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
摘 要:化學以實驗為基礎。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探索求真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1.明確實驗目的;2.觀察實驗必須全面有序地進行;3.協調多種感覺器官,注意實驗現象的全面性;4.重視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5.樹立環保意識。
關鍵詞:明確目的 全面有序 現象的全面性 安全教育 環保意識
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其課改的目標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倡導探究為主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學生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初中化學是打基礎的階段,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階段。化學實驗活動是培養學生探索求真精神和嚴謹科學態度的良好途徑。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實驗教學,使學生學會對實驗進行正確觀察,并能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相應的結論,培養良好的實驗能力和科學素養,樹立安全和環保意識,為今后進一步學好化學打下扎實的基礎。在多年的初中化學教學經歷中,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抓起:
一、明確實驗目的
現在化學課本設置了更加豐富多彩的實驗,而學生無論在教師演示實驗或自己動手的探究實驗中,多數只顧“看熱鬧”,在做完實驗之后一無所獲,沒有觀察的重點。因此在化學實驗的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初中階段,必須首先讓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確定重點觀察的內容,抓住本質現象,才能有效的觀察,有效的學習。
二、觀察實驗必須全面有序地進行,從而注意分析實驗結論,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對于實驗,特別是一些稍復雜的實驗,往往存在多個實驗觀察要素,實驗過程必須全面有序地進行觀察操作,才能實現教學目的,掌握化學知識。例如:在關于“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中,我們應該分階段進行觀察分析。首先,先觀察蠟燭的顏色、形狀,從而得出石蠟的物理性質(顏色、狀態);再用小刀劃一下,得出石蠟的質軟;將切下的石蠟放入水中,漂浮著,得出石蠟的密度小于水并且難溶于水。第二步,將蠟燭點燃,觀察火焰的層次,從而知道蠟燭燃燒的條件,以及火焰的組成。第三步,驗證石蠟的燃燒產物,使學生能夠分析蠟燭的燃燒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初步學會了驗證二氧化碳和水的簡單方法。第四步,吹滅蠟燭,探究白煙的性質。隨著實驗的深入,學生就能全面有序地觀察分析,從而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方法。如果我們在實驗的過程中,不能讓學生有序地進行實驗,全面地觀察分析實驗,必將導致知識的片面性,無法獲得全面的知識,甚至會在實驗的操作過程中導致失敗或危險。
三、協調多種感覺器官,注意實驗現象的全面性
實驗現象的觀察是否全面決定著學生能否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而關鍵現象的觀察,又絕對不是僅僅靠眼睛來看就行了。在很多實驗中,還要借助于視覺、聽覺、味覺器官的協作完成。例如:“硫在氧氣和空氣的燃燒實驗”中,我們要用眼睛觀察燃燒時火焰的顏色,還要用鼻子聞生成氣體的氣味,用手去觸摸感覺到燃燒時放出熱量。在初中化學中,很多實驗現象都需要多種感覺器官協同合作,才能完整準確地描述實驗現象,獲得全面的感性材料,從而進行正確地分析。
四、重視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視安全意識的培養是保證實驗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化學實驗常用玻璃儀器,經常接觸易燃易爆物以及酸、堿等強腐蝕性藥品。在學生實驗中,事故隱患的確很多。事故一旦發生,就會給我們正常的實驗教學,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有些學校教師因害怕學生出現傷害事故而減少學生實驗。因實驗的減少,使教學效果受到很大影響,同時也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其實,多數學生實驗只要嚴格按照正確的操作去完成,一般是不會出現傷害事故的,危險源于不規范操作。從安全意識的培養角度來說,教師言行對學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響,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一絲不茍做好演示實驗。教師在演示實驗中的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學生動手實驗時的態度和方法。因此,哪怕是最常用儀器的使用也絲毫不能大意,對于一些有危險隱患的實驗更要充分備課,引導學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
2.合理使用反例。教師可設計一些在實驗室模擬的錯誤操作加以驗證,以加深學生印象。如不純的可燃氣體點燃爆炸等,只要條件允許,裝置設計合理,不會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試。
3.嚴格監督,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什么都好奇,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因此,在平時學生實驗中除了講清楚規范操作的要求外,加強監督是非常重要的。
4.增強防范意識,培養自救能力。例如:強酸、強堿濺到身上時的處理,偶遇緊急情況時應如何處理和進行自救。我相信教師只要防微杜漸,未雨綢繆,重視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就能從根本上杜絕實驗中傷害事故的發生,保證實驗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五、重視環保意識的培養
環保意識的培養是社會賦予教育的責任。因此,我們責無旁貸。近二十年來中國工業迅猛發展,人們在享受著它帶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遭受著嚴重污染的危害,臭氧空洞,溫室效應,淡水資源缺乏,酸雨肆虐……雖然這些我們都在講,可是這遠遠還不夠。比如:有的學生把廢舊電池隨手亂扔,把塑料袋隨手拋在桌下,隨手丟棄口香糖,這些嚴重污染環境的現象,反映了我們較差的環保意識。1.立足教材,在教學中多滲透環保教育,教材中有關環保的課題很多,教師應準確把握,妥善利用。2.開展研究性學習,也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有效途徑。教師可結合本地情況,有計劃的組織學生開展環保方面的研究性課題。例如:對本地區主要工業污染源及其污染物的處理調查等,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合實際情況,使學生了解書本以外的環保知識,對于幫助他們樹立環保意識很有效果。3.教師應關注環保方面的有關知識,能夠及時準確地把環境科學的發展動態傳遞給學生,這是做好這項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的實踐中,化學教師應該發揮學科優勢,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化學實驗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正確觀察、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作者單位:撫寧縣下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