為如前所述,在沒有明確指示的情況下,UCP600的這一條款較之UCP500能更好地保護申請人與開證行的利益。誠然,“單據內容應滿足單據的功能”這一標準并不能保證收到的單據與申請人的期望相符。如收到的“檢驗證書”,檢驗結果顯示“不適合人類食用”,與申請人所期望的顯示產品質量等級相去甚遠,開證行也不能以此拒付,因為該檢驗證書滿足了貨物檢驗的功能,顯示了檢驗結果,其內容也和其他單據或信用證不矛盾。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信用證中應列明所需單據的具體要求,而不僅僅只是把UCP600第14條(f)款排除。
(三)對UCP600第14條(l)款的排除
UCP500 中,提單的出單人明確規定為船長和/或船東,而將運輸行簽發的單據單獨給以描述。但是到底何為“運輸行”,UCP500 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這就導致有些國家和地區對“運輸行”有意的歧解,故意把承運人和運輸行兩個概念混淆,只接受承運人出具的單據,不接受貨運代理提單,給國際貿易實踐帶來了不便。因此,UCP600 刪除了運輸行單據的概念,新增了第14條(l)款,規定只要運輸單據能夠滿足UCP600第19~24條條款的要求,則運輸單據可由除承運人、船東、船長或租船人等以外的任何一方出具。這實際上是提高了貨運代理人的地位,同時在實際業務中,方便了由貨運代理人代理運輸的出口商的交單,并能促進國際運輸的發展。
對出單人的不加限制性,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貨運代理人資質門檻較低,信
譽良莠不齊,萬一提單環節出現問題,企業將遭受巨大損失,存在較大風險。也許是出于這方面原因的考慮,一些信用證規定刪除第14條(l)款。但信用證僅宣稱“sub-article 14 (l) is excluded” [or “does not apply”]并不能達到這一目的。例如運輸行ABC用印就有其公司名稱的單據,直接以承運人身份簽發提單,就不能視為“運輸行單據”,也就構不成不符點,開證行也無權以此拒付。
(四)對UCP600第35條第2段的排除
還有一些銀行和開證申請人堅持要排除UCP600第35條第2段。UCP600 第35 條第2段規定“如果指定銀行確定交單相符并將單據發往開證行或保兌行,無論指定銀行是否已經承付或議付,開證行或保兌行必須承付或議付,或償付指定銀行,即使單據在指定銀行送往開證行或保兌行的途中,或保兌行送往開證行的途中丟失”。這一條款體現出UCP600 更強調開證行的第一付款責任以及該責任的不可撤銷性的精神,可以更好地保護受益人的收款權利。這一條款是加大了開證行的風險,但這一條款的排除,又使得單據遺失問題的處理重新退回UCP500時的爭議局面:相符單據在指定銀行向開證行寄單后,如果單據遺失,開證行援引UCP500 的第16條“對文電傳遞的免責條款”宣稱免除付款責任;而受益人則依據UCP500 第9 條a 款的規定:“對不可撤銷的信用證而言,在信用證規定的單據全部提交指定銀行或開證行,并且這些單據又符合信用證條款的規定時,便構成開證行的確定承諾”,要求開證行承擔責任。
筆者認為,開證行既然已經開立信用證并指定特定銀行按其指示行事,就有責任保護被指定銀行的利益。被指定銀行遵循開證行的指示審核單據,確定交單相符,并把單據寄往開證行,開證行就應承擔承付或議付責任。其實對于開證行來說,也并不意味著只要單據遺失,任何情況下都依然要履行付款責任,只有所發送的單據是信用證項下的相符單據,寄單方式必須按照信用證中的規定(如果有相關要求),并且單據的寄送者是被指定銀行,這三點同時滿足時,開證行才有付款的責任。開證行關鍵是要選擇好被指定銀行,在寄單過程中采取謹慎態度,恪守職業操守,就能有效地控制風險。
(五)對UCP600第13條(b)(i)的修改
UCP600第13條(b)(i)中要求“開證行必須向償付行提供償付授權書,該授權書須與信用證中聲明的有效性一致。償付授權書不應規定有效日期。”這是有關銀行間償付約定的條款。償付行是指受開證行委托就信用證款項的支付代行付款職能的銀行,出口商提交單據給被指定銀行后,被指定銀行如果做出了單據相符的判斷,被指定銀行可以在向開證行寄送單據的同時,向償付行發出請求付款的額指令,償付行基于開證行的預先償付授權,在接到索償行的請求后即付款,開證行指定償付行將加快資金流轉速度,有利于信用證交易的實現。這其中償付行相當于是開證行的出納機構或代理付款銀行,依據開證行的授權對外行使支付的職能,而與開證行和索償行之間按信用證規范行事的本質內容是沒有關系的。UCP600第13條要求開證行對償付行的授權償付行為不應當設定期限,但開證行在償付授權書中規定有效期(一般來說與信用證的效期相同)的情況也很常見,這將對償付索償行的索償產生重大影響。因為設立索償的截止日,在信用證展期的情況下,如果開證行沒有及時發出償付授權的修改,則索償會被償付行拒絕;或者是受益人在效期的最后一天才向指定行提交了相符的單據,指定行的索匯通知超過償付授權有效期,償付行也無法償付索償行,開證行仍需承擔付款責任或重新發出償付授權,造成實務上的不便和不必要。償付承諾是不可撤銷的,當然要設立一個索償的截止日來規范權利與義務,但是非償付承諾授權的償付授權,開證行可以在任何時候通過向償付行發出通知來進行修改或撤銷,沒必要再在償付授權書中規定有效期。
因此,銀行在信用證中要修改或排除UCP600某一條款時必須慎重考慮這一條款被刪除后會有哪些影響,而不是簡單的宣稱“article X or sub-article X is deleted or is not to apply”,以免引起爭議或承擔指示不清的風險,阻礙貿易的正常進行。
參考文獻:
[1]國際商會.UCP600 ICC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2007 年修訂本)(中英對照).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2]王善論.UCP600——信用證領域的新規則[N ].國際商報.2007 -01 - 05 (02) .
[3] 張素珍.進出口商如何應對UCP600 [ J ] .三峽大學學報.2007(4) .
[4] 李浚帆.應用UCP600需要注意的問題[ J ] .對外經貿實務.2007(6) .
[5] 劉濤 王喜皎.UCP600評價和改革方向[ J ] .物流與采購研究.2009(2) .
[6] 劉啟萍.UCP600關于單據處理的若干問題[ J ] .對外經貿實務.200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