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鴻軍
摘要: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能否針對網絡時代的新形勢,研究新問題,開辟新途徑,探索新方法,既決定著我們對身邊的各種矛盾和挑戰能否給予積極回應,又決定著新時期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真正取得成功。因此,高校宣傳工作必須摒棄傳統模式,順應時代要求,加強學生隊伍建設,構建以網絡為主,以廣播、電視、報紙為輔的立體化網絡宣傳陣地。
關鍵詞:高校;立體化;網絡宣傳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改變了傳統的宣傳模式,網絡成為繼廣播、電視、報紙之后的第四大媒體。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能否針對網絡時代的新形勢,研究新問題,開辟新途徑,探索新方法,既決定著我們對身邊的各種矛盾和挑戰能否給予積極回應,又決定著新時期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真正取得成功。因此,,高校宣傳工作必須摒棄傳統模式,順應時代要求,大力建設學生隊伍,努力構建以網絡為主,以廣播、電視、報紙為輔的立體化網絡宣傳陣地。
一、構建高校立體化網絡宣傳陣地要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宣傳工作的根本在于對外樹立正面形象,對內統一正確思想。無論是樹立形象還是統一思想,都必須把握時代脈搏,明確發展方向。否則,宣傳工作就只能引起負面效應。
高校師生知識水平高,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強,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們不僅是先行者,而且是網民的中堅力量。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09年1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目前我國的網民群體仍以學生為主,占網民總數的33.2%。可以說。網絡文化已經對高校師生的學習、工作、生活和思想觀念等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網絡已經成為高校師生員工學習知識、獲取信息、溝通思想、宣泄情感的重要舞臺。
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效率高、掩護性強,網絡交流具有自由性和平等性,國家尚未建立或形成有效的網絡管理方法,使得網上各種消極思潮泛濫,這無疑會對網民中占絕大多數的人生觀、世界觀還未完全形成的大學生產生消極影響。
面對嚴峻的形勢,高校宣傳部門必須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堅持科學發展,發揮主觀能動性,迎難而上,不等不靠,堅守網絡宣傳陣地。同時要根據現實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出有效的宣傳計劃,積極搶占網絡思想陣地,使網上充滿正面的宣傳思想輿論,并通過網絡向大學生傳遞新時期的最強音,把宣傳思想工作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使宣傳思想工作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構建高校立體化網絡宣傳陣地要加強學生宣傳隊伍建設
大學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強。是高校加強宣傳工作的一支生力軍。吸引大學生加入學校網絡宣傳陣地構建。可以擴大網絡宣傳陣地的影響力,鞏固基礎,充分發揮網絡在宣傳和教育兩個方面的積極作用。
宣傳工作是高校品牌建設的一個重要手段,對于一所高校外部支撐體系的構建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在新形勢下。傳統的宣傳方式在力度、廣度和速度上顯然都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高校品牌建設對宣傳工作的要求,高校宣傳部門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也嚴重制約了網絡宣傳陣地的構建力度。而動員最廣泛的學生參與其中,則能從質和量兩個方面提升高校的網絡宣傳陣地建設水平,促進學校的品牌建設。
由于網絡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因此必須建立一支由教師領頭、學生主打的正規化、規模化的網絡宣傳隊伍,讓學生擔任網絡記者、網絡發言人及管理員。這樣學生就可以借擔任這些角色的機會,活躍在網站,從事學校的宣傳報道、辟謠以及輿論引導工作。擔任網絡記者的學生,要在做好宣傳報道工作的同時,積極在網絡管理員無法觸及的校外網絡上從事學校的宣傳工作,回擊各類不實信息,維護學校聲譽;擔任網絡發言人的學生,主要職責是宣傳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學校的各項工作,解答師生及社會人士的疑惑;擔任網絡管理員的學生則要注重信息的篩選,避免不健康信息對網絡宣傳陣地的腐蝕。
