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示春 沈朝華
摘要:職業(yè)學校學生生產實習的比重已占學制時段的三分之一。如何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管理成了各校必須重視和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介紹了組織網絡化、管理制度化、教育人性化“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以及教師培訓、評價考核機制。
關鍵詞:生產實習;三位一體;管理模式;考核評價
學生生產實習是職業(y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思想道德教育(特別是職業(yè)道德)和專業(yè)知識、技能教學的繼續(xù)和延伸。學生實習管理工作是職業(yè)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育質量和社會聲譽。因此,一直以來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生產實習安排和就業(yè)推薦工作,十分重視校外學生的實習管理工作。依據(jù)系統(tǒng)論的觀點,學生的生產實習管理有其整體性,并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要素所組成。經過多年來的實踐,我們探索出了組織網絡化、管理制度化、教育人性化“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
組織網絡化
隨著學校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社會經濟形勢的發(fā)展,我校實習生出現(xiàn)了分布廣、距離遠等特點,這就需要有新的組
織思路和方式。近幾年來,我校從領導到教師都充分認識到了學生實習、就業(yè)推薦工作的重要性,學校每周都將實習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專門建立了就業(yè)指導委員會,建立了實習管理網絡與規(guī)程:學校有校長——分管領導——處室(就業(yè)處)——班主任組成的學校生產實習管理線,實習單位有單位領導——分管領導——人事部門——責任車間、負責師傅組成的實習單位管理線。學校就業(yè)處具體負責這兩條線的溝通、協(xié)調,使之成為有效運行的網絡,并成立以就業(yè)處為龍頭、有關處室配合、各班班主任參加的就業(yè)指導小組。實踐證明,學生的生產實習管理組織網絡化,能促使生產實習管理工作上下聯(lián)動,加深校企合作,反饋靈敏,效果顯著。
管理制度化
學生的生產實習與就業(yè)息息相關,學生進得去,干得好,最后就能留得住。頂崗實習決定了實習生比較分散又遠離學校,學校不可能派出相應的教師到一個個企業(yè)進行跟隨式指導與管理。管理學告訴我們,一個組織應有其行為,而組織的行為就表現(xiàn)為制度。所以,不僅要建立一套制度“管”住實習的學生,更要使生產實習管理形成制度化。在具體實踐中,我們針對學生實習制定了八項管理制度。
實習培訓與實習資格考評制 把《生產實習守則》、《生產實習管理制度》、《安全警示》等匯編成生產實習指導讀本。讀本分榜樣篇、警鐘篇、制度篇。對將進入生產實習崗位的學生進行嚴格的培訓,并進行考試,使學生心中有標準,行為有規(guī)矩。由就業(yè)處牽頭,會同學生處、教務處、班主任、生活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學業(yè)與表現(xiàn)進行考量,合格者安排去單位實習,不合格者組成續(xù)讀班進行再教育,視表現(xiàn)陸續(xù)放行實習。
每月“二表一巡視”“二表”指月小結表和月考勤考績表?!耙谎惨暋敝笇嵙暟喟嘀魅螌W生每月至少巡視一次,同時填寫巡視記錄表,即學生跟蹤調查表。
每學期有三個“一”一次鑒定,一次報告,一次會議:即學期實習鑒定;學期實習情況報告單(送家長,及時讓家長知道自己的子女在工作崗位上的出勤、勞動紀律、勞動態(tài)度、操作技能等情況);期末學生回校參加總結評比表彰會(強化學生的準工人與在校生雙重身份的意識,褒優(yōu)貶劣)。
協(xié)調關系加強管理學校與實習單位的原則是:單位唱主角,學校當配角,廠校攜手,共育新人。在具體日常的管理上充分發(fā)揮實習單位的主體性、積極性、責任心。
編發(fā)《實習通訊》制要求班主任每月精心編寫好一份《實習通訊》,以此作為溝通企業(yè)、學校、學生的橋梁,增進雙方相互溝通,形成一種長期的、和諧的密切關系。
實習生召回制把不遵守生產實習管理制度或不適應操作技能的實習生召回學校進行再教育,使學生再次明確各項實習制度,強化技能訓練。再教育完成后,再回原單位或重新安排實習。
班主任責任制班主任對每個學生負直接責任。每月對學生至少巡視一次,每周有一天巡視日,巡視前需登記,巡視中需記錄,巡視后要匯報;學生材料由班主任每月結集統(tǒng)計按時上交;學期末班主任要向家長寄發(fā)實習情況報告單。
畢業(yè)資格審核制學校建立畢業(yè)資格審核委員會,對畢業(yè)生分在校表現(xiàn)與生產實習兩塊考量,適當偏重生產實習表現(xiàn)。
通過系列制度的執(zhí)行,使學生在遠離學校、教師的情況下,能時刻記著自己的身份、責任、任務,不斷用制度來約束自己,逐漸內化成一種自覺的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這一系列制度也便于校方隨時掌握學生實習情況并及時做出相應的對策。
