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偉 李黨生
摘要: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需要,環境友好型產業是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從環境友好型產業的類型及發展現狀和趨勢出發,對環境友好型產業人才需求進行了分析,探討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對高職教育需求的影響,提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要適應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要求。
關鍵詞:環境友好型產業;高職教育;需求;影響
環境友好型產業類型及發展分析
(一)推動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正式提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由環境友好型技術、環境友好型產品、環境友好型企業、環境友好型產業、環境友好型學校、環境友好型社區等組成的復合體。開發環境友好型技術,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生產環境友好型產品,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需要。
環境友好型產業是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友好型產業是以資源環境可承載能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準則,以綠色科技為動力,主動選擇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資源節約型經濟增長方式,強調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相繼制定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相關文件,為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環境友好型產業類型
環境友好型產業包含三個層次:在企業層次上,要求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鼓勵傳統技術和產品生態化改造,逐步開發、應用和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計,降低生產領域的環境影響;在行業層次上,重點推進環境友好型技術的研發及利用;在區域層次上,重點推進環境友好型關鍵技術之間的鏈接,實施環境友好型技術集成與示范。在現階段,環境友好型產業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1)新能源節能產業,包括新能源和節能兩個方面;(2)新材料產業,包括綠色建材和循環再生材料;(3)靜脈產業,是對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再資源化,分為廢舊物資回收利用與工業三廢回收利用兩部分;(4)有機食品產業;(5)環境制品業;(6)環境服務業;(7)環境治理業;(8)其他還有生態修復業、生態建筑業、生態旅游業等。
(三)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
環境友好型產業的發展需要環境友好技術的支持。為此,要加快開發和建立適應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友好技術體系,包括清潔生產研究、綠色技術的開發、推廣;建立環境友好生產信息系統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向社會提供有關環境友好技術和清潔生產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務;新建項目、改建和擴建項目、原料選用、產品設計方案和技術規范、生產過程的工藝設備、污染防治技術、產品再使用技術等均采用環境友好型技術。
循環經濟模式是發展環境友好產業的核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環境友好產業發展模式的具體體現。在產品層面,要從產品設計開始,把資源循環再利用的思路貫徹到整個產品的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在企業層面,積極推進清潔生產方式,盡量采用清潔技術。在產業層面,要進行產業生態化改造,建立和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綠色服務業和無害化產業。
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
對人才需求的影響分析
在現代經濟環境下,無論是產業發展,還是企業間的競爭,都要依賴于人力資源整體水平的提高。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環境友好型產業的不斷推進,環境友好型產業已成為支撐我國經濟不斷向前邁進的重要支柱,其高速增長的現實和前景對專業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都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的核心是環境友好型技術,環境友好型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則要以人才為依托。產業發展與人才需求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產業的發展決定了人才需求的層次、類型、質量和數量,人才需求與一定程度的產業發展水平相適應,并且隨著產業發展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因此,加大環境友好型產業類人才的培養,為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輸送更多更好的優良人才,不斷加大環境友好型技術創新,是推動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的關鍵。同時,環境友好型產業的飛速發展,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具備與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知識與能力結構。環境友好型產業的迅速發展,使得歸屬環境友好型產業類型的人才需求旺盛。
環保產品生產和環境保護服務是環保產業的主體,近年來發展比較快,單位眾多,對環境保護、環境治理和環境服務專業的人才吸納有重大影響。室內環境治理包括室內治污產品、室內污染檢測服務、室內環境治理服務等,市場潛力巨大,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發展日益加快的有機食品產業,需要有機食品的開發人才、有機食品生產的高級管理人才和有機食品加工復合型技術人才;新能源節能產業的強勢發展以及傳統能源企業逐漸開展新能源的開發,需要懂專業、有實踐經驗的人員,新能源業具有環境友好的特性,從業人員應具有環境友好的知識與能力,才能適應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滿足新能源企業的要求;其他如新材料產業、生態建筑業、生態旅游業和生態修復業等環境友好型產業,均需要大量的相關人才。
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與高職教育
產業發展狀態對人才需求能級結構起著調節作用,而人才能級結構與產業發展狀態有著密切聯系。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帶來的環境友好型技術的不斷創新,使與之相適應的技術結構發生著變化,人才需求的層次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從產業人才市場需求看,技能型、復合型和外向型、創新型人才處于相對短缺狀態。
高職教育培養面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適應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工作在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實用型人才。“面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明確了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特點,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等都與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環境友好型產業的快速發展,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專業結構要與產業發展相匹配,即為不同類型的環境友好產業培養人才比例要適當;其次,從就業市場和人才需求分析,用人單位對生產一線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在近階段整體人才供大于求的情況下,一方面畢業生就業困難,另一方面產業發展急需的人才培養不足。
環境友好型產業的發展需要環境友好型技術的支撐,環境友好型企業的發展需要相關人才的保證。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對人才質量、數量和層次提出了要求,高職教育要適應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和市場需要,以職業崗位群的需要為依據構建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環境友好技術,著眼于環境友好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通過更新教學內容和調整課程結構,培養學生適應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的能力。
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政策是環境友好型產業健康良性發展的保障,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加大了人才需求。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高職教育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為產業發展培養出具備環境友好型技術的急需人才。
參考文獻:
[1]林善煒,周松峰.環境友好型產業[M].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2006.
[2]李黨生.中國環保產業現狀及環保人才需求分析[J].黃河水利學院學報,2004,(1).
[3]李彬.產業結構的調整與人才需求及其培養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
[4]由貴巧.企業人才需求分析與職業院校的發展[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3).
作者簡介:
王振偉(1980—),男,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食品生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