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樂丹
摘 要:新課程改革對化學教師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比較蘇教版教科書和舊版教材,新教科書其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學習情境化,并有“信息提示”等欄目加深拓展情境的深度和廣度。教學設計的重點應由學習目標的設計轉向學習情境的創設,通過設計“新”、“奇”、“實”的信息情境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筆者嘗試以新聞為主體, 利用不同的信息表現形式如文字信息、圖片信息、動態視頻信息、類比信息等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創設信息情境,不斷探索并嘗試。
關鍵詞:新聞 信息情境 新課程 化學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化學是一門與生活、生產實際聯系緊密的自然科學,這就決定了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生產實踐都能為化學教學提供豐富而有效的情境素材。對于同樣的內容,在不同的情境下進行課堂教學,學生的感受是什么?學生對于能產生感官刺激,能激發思維活躍或有較大思維空間的課堂情境比較喜歡。教學活動是一種社會性交往活動,在這種活動中,教學過程成為師生間、學生間信息傳遞的互動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人際交往過程。要想獲得對知識的多種理解,建構出知識的多種意義,就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因此,教師應精心選擇和重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創設積極、合作性的教學情景。
二、課堂教學中信息情景的創設及問題探討
幾乎所有高中化學教師都感到在新課程實驗過程中,尤其是在進行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知識的教學時內容多、
課時不足的情況。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有效促進學生構建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知識體系呢?
(一)一般地,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新課,可以從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驗、新聞等感性材料引入,再從理性角度來分析;也可以從結構、原理等理性角度引入,再用實驗來驗證。另外,同樣的內容可以創設不同的情境。
(二)以新聞為主體,利用不同的信息表現形式創設信息情境。新課程要求學生學習化學的方式以探究性學習為主,倡導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主動體驗式、“蜜蜂式”學習。因此,教學設計的重點應由學習目標的設計轉向學習情境的創設,通過設計“新”、“奇”、“實”的學習情境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1.設計的情境要“新”
現在的學生信息來源廣、傳播快,因此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內容要新,要鏈接最新發生的事件,跟蹤最新的研究成果,了解最新的發展趨勢,向學生傳達最新信息。所以新聞是最好的選擇。
如在《鈉》這一課題的教學中筆者用“中國科大使用金屬鈉人工合成金剛石(即鉆石)”引入。學生對這種科技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的了解甚少,故強烈的探知欲望激發了學生去了解金屬鈉的性質,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當了解到鈉的金屬性很強即還原性很強的性質后學生才恍然大悟。
2.設計的情境要“奇”
設計的情境要使學生感到不落俗套、有新奇之感,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使學生聽了,由新奇感喚起探究欲。
如在《氯的性質》這一課題的教學過程中以《新疆法制報》上的一則報道“康師傅闖入質量門,消費者喝水喝得吐血”使學生從“驚奇”到了解氯單質的物理性質。
3.設計的情境要“實”
“實”就是要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用化學知識解決真實的問題,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化學是有實用價值的,能夠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而不再是污染的代名詞。
如在《鎂的性質》課題的教學中以“鎂的供需形勢分析和發展前景預測”讓學生了解中國化學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結論與思考
化學是一門與生活、生產實際聯系緊密的自然科學,這就決定了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生產實踐都能為化學教學提供豐富而有效的情境素材。經濟與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日益成為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之一。離開信息資源去談學生能力培養,無異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教師一定要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如網絡、圖書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有關展覽等。
對教學而言,傳統的教育方式與現代的教育方式之間存在異同。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邁進,過去那種教師一講到底、學生被動聽講的局面正在變為越來越多的教師自覺追求教學情境的創設。創設情境的目的不是為了創設而創設,而是緊扣教科書中的學習內容。以信息情境創設為主體的學生研究性課題《新聞在化學課堂中的活靈活現》已經結題并得到反饋,也希望本文有限的探索能給同行們的教育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喻建軍.化學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培養途徑初探[J].中化教參,2006,(7):14-15
2.崔子健.探究性學習情景的設計[J].化學教學,2007,(1):33-35
3.劉知新.化學教育文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1-157
4.劉銀.淺談課題引入中創設問題情景的原則和方式[J].化學教育,2007,(1):23-25
5.魏巍.情景教學的作用及其課堂實現[J].中化教參,2007,(4):22-23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