教育人性化
一般來說,隨著生產實習時間的推移,學生的心理變化會經歷三個階段:首先是新鮮期,期間學生容易產生生理與心理上的疲勞不適,心理想象和現(xiàn)實的不吻合會使其產生失落或惶恐感,從而出現(xiàn)生理上的疲勞和工作上的畏難情緒。其次是厭倦期,期間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加之對環(huán)境的熟悉,容易產生違規(guī)違紀行為。最后是穩(wěn)定期,此時到了工作定位的終點,容易產生“這山望那山高”的猶豫情緒,同時可能出現(xiàn)“想想到處是黃金,自己渾身是本事”心理狀態(tài),甚至隨便離開工作崗位。
在學生實習的三個階段,教師都應通過細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幫助學生跨過障礙。比如汽修專業(yè)有一個實習單位條件相對差一點,有幾位學生剛分配到該處時很失望,而班主任與學生一起一直到晚上7點多才安排好學生的住房問題,而后請這幾位學生吃飯,一直到學生全部休息后方才離開,使學生深受感動,消除了學生的抱怨和畏難心理。再如,機電專業(yè)有一位學生擅自離崗,教師得知情況后,把他召回到學校進行耐心教育,直到他有較好的認識。但考慮到重回老單位的尷尬,學校重新給他安排了新的實習單位,后來工廠反映該生表現(xiàn)較好。
模仿性、可塑性強是青年學生的另一大特點,樹立榜樣,典型引路是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我們安排實習生每學期回校兩次,一次是期初注冊,另一次是期末總結評比。每次集中,都通報表彰學生中出現(xiàn)的先進人物事跡,特別注意后進變先進的人與事,同時通報批評不好的現(xiàn)象,給予警示。讓學生學有榜樣,行有對照。由于我們盯得緊,抓得實,做得細,我校實習進行得很順利,學生進步都很快。
建立培訓與評價考核
結合的教師激勵機制
在管理與被管理這對矛盾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關鍵。因此,對教師應有一套激勵機制。我們的做法是:一加強培訓,二評價考核。通過不同階段的培訓幫助教師順利地從課堂教學的模式中走向社會管理的形式內,能較快適應工作,增強信心,既提高工作效率,又滿足其追求個人成長與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培訓要全員培訓與重點培訓相結合。全員培訓主要是將生產實習管理工作作為全體教師會議的主要事項之一;重點培訓是組織實習班班主任之間定期的交流會與研討會。為了督促與激勵,學校每月對實習班班主任進行評價考核,設立了十項指標:(1)計劃與實施:制定實習工作計劃,監(jiān)督逐月實施情況。(2)實習巡視:每月次數(shù)、路程及到位情況。(3)實習材料:學生實習材料上交的數(shù)量、時間及質量。(4)實習穩(wěn)定性:考察該班學生離崗、換崗比例。(5)聯(lián)系疏密度:與用人單位及學生的聯(lián)系程度。(6)編制“通訊、報告”:《實習通訊》、《學期實習情況報告單》能否及時、優(yōu)質地完成。(7)學生返校:準時程度與學生到校數(shù)量比。(8)實習優(yōu)劣:看單位給實習生評級的各檔比例、優(yōu)秀事例及事故情況。(9)實習總結:班主任工作總結、學生學期實習鑒定完成的時間與質量。(10)創(chuàng)新工作:此為加分項,主要鼓勵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評價考核的成績納入教師評比先進和晉升的權重之中。建立這套評價考核指標,能督促班主任工作獎有標準,罰有依據(jù),不斷激勵,督促提高。
長期以來,我校配合用人單位堅持和不斷完善這一管理模式,既使企業(yè)了解、支持、習慣我們的做法,又使學生進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形成企業(yè)對學校更信任的良性循環(huán)。組織網絡化是一種抓手,管理制度化是一種載體,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是基礎和根本。前者為軀體,后者為靈魂。這三位形成一體管理,才能取得剛柔相濟、標本兼治、相得益彰的效果,真正實現(xiàn)生產實習管理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與有效性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英)切克蘭維.系統(tǒng)論的思想與實踐[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0.
[2]雷廣容,等.系統(tǒng)論控制論信息論概要[M].長沙:中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86.
[3](美)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沈示春,男,浙江湖州人,湖州市技師學院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教育管理。
沈朝華,男,浙江湖州人,湖州市技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校企文化結合。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