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蓮
摘 要:增強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是上好旅游地理課的關鍵所在。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建議將學生感興趣的其他藝術形式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使教學與其他學科藝術形式嫁接、融合,這將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心理效應,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旅游地理 課堂教學 藝術形式 心理效應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一個積極的心理過程。筆者曾聽過一位老師講授旅游地理課,平鋪直敘,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氣氛沉悶,當然沒什么積極效果可言。旅游地理內容豐富,涉及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建筑、宗教、藝術等多方面的學科知識。要上好這門課,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筆者提一點建議,即增強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是上好旅游地理課的關鍵所在。建議將學生感興趣的其他藝術形式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使教學與其他學科藝術形式嫁接、融合,這將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心理效應,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同時,還能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并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的情操,形成健康的藝術觀、審美觀。
一、運用歌曲、民間歌謠,可使學生在藝術欣賞中理解學習內容,加深印象
歌曲、民謠是學生們喜愛的藝術形式,若在教學中把它們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可使學生在藝術的欣賞中理解內容,加深印象,學起來輕松有趣。例如學習各個旅游地的氣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但運用歌曲學習,就能極大地降低知識難度。如在學習我國東部、東南部地區時,其氣候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單憑講解,學生對于季風氣候較難理解,而若選用《白毛女》中的歌曲“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和《北國之春》“亭亭白樺,悠悠碧空,微微南來風”等,學生從歌曲中就能較輕松地理解季風氣候風向的變化;在學習海南島時,一句“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里四季春常在”,可使學生很快明白海南的氣候特點,并知道“天涯海角”這一著名景觀。還有,在學習云南的風景名勝和物產時,可讓學生欣賞云南花燈《逛新城》,從有趣的猜唱中,就了解了西山龍門、石林、安寧溫泉、大理蝴蝶泉、東川銅礦乃至云南的小鍋米線等等。
二、運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可幫助學生理解旅游資源特色,增強學習興趣
旅游地理介紹大量我國著名的名山大川和文物古跡,而我國古典文學中有很多以名山大川、文物古跡為題材的散文、詩詞。因此,在學習這些旅游資源時,可選取典型的古典文學作品,幫助學生理解旅游資源的特色,增強學習的興趣,還能從中受到文學藝術美的陶冶,增強人文素養。如學習江南三大名樓時,可分別選取唐代詩人崔灝的《黃鶴樓》、王勃的《滕王閣序》和宋代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的名句,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這三座名樓的文化內涵。又如學習廬山風景區時,可選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使學生更深地認識廬山的奇秀風光;學習泰山時,選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和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等名句,可使學生很快在欣賞名詩名句的同時掌握泰山最突出的特色。優美的詩詞,秀麗迷人的景色,雄偉的古建筑……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學到了知識,感受到了祖國的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的燦爛輝煌。
三、運用中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可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在我國的建筑、遺址中都有體現。結合教材內容,師生可共同收集相關的神話故事、歷史故事,并將之運用于教學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我國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時,可由傳說漢明帝做夢到派人請佛并用白馬馱回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故事中記憶白馬寺的歷史和地位;在學習武當山風景區時,可從學生感興趣的武當山武術入手,并加入張三豐的相關傳說故事,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自然地認識到武當山是我國第一道教名山;在學習秦始皇陵和兵馬俑博物館時,選用秦始皇統一六國和為自己修建陵墓及二世胡亥埋葬秦始皇的歷史故事,使學生很快從歷史中認識到秦始皇陵和兵馬俑博物館的歷史文化及布局特色。
四、運用導游藝術,能鍛煉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和綜合素質
許多學生對導游有強烈的興趣,在教學中利用學科特點和學科優勢,適當地加入導游藝術的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使學生的多種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鍛煉。教師可在每節課前和授課過程中、課后的作業中,布置以教學內容為主的導游練習。通過教師的模擬示范、指導,學生的模擬導游練習、表演、比賽等教學形式,使學生既能熟記學習內容,又可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心理素質及相關的旅游職業素質。例如結合教學內容,可于課前設立“今天我是導游員”“我帶大家游石林”等導游練習;課后作業可偏重布置編寫導游詞的練習;章節復習時可采用全班以小組為單位的模擬導游訓練等,這樣,可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實效性。
五、運用廣告藝術,可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廣告作為一種宣傳手段,有其獨特的魅力。而今天的學生對于廣告更是情有獨鐘,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選取熟悉的旅游宣傳廣告或讓學生們依據旅游資源的景觀特色編寫廣告,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調動課堂學習氣氛,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果。當前,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各個旅游企業、旅游地都在加大宣傳力度,各種媒介上的旅游廣告也越來越多。平時若老師和學生注意留心收集,可以在上新課時運用,以豐富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也可在復習舊課時進行旅游廣告詞、廣告畫、廣告圖片的展覽、解說活動。此外,開展能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旅游廣告設計和創意比賽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形式。
總之,課堂教學并不只是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過程。教師應根據自己所教學科的實際情況,善于學習,善于收集有關資料,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形式,以收到良好的教學心理效應,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鄭遼吉,張娜.中國旅游地理.中國科學出版社,2008.8.
2.都大明,金守郡.中國旅游文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1.
3.閆立杰.旅游景觀鑒賞.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8.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教育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