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課程中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利用計算機作為主要的教學媒體來進行教學活動,即利用計算機來輔助教師執行教學。高職課程中計算機輔助教育已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但當前還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課程;計算機輔助;教學
作者簡介:沙學玲(1974-),河北省廊坊市人,廊坊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職計算機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09)23-0033-02
一、離職課程中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
1、容量大、速度快、反饋及時、課堂效率提高。隨著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大容量存儲器的使用,使CAI系統能夠存儲大量的數據、檔案資料、程序、教學軟件;CPU運算速度的提高和存儲器讀寫速度的提高,使CAI信息的讀寫時間縮短,能夠及時提供教學信息,并能及時測定、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及時反應和強化。幾乎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都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比如計算機學科中介紹計算機的發展筒史及其發展趨勢、計算機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基本操作、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等基礎知識,教材中雖有大量的文字和一些圖示說明,但由于知識面廣、知識點間的聯系不夠緊密,而這部分知識有助于學生初步了解計算機,由此實踐中我們采用了多媒體技術,通過組織電教人員與專業教師現場拍攝資料或從成品的錄像帶及網上教學資源中擷取相關資料編制成課件,借助于課件中知識點、技能點間的可交互性與抽拿等技術,使繁雜的問題簡潔化、具體化,操作也很簡便,進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制作出的CAI課件方便保存備用,避免了教學中不必要的重復勞動。
2、能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體現個別性教學的主要途徑是提問與輔導,但每堂課的計劃內容一般都比較滿,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課堂提問和個別輔導的進行,教與學不能進行經常性地相互交流,教師不能及時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往往使教與學脫節。即使教師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卻聽得稀里糊涂。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高職課程中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利用電腦的交互性特點,實行雙向教學和個別輔導,通過人機交互,及時發現教學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使教與學這兩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有效地解決傳統模式下教與學脫節的問題。
3、真正做到輕松教學、寓教于樂。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是靠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經驗來完成的,受教師個性、知識結構及教學內容等因素的影響,即使是教學經驗相當豐富的教師也很難將每堂課都上的繪聲繪色,有滋有味,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對學習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高職課程中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對聲象處理功能強的特點,創造出聲情并茂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促進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當前高職課程中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雖然CAI有著許多突出的特點,并在教育實踐中證明是有效的。但是作為新生事物必然存在不足和缺陷。如CAI教學系統一次性投入大,費用高,而且CAI技術要求高。因此限制了許多有經驗的學科教師親自編制課件。CAI課件的制作遠沒能達到傳統教學過程中備課這么方便自由。這也是目前高職課程中中計算機輔助教學開展中碰到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但是考慮仔細一下,不難發現:老師很難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開發軟件上,如果老師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軟件開發上,就不能將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利用計算機技術組織教學上來,甚至不能將主要精力放在教學研究上來。從而出現了高職課程中計算機輔助教學只在這種公開課、觀摩課來進行教學。裝點一下門面的這類情況。其實。我們認為教師最主要的任務不在于開發軟件,而是如何應用現有的軟件把計算機的優勢發揮出來。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老師把高職課程中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作用看的過高。沒有根據教學要求來進行課件設計。制作出來的課件有原來的“滿堂灌”變成了現在的“電子灌”,因此在設計課件時,不僅要注意軟件的設計技巧,更要注意學習理論和教學設計方法的運用,這才有助于提高CAI課件的質量。
2、雖然市場上已經有相當數量的教學軟件,但是適用于教學的軟件并不多,因此大多數情況下是教師自制課件。但是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很多學校普遍存在著這樣的情況,由學科老師編寫稿本,由計算機技術人員編程實現,開發成小型的教學軟件,很大一部分學科老師由于計算機操作技能的生疏,使得課件的最佳優勢不能發揮出來,且在實際應用中常常因操作失誤而失敗。這就大大抑制了教師自制課件的積極性。
三、對于高職課程中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改善措施
1、應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首先必須明確,沒有一種媒體能解決一切教育難題。計算機也不例外,它僅是教學的組成部分,不等于教育技術。CAI的實質是輔助工具,而不是代替教師。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最直接,最優越的教學手段。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師生都是活動的主體、認識的主體。課堂教學的精髓是師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是知識的交流。還有情感的交流。如果缺少情感的交流學習就會變的枯燥乏味。就會沒有任何興趣。
計算機能夠取代教師重復費力的工作,但卻不能取代教師本身的教育作用。畢竟計算機是由我們更聰明的人類制造出來的,受人的控制。所以計算機它不是全能的,更不可能代替具有思想的教師。總之。計算機只是作為教師教育教學的輔助性的手段。不應該認為高職課程中中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取代教師作用。
2、從實際出發,避免濫用。多媒體計算機雖然具有多媒體、超媒體的功能,但在教學過程中它僅僅是一種媒體的作用。它的選擇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主要媒體的選擇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而定,目的是實現教學的最優化,并且在這一原則的基礎上應盡量減少成本,充分發揮已有的教學資源。不要在整堂課中不論是課題、例題,還是課文中的字、詞、旬等等,一切由電腦來完成,一堂課上下來,黑板上不留一點痕跡。電腦成了另一本供學生觀看的“課本”,我們知道,多媒體功能的發揮是有賴于一定的條件的,并不是說在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就一定能改善教學,更不是說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還需多考慮在什么條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處處濫用。
3、應重點突出,避免喧賓奪主。在許多課堂實踐中,有些課件或多或少地偏離了教學目標,喧賓奪主。如有的課件,由于制作時未能找到合適的音樂,便湊合著找一段用上與課文本身的感情基調不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觸。在教學中適當地引用某些題材的影片剪輯,人物講話錄音、圖片文字資料等是必要的,但有的課件引用過多沖淡了教學主題。
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能夠把被感知的對象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通過音響、色彩、動態畫等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為集中、穩定、持久,思維更為積極活躍,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可以理解為傳統教學基礎上增加了多媒體(包括計算機)這一特殊工具的教學,它不可能拋棄所有的傳統教學手段。合理使用電腦多媒體,能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不容易觀察到的事物用媒體充分顯示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直觀功能,為突破難點創造出良好的氛圍。
4、充分利用人機交互、實時反饋。人機交互、實時反饋是多媒體技術的顯著特點。是任何其他媒體所沒有的。多媒體計算機進一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的、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這樣一種交互方式對于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
總之,高職課程中中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點,也是當今教育技術的熱點問題,這項工作的開展將豐富教育的技術手段,給現代教育思想的實現提供更加有力地支持。伴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勢不可擋的春潮,高職課程中中計算機輔助教學這個嶄新的教育理念,猶如含苞待放的鮮花,正簇擁著21世紀教育的絢麗前景向我們款款走來。
參考文獻:
[1]傅德榮編著.CAI課件設計的原理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李向成,應糾正多媒體課件制作及使用中的偏差[J].中國電化教育,2000(10).
責任編輯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