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姝
摘 要:思想政治課是對中學生系統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是中學德育的主要途徑。課堂上,教師運用一定的“激趣藝術”,將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融為一體,對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引起教學共鳴,充分開發學生潛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 課堂教學 激趣藝術
新課程的改革給中學政治課教學帶來了新鮮空氣,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也在不斷創新,一大批政治課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和實踐,重點解決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缺乏興趣的問題。興趣對于學生來說,是學習的內在動機,是尋求知識增強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教師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為育人服務,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我結合教學實際,談談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激趣藝術。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變“獨唱”為“合唱”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但是,從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情況看,重教師的主導作用,輕學生的主體作用現象比較普遍。教師“目中無生”和“管教不管學”,這種教學抹殺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中學階段學生的參與意識急劇發展,自信心明顯增強,要求有充分顯示自己才能的場合,并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教師的教學活動要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時刻注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展示自己,使他們受尊重的需要不斷得到滿足,從而培養起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學習的興趣。為了多給學生提供參加的機會,可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要求開設討論課,使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角”。這是變“獨唱”為“合唱”的較好形式。在民主競爭的氣氛中,使學生的表現欲驅使內部動機產生積極效應,由于表現的機會經常出現,就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強化。
二、關注熱點,貼近生活,以學生熟悉的和感興趣的事例來彌補教材的空洞和枯燥
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時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材的滯后性。由于教材從編寫到發行要有一個過程,并且教材又必須保持相對的穩定性,所以教材中所選用的一些事例往往會有一種時過境遷或不合時宜的感覺,引不起學生的興趣。而政治課教學并不是要求學生去記這些事例,而是要教學生學會從具體的社會現象中分析、歸納得出一些基本的政治觀點、立場、方法和原理,并懂得運用這些結論去解釋、分析、說明更多的社會現象。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必須常年關注時政,觀察生活,關心學生。善于把握時代脈搏,具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靈敏的生活領悟力,能根據教學內容,學生認識水平等情況選取一些恰當的事例,來補充教材的不足,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使教學內容緊跟時代,接近學生的認識,貼近學生的生活,使政治課既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又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為此,我經常閱讀并鼓勵學生多看《時事》雜志中的“形勢述評”“熱點追蹤”“大事分析”“生活中的哲學”和“生活中的經濟學”等欄目,并在教學中根據內容有選擇地對一些現實問題加以分析講解。
三、采取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政治課教學的形式可以而且應該多樣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電視已走進尋常百姓家,看電視已成為中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于是在課堂教學中我嘗試著引入這些欄目的一些做法。如課堂用分組的方式進行讀、說、憶等競賽,將競爭引進課堂,加快授課節奏,增大教學密度,活躍課堂氣氛;用訪談的形式,來調動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加大學生課堂參與的力度,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他們自我解疑的能力;我猜猜看的形式,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用實例分析的形式,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觀念,培養其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以及分析、歸納的能力。這些課堂教學形式深受學生歡迎,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四、用極富特色的語言,激活整個政治課堂,使課堂教學充滿樂趣
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理論性強,概念較為抽象,趣味較少。如果教師只是冷冰冰的知識發售,板著臉孔進行說教,學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影響教學效果。為此,政治教師還必須從語言上下工夫,注意語言的深刻、嚴謹、規范、精確、幽默和通俗。政治教師的語言首先要準確流暢。把需要講述的內容,通過自然、連貫、輕松、流暢的語言,行云流水般地表達出來,讓學生在一種和諧的語言氛圍中學習知識。其次是生動貼切。生動的授課語言,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辨別力,往往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講授“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內容時,可給學生講《勇敢的牧師》這則笑話。其大意是:一般輪船的航行途中遇到了風暴,逐漸下沉,船長大聲問道:“誰會祈禱?”船上的一名神父自告奮勇地回答:“我會”。船長說:“那好,你就開始祈禱嗎!”其他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因為正巧差一個救生圈。聽罷笑話,學生就會在笑聲中領悟到神論的荒謬性及無神論的正確性。這樣學生才樂于接受你的教育,對思想政治課就會感興趣甚至熱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愛學、樂學,關鍵就是培養學生的興趣。哪里有興趣,哪里就有歡樂,哪里就有成功,這就是激趣藝術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馮體益.政治課教學中的激趣藝術初探[J].臨滄教育學院學報.2003.3
2.魯錦旺.淺談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激趣藝術[J].學問·科教探索2008第24卷第18期
作者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