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讀了美國著名喜劇作家羅伯特·費希爾的寓言小說《盔甲騎士》,又譯為《為自己出征》。雖然是本中短篇小說,但是它蘊涵的哲理深刻,不愧是震撼心靈的一本書,更是探索生命本質的代表作品。
小說主要敘述了勇敢的騎士殺死了巨龍,拯救了落難的公主,被封為“第一騎士”,他日夜身披黃金盔甲,時刻準備為正義出征。直到有一天,他發現盔甲再也脫不掉,他的生活也因此陷入困境。這一次,騎士決定為自己出征,一路上,他歷盡艱險,征服了“沉默之堡”“知識之堡”和“意志與勇氣之堡”。書中的“沉默之堡”象征著:要靜下來聆聽自己,就像佛學的“戒、定、慧”,持戒是為了安定,安定是為了能聆聽內心的智慧;“知識之堡”象征著:我們要學會放下過去,突破框框。去體驗,但要放下成見;“勇氣之堡”象征著:喚醒真正的力量,突破恐懼,要知道恐懼是不存在的。騎士在法師墨林的指點下,終于攀上“真理之巔”,悟出了愛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
我閱讀這本書,噙著心靈的淚水,聆聽自己內心的智慧,和騎士一起尋回失去的自我,明白到要敢于為自己的理想出征。尤其書中的一句話——“滿樹蘋果隨意品嘗,勿忘思考何為理想”,讓我記憶深刻,感思無窮……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理想,都在追求進步,可在生活工作中,總感覺自己并不完美,總想變得更好,比別人更好,是現狀人的常態。而我,也總擔心自己走得太慢,生怕追不上別人,說到底是不愿放棄自己擁有的,不愿停下自己的腳步,面對現實,接受現實。自己的時間都浪費在談論過去和將來的事情上,從未享受過當下的生活。我想我錯了,我應該在追求理想教育的道路上,思考當下教育,品味教育快樂。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2010年,我繼續踏上理想的征途,作為一名老師,我始終期待自己成為名師,成為學生眼中最好的老師,一直在想方設法地追尋。但是在今天,我感覺到自己又錯了,一個人離內心越來越近的時候,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我應該把自己的正直、善良和愛心傳遞給學生,讓心靈為我指引的方向前進,堅持自己的信仰、善惡的標準。
而這,并不需要別人賞識、承認什么,應從心靈的深處看清職業的責任、前行的力量和生命的擔當。讓學生懂得感恩,孝敬父母,擁有良好習慣,具備持之以恒的精神和陽光心態……吾將致其身,竭其力,無所畏懼,探尋教育世界,體驗教育未來,懷著幸福與滿足,走在通往理想教育的道路上。
作為老師,我深深知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識可以照亮我前進的路。我要不斷讀書學習,獲取廣泛的知識視野,喚醒學生們的感覺和思考,引領學生們去追求知識,提升學生的精神生活,用讀書學習為教育提供堅實的支點,為學生一生的生命奠基。
人通過信仰而獲得真理,再通過真理來掌握真理。教師決不能坐而論道,需用真誠實踐自己的教育思想,行勝于言。在實踐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脫掉虛偽的外衣,把自己以身作則的榜樣深深刻畫在學生的記憶里,讓榜樣的力量深入他們的心田。希望自己傳遞一種態度,一種樸素和溫度。憧憬自己的教育夢想,穿越知識的城堡,打造優質高效課堂,給教育教學靈性與智慧。
我只是一名平凡的老師,在2010年我的理想就是不斷讀書學習,讓心靈安頓純凈,體驗教育快樂,創造優質課堂,給學生一個幸福童年……自己的夢想不需要解釋,只要持之以恒地去做就行了,如此簡單的道理,我還不如一顆蘋果樹呢。 蘋果樹是滿足于自我的一棵樹,如今它已經長成碩果累累的參天大樹,任何人都可以享用它的果實。摘蘋果的人越多,它就越挺拔,越繁盛,這正是蘋果樹應當完成的使命,達成自己的目標,同時惠及他人。我的2010年理想是由心而生的,最終也會像蘋果樹一樣。
為了自己的職業理想,在出征的途程上慢慢嘗試、咀嚼、品味吧。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