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鄒志超
隨著社會對各類人才的外語要求不斷發生變化,英語作為高職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其教學目的也越來越突出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即“聽、說、讀、寫、譯”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雖然,目前高職英語教學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仍不容忽視。中學英語教學方式與高職英語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同,因此,解決好中學英語與高職英語教學工作的有機銜接, 是使大學生英語學習由基礎階段向較高階段順利轉軌的關鍵。如果教師不正視這些關系,就極易出現中學英語與高職英語教學的脫節現象。要充分認識中學英語與高職英語教學工作進行有機銜接的重要性,理順關系,制定對策,確實做好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
一、中學英語與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1.中學英語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中學英語教學現狀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但還存在一些不足。大多數地區的英語教學設備嚴重不足,很多農村中學只是停留在口述的最初級英語教學階段,連最基本的錄音機都沒有。而全國許多地方的城市中學出現了大班或超大班現象,平均每班達60~70人,城市中學的師資力量好壞不均。
中學英語教學中應試教育仍占主導地位。中學英語教育是初中圍著中考轉,高中圍著高考轉。盡管教育部門再三強調實施素質教育,但事實上,升學的壓力使素質教育仍停留在口頭上?;A英語教學內容與評價標準單一,教師和學生都感到精神壓力和學業負擔過重。教育目標上,只重視知識的講授而忽略實際能力的培養。教育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他們的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教學方法上,被動多于主動,灌輸多于啟發。中學生詞匯量要求偏低,學生難以形成有效的聽、說、讀、寫的技能。
缺少英語學習氛圍。很多地方的中學英語課沒有聽力、口語教材,教師的授課主要以語法、詞匯和閱讀為主,學生很少有練習口語與聽力的機會。課堂教學的說只是停留在走形式的“說”上面,著重知識點的講解,講完后就是做習題。這樣一來,導致學生的口語水平、聽力較差,語音基礎薄弱,同時還受到漢語語音與當地方言的影響。
中學英語寫作能力與以往相比有所提高,但受到母語的影響,多數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是很強,一般來說,語言比較死板,語法錯誤較多,句子之間的銜接不太好,知識不系統,不夠全面,不能形成一個科學體系。
2.高職英語教學現狀與問題
高職英語教學經過近年的不斷發展,取得了一些進步,但仍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就目前來說,高職英語教學還存在不少問題。
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高職高專學生相對于本科院校的學生而言,他們在中學的底子比本科院校的學生要薄,尤其在英語方面表現得更加突出。其中有不少學生想要學好英語,卻又無從下手,從心理上懼怕英語學習,聽說能力較差。有調查顯示,在高職高專院校中,有將近60%的學生英語基礎差,單詞讀寫困難;有30%的學生有一定的基礎,但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導致實際英語成績較差;10%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好,但由于受整個英語學習的影響,英語的讀、寫、譯、聽力的提高很慢。
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單一。受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中仍存在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即“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忽視課后輔導和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教師課堂多以講解詞匯、語法知識和課文翻譯為主,從而導致課堂上老師講授的新知識比較多,而學生練習的機會卻很少。然而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課程,需要大量的練習和實踐,才能充分地發揮其作為語言的功能作用。因此,英語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影響了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
教學資源短缺,課時量相對較少。由于辦學規模的擴大和學生人數的增加,現有的師資隊伍無法完成英語教學任務。很多高職院校存在合班教學,班級人數過多,課堂上學生沒有充分的鍛煉機會,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影響教學效果。另外,根據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英語教學時數應為220學時左右,但現在許多高職院校的英語課時基本為160學時左右,有的專業甚至壓縮為120學時,這無疑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難題。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到對學生“聽、說、讀、寫、譯”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難度確實很大。
二、中學英語與高職英語教學的銜接
總的來說,中學英語教學與高職英語教學在教學環節上的銜接還欠緊密。為了更好地使學生能在中階段對學習英語產生濃厚興趣,認真、努力地學習并掌握英語語言的基本知識,在聽、說、讀、寫等方面接受初步有效的訓練,升入高職后,能在中學知識的基礎上在各個方面有較大的提高,順利完成高職高專的學習任務,中學與高職英語教師都應重視在中學與高職兩個階段的教與學的銜接問題。
對于中學與高職教師來說,要同時熟悉兩個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加強教學上的溝通。對于中學教師而言,了解高職英語與中學英語教學在各方面的銜接度,以便更加明確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切實幫助學生掌握好中學階段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為學生在進行高職后順利過渡到更高階段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高職教師也應了解中學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了解中學學生在中學階段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以及能力水平,以便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能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實施教學,既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又要防止教學上的脫節。
在中學英語的教學中,堅持以《英語課程標準》為指南,抓好素質教育。以往的應試教育培養出的中學生往往高分低能。對中學英語教師而言,要注重學生基礎素質的培養,注重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初步能力,按照聽、說、讀、寫等幾個方面的要求給予學生初步的訓練。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教法,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從而中學生在高中畢業后能達到高職英語教學要求達到的能力水平。
高職英語教學一直是高職院校關注的重點,做好與中學英語教學的銜接,要做好如下一些工作:
(1) 考察摸底,分班教學,查缺找漏,因材施教。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本地區,本學校的實際,設計出一套全面的科學的摸底試題。對學生進行英語水平測試,了解和掌握新生個體與整體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水平,然后進行分班教學。可分為快、慢班,也可根據興趣分班。下一步針對各班普遍存在的缺陷和弱點,有針對性地查缺補漏。這是一個不斷的周而復始的教學過程,不能也不應滿足于一次往返循環,而應邊查邊補,再查再補,直到達到高職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對于快班,教師也應因材施教,揚長避短。
(2)教授學習方法。在大、中學英語教學的銜接期,教師應當清醒地看到,大學一年級新生在學習上是比較懵懂的,他們剛從大致是“教師板書——學生照抄——死記硬背”的被動學習階段走過來,學習主動性差,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需要與高職階段銜接。教授學法,就是幫助學生轉變思路,調整習慣,順利銜接。教授學法的目的還在于,使語言學習變得更加容易、更加有趣、更加快捷、更加有效。這樣能擴大教師的職能與作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一旦學生獲得了較強的自學能力,即使英語課少或者沒有了英語課,英語水平也能夠得到鞏固和提高。
(3)另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不同的學習階段要給予區別對待。在高職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要以中學英語為基礎,溫故而知新。對于中學學過的詞匯也要細心講解,以新帶舊。當然,在詞匯講解中也要有重點,初級階段不作太多的引申和辨析。同時,聽力和寫作在大學英語中要作為一個重要的方面來抓,聽力是大學英語學習的基礎,學生進人大學這也是他們擔心的一個問題。因此,課堂上是否能聽懂教師上課直接影響到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效果。所以,在大學英語的初級階段,針對高中學生的聽力較薄弱的實際,一開始的聽力課要注意聽力材料的適度,不能追求難,也不能追求快。另外,在講授課的過程中,也應以使用簡單英語,以學生能基本聽懂為宜。
中學英語與高職英語教學的銜接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它涉及到我國外語教學的方方面面,聽、說、讀、寫、譯能力教學是搞好中學英語教學與高職英語教學的主要部分。做好中學英語教學與高職英語教學的良好銜接,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英語自學能力的養成。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要注意從全局出發,最大限度地銜接好兩個不同教學階段的關系,促成學生由打好英語基礎到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飛躍。
(責任編輯:鄭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