在具體工作中,學校宣傳部門還應注重使學生網絡宣傳隊伍成為學校、學生和社會溝通的橋梁。學生網絡宣傳隊伍要積極發揮喉舌作用。主動向學校有關部門反映學生的合理訴求,使學生網絡宣傳隊伍得到學生的認可和尊重,有一個堅實的群眾基礎。學生網絡宣傳隊伍還應作為校方代表,積極發揮親和力強的優勢,向學生傳遞并解釋黨、政府和學校的有關政策決定,做好宣講工作,以彌補學校有關部門人手不夠造成的宣傳缺位。
由于學生網絡隊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這支宣傳隊伍應該堅持“一個導向,兩個面向,四個代表”。“一個導向”即將黨的方針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輸入網絡,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宣傳氛圍;“兩個面向”即面向校園、面向社會,在兩個不同的方向構建一片連通的陣地,內聚人心,外樹形象;“四個代表”即代表黨的方針、政策,代表學校的決策、決定,代表健康的文化,代表學生的真實訴求。只有做到以上三點。學生網絡宣傳隊伍才能得到學生和社會的認可,真正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此外,學校還要高度重視學生網絡宣傳隊伍的管理與建設,選派專門教師負責學生網絡宣傳隊伍的日常工作,嚴把政治關、業務關。建立完備的規章制度和培訓機制,定期舉辦相關活動。確保學生網絡宣傳隊伍政治可靠、業務過硬、立場堅定、組織有力、戰斗力強。進而由他們帶動更多的學生積極投身于學校網絡宣傳陣地的建設中。
三、構建高校立體化網絡宣傳陣地必須堅持立體化模式
當前,雖然宣傳工作的主陣地正在逐漸轉移,但是傳統的宣傳陣地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為適應新形勢,高校宣傳工作必須針對各種媒介的特性。做好校園宣傳媒介資源的優化利用工作,大力構建以網絡為主,以廣播、電視、報紙為輔的立體化網絡宣傳陣地,進行多層次全覆蓋宣傳,全面提高宣傳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斷拓展工作的寬度和深度。在實際工作中,還要注意處理好各種校園宣傳媒介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協調配合關系,使幾種校園媒介按照時間軸形成連續性、互補性報道。
網絡的信息發布速度最為迅速。在事件發生后的幾分鐘即可上傳簡要新聞,而且可以反復修改,不斷完善,不斷增加背景資料和相關報道,引領受眾逐步了解整個事件。校園廣播和電視的信息發布速度稍慢。但可以利用現場錄音和畫面,添加背景介紹和主題講解,進行更為詳盡、全面的播報,給受眾直觀的感官沖擊,加深受眾對事件的認知程度。報紙的編排、印刷速度最慢,但可以深刻評析事件,揭示事件深層次內涵,引導受眾進行深刻思考。
在空間上,網絡的覆蓋范圍可以遍及全世界,校園廣播和電視的范圍一般覆蓋所處地市,而報紙的派發范圍則覆蓋學校和一些相對固定的單位。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在各校園媒介有效影響的空間范圍內形成區域性、交叉性報道。另外,還要注意通過網絡對各種校園媒介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最終形成集各種校園宣傳媒介優點于一體的高校立體化網絡宣傳陣地。
網絡文化在給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帶來挑戰和沖擊的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育人環境、新的工作手段和新的工作載體,我們應該重視這個嶄新的思想領域。努力探索網絡宣傳的特點,營造一個適合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優良環境。目前,部分高校已經認識到網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性,進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有益探索,創建了一批貼近校園、貼近師生的融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網站,并開設了宣傳黨的理論和工作方針的欄目,為高校網絡宣傳理論的初步探尋和實踐研究提供了樣本。
在新媒介時代背景下,高校宣傳工作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構建以網絡為主。以廣播、電視、報紙為輔的立體化網絡宣傳陣地,搭建并擴大網絡新聞宣傳教育的立體平臺。整合校園新聞資源,做好新聞傳播、熱點透視和輿論引導工作,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同時,還要發揮網絡平臺的思想政治教育職能,轉換宣傳思維和教育理念,把以前單一的“灌輸式”教育變為“滲透式”教育。充分發揮其隱性教育的功能,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弘揚校園正氣,倡導科學精神。從而進一步推動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再上新臺階。
責編: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