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芳
[摘要]在高職教育中,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占有重要地位,怎樣更好的實施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是從事該課程教學的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因此,將闡述對于該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體會和看法。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計算機應用能力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910138-01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既要有專業知識,更要有實踐技能。因此職業教育應結合市場經濟,突出實踐性教學及技能訓練,強調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本位”的指導思想。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在我國各個領域發展迅速,為了適應知識經濟和信息產業發展的需要,操作和應用計算機已成為人們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技能。許多單位部門已把計算機知識和應用技能作為人才使用的重要依據之一。筆者從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十余年,對教學改革有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優化教學資源,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一)提高教師素質,增強教師責任心。信息社會飛速發展,計算機知識日新月異,這就給從事計算機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門要支持鼓勵計算機教師進修學習,學校要建立科學的培訓機制,以不斷更新教師知識結構,提高教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責任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尤其對于學習自覺性較差的高職院校學生更是如此。因此,建設一支愛崗敬業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非常重要。
(二)結合課程特色,組織編寫教材。教材是教師備課、授課的依據和基礎。近幾年,計算機教材更新速度快、種類繁雜,內容針對性各不相同。教材內容要結合社會用人單位的需求,具有先進性和適用性,案例要貼近現實生活,院校可以根據課程特色和實際情況,組織有經驗的教師編寫一套突出本地、本校特色的教材,并根據使用情況和學科發展要求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及時的修訂與完善,不斷更新,以滿足教學的需要。
(三)進行科學、合理、準確的課程設計。院校各專業要制定統一的教學大綱、授課計劃,統一明確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必備知識模塊、操作技能模塊及目標要求,詳細編寫授課計劃,對每個模塊的知識點和技能訓練做出具體明確的規定。對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執行過程及教學目標做出統一要求,并進行有效監督。
二、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一)理論授課要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提高操作應用能力。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理論是基礎,實踐是手段,應用是目的。很多大學生存在這樣一種情況,上課聽老師講授的內容都能聽懂,但是當需要自己操作時就無所適從,即課堂授課理解和自己真正動手實踐不能統一,只有通過多上機、多實踐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要學好計算機必須進行大量的上機實踐練習,僅靠課堂實踐是遠遠不夠的,學校領導必須加大計算機基礎實驗室的開放力度,對計算機實驗室實行全天開放,讓學生有課余實踐練習的場所。可讓相關部門認真做好實驗室開放的安排、組織工作,可收取適當費用,以培養學生計算機操作應用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二)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提升學習動力。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以搭建學生的計算機知識結構,培養計算機應用能力為目標,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信息發展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可采取“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所謂“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就是對于明確學習目標的內容在教學前就以“任務”的形式下達,直觀明了,讓學生帶著“怎么完成”的疑問去主動思考、學習。
(三)完善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和實踐環境。新形勢下,網絡是促進自主性學習的理想工具,網絡的應用為我們教師實踐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構建和教材相配套的教學網站,將課程網站作為學生課后學習和答疑的遠程教學工具,使學生通過計算機網絡在線學習,和教師在線交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可在網上查閱教學要求、示范模版練習、教學課件,掌握授課內容,學習相關技術。調動學校全部教學資源,在為課程建設服務的過程中,使所有的教學資源都被“優化”在網上。這樣,教學中的一些高層次的需求可以在網絡中得到極大的補充。
三、改進考核模式,突出理論與實踐應用接軌
(一)組織計算機技能大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計算機技能比賽,可以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熱情。可以不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各種計算機知識技能比賽,如計算機理論知識競賽、漢字錄入比賽、Word文檔編輯排版比賽、Excel數據處理比賽、PPT或網頁制作比賽、網絡信息檢索技能大賽等,對比賽優勝者給予獎勵,把優秀作品在校園網上展示,可以增強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改革考試方法,全面衡量學生綜合能力水平。可將考核成績分為四個部分:平時作業、作業設計、期末考試。其比例設為30%、10%和60%。平時作業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復習和鞏固所學的基本內容,加深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作業設計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后,根據作業的要求和自己的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具有實際意義的作業設計,使學生在獨立解決一個完整問題的過程中,綜合運用和發揮所學的技能,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側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期末考試全面綜合考核學員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實際操作能力水平。
(三)組織國家統一的計算機認證考試,突出學習的目標性。等級考試的一級水平,就是我們計算機基礎教學所要完成的目標。等級考試的試題質量高,考核面廣,真正能夠體現考生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操作能力。可以嘗試利用等級考試平臺完成計算機基礎考試,對于學生來說,考試通過可獲得證書,提高其就業競爭力。對于老師來說,教學目標統一,任務明確,又可以減輕出卷改卷的負擔。
計算機基礎教學擔負著信息技術在各學科領域的普及與應用的艱巨任務。為了使當代大學生具備應有的計算機知識和能力,計算機基礎教學必須不斷地進行改革。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并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把教學改革推向深入,全面提高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婁楓,淺談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J].中國科技信息,2006,(10).
[2]王鋒,高職院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技能目標與實現探討[J].職業技能,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