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輝
摘 要:分析我國體育教育的現狀,指出體育教育的片面與不足,從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重視學生人格的塑造以及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三個方面剖析了快樂體育的內涵,進一步闡明了快樂體育“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快樂體育 體育教學 教師 學生
快樂體育的教學思想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探究和學習外國先進的教學思想,并結合我國的實情而發展起來的。快樂體育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出發點,面向全體學生,在快樂中進行體育教學與練習,在體育學習與練習中滿足身心需求,陶冶情操,寓教于樂,從而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和培養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提高為教學歸宿。由于傳統體育教學組織性強,體育課嚴肅有余而活潑不足,使體育課變成機械、呆板的單純技術課或體育鍛煉課。要使快樂、活潑、求新、求變的心理在體育教育中得以充分體現,改變以往體育教學重“體”輕“智”的理念和方式,積極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就應向快樂體育方向進行探索。
1.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而進行的,快樂體育的教學觀正好反映了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確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利用和發揮學生對“玩”的本能需求,并以學生快樂的心理及情感需求為基礎,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實施教學。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征、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身體活動能力、興趣和情感等因素,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教材的創造性改造,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體育教學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同時還要以積極的方式去促進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杜威曾說過:“興趣是生活中能力的信號和象征,興趣是顯示最初出現的能力。”穩定的興趣是學生個體體育活動能力發展的內因。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興趣呢?一方面可以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生動活潑,具有趣味性,運用體育本身的魅力去誘導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可以結合體育教學內容和特點,適當采用競賽形式組織教學比賽,利用學生競爭心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重視學生人格的塑造
樹立民主意識,造就獨立人格,已成為當代國際教育變革的一個重要標志。快樂體育教學觀內涵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重視對學生人格的塑造。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建立在尊重學生獨立人格的基礎上的,主要依靠正面教育去激勵學生,讓學生感到自尊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教師對學生學業的良好評價,是造就學生自信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完成一次練習后會本能地看一下教師,希望得到評價。教師及時地給學生一個微笑或一聲“很好”、一個點頭或一個肯定的手勢,都會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使其體驗到體育的快樂,這也是“快樂”體育的又一表現形式。另一方面,在學生完成動作不理想時,教師親切的鼓勵和耐心的指導也會使學生備受鼓舞,信心大增,學生會從教師的鼓舞和期待中體驗到人格受到尊重和師愛的親切。學生在這種被尊重的前提下進行體育鍛煉,會領悟到自己做人的尊嚴,并由低層次的快樂體驗逐步向那種經過自己努力后獲得成功的高層次快樂感升華,而成功后的快樂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是一種推進。
3.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
體育教學過程中創設寬松自主的教學氛圍是進行快樂體育教育的必要前提。例如教師在動作的講解示范時要求學生保持安靜,集中注意力于動作分析上,而對學生的隊列不做要求,以看得見、聽得清為原則,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這就使每個學生都能選擇自己認為的最佳位置,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而傳統教學方式講究隊形整齊和體現課堂紀律嚴明,課上機械地要求學生保持預定的隊形,這樣會使一部分學生因位置和距離的原因而影響視線和聽覺的效果,無形中對學生了解動作人為地設置了障礙,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也因此受到束縛和壓抑。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認同、悅納、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都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參與學習,使教育過程在氣氛融洽的教學環境中進行。個體之間情緒情感互相交流、互相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鳴,達到了課堂教學氛圍的優化,從而使學生形成一種接納教師,指導和服從教育的心理傾向,體現了快樂體育教學觀的實際意義和價值,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育人作用。
綜上所述,快樂體育教學觀講求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快樂中積極地豐富自身的體育內涵,并由此達到健體、育心、個性協調發展,與目前教育界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是相符合的,是寓“素質教育”內涵于其中的一種先進的教育觀。
現代的體育教學已不再片面地局限于增強學生體質、掌握體育技能,而是面向全體學生,改變單純“重技術”的教學,使學生和教師擺脫傳統教學機械、單調枯燥的強制性束縛,積極、主動地讓學生在身心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從而達到學校教育“育人”的目的。而在實施快樂體育教育的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提高文化素養和教學能力,以滿足學生求新、求知、求趣的需要;深入研究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快樂體育教育觀,真正地發揮它的實際意義和價值并達到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馬啟偉.《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90-91
2.李越.《對在體育教學中實現體育愉悅性的探討》.浙江體育科學,1999(3)
3.張鳳麗.《對實施快樂體育教學的探討》.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0(3)
4.成月祥.《提高大學生參加體育課及課外體育活動興趣的方法初探》.體育科研,2000(4)
5.肖川.《論創新教育》.教育研究,1999(5)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經濟貿易學校體育教研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