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紅


〔關鍵詞〕 小學語文;第三學段;評價工具;月評表;
學期評價表;成長記錄袋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1(A)—0023—01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更新,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已不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不能反映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而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關系到教學改革的成敗,因此,對現行小學語文的評價方法必須進行改革,探討與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相配套的新型評價模式,使評價方式多元化,評價過程簡單化,評價結果科學化。以下是
筆者在課改實踐中對小學語文第三學段(5~6年級)評價工具的設計和評價方法的運用。
一、“月評(形成性評價)表”的設計與運用
本表評價主體采用“教師主評,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參與”的互動方式和以教師評價為主,多主體參與互評的形式?!翱谡Z交際及活動”在教學中通常是學習小組共同參與完成的,因而小組成員對同伴的表現是最清楚的,能進行較公正的評價。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及養成非常清楚,能提供全面、具體、準確的評價意見,這就避免了評價中自評的不實現象和學生互評中的“互惠”現象。家長也可根據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進行評價。
在評價內容中,應加強語文積累和語文實踐的評價,注重課內外結合,并力圖簡潔明了,突出重點。習作、課外閱讀、口語交際、語文活動等是對語文素養的提高具有關鍵性作用的項目,課堂參與、學習興趣是學生平時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更大程度地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地掌握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本表采用月評制,用比較直觀、形象的星級制表示。評價可用得星(★)的數量表示對學段目標的達標程度,最多得星數為二十顆。并且設置了“上月得星”欄,以關注學生學情的變化。而且月評價建議、學生學習反思和家長反饋,能及時起到反饋調節作用。通過評價反饋,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看到自己的進步以及存在的不足,也能得到教師、同學和家長對自己如何改進學習的建議,這些都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學期評價表”的設計與運用
該評價表的評價項目采用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凸顯平時定性月評,淡化期中、期末定量評價的方法。在評價方式的“形成性評價”欄中,將本學期月評(四個月)得星數量進行匯總(月評十顆★可獲得學期評價一顆☆)。特長評價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或特長自選內容,諸如:朗誦、書寫、演講、寫作、講故事等。每學期可設制專門課時進行展示,也可將成長記錄袋中反映學生特長的各種資料進行匯集評價,做到“因材施評”。定量評價包括期中和期末檢測,可圍繞課標的各項階段目標來設計一些評價試題,用以檢測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達標程度,同時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鞏固和提高。
本表也采用比較直觀、形象的星級制,評價可用得星(☆)的數量表示達標程度,最多得星數為十顆。表中設置的“上學期得星”欄,關注了學生學段學情的發展變化,使學生的學情一目了然。評價建議是在學段目標指導下,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反饋,并提出具體、合理的改進建議。只有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對學習進行反思,從而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全面發展,這是整個評價活動的歸宿。
三、成長記錄袋的建立與運用
成長記錄袋主要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學生的作品、獎勵、月評(形成性評價)和學期評價等。
評價表與成長記錄袋相輔相成。學生月評表(形成性評價)和學期評價表全部收入成長記錄袋。其中,成長記錄袋中月評(形成性評價)資料直接進入學期評價(月評匯總),而反映學生特長的各種資料,也可以計入學期評價表的特長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