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雯
[摘 要] 審計環境受到審計判斷的制約,而審計環境影響了審計判斷的質量。在宏觀審計環境下,注冊會計師執業困難,一些審計人員迫于競爭壓力而做出不恰當的審計判斷,同時也有利于會計信息的披露。在微觀審計環境下,注冊會計師面臨更多的利益誘惑。目前,審計行業的監管部門力度不高、工作形式過于表面化,形式化;多種因素影響了審計判斷。應加快改善宏觀和微觀審計環境,健全法律制度,加大監管力度,完善經濟體制;提高注冊會計師的政治素質;制定人才發展規劃,加強內部管理。
[關鍵詞] 審計;審計環境;審計判斷;影響研究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The audit environment is restricted by the audit judgment, and affects the quality of audit judgment. In the environment of macro audit, the CP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practice is difficult, some auditors make inappropriate audit judgment under the pressure of competition, and the enterprises have to disclosur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of micro audit, the CPA faces more temptation. The supervision of audit profession now is low, the working form is superficial and formal, and many factors influence the audit judgment.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macro and micro audit environment,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intensify supervision, complete the economic system, improve the political quality of the CPA and set out talent development planning to strengthen internal management.
Key words: audit, the audit environment, audit judgment, influence study
一、審計判斷與審計環境
(一)審計判斷
審計判斷是審計人員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理論,通過對比、認識和甄別審計人員自身的行為與審計事項的思考過程。審計判斷具有以下特征:
1.主觀性。因為審計主體的經驗、理論知識等不同,使得不同審計主體的審計判斷不同。因此審計主體自身的素質決定了審計判斷的質量,具有較強的主觀性。
2.風險性。審計判斷受到審計過程的和內容的復雜性、非程序性、判斷標準的模糊性等的影響,因此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而其大小由審計判斷的能力決定。
3.重要性。一是審計人員在審計的各個階段都要進行審計判斷,在整個審計中起著關鍵的作用;二是審計責任和審計風險的主要根源是審計判斷失敗。注冊會計師以審計判斷為基礎的審計結論,不僅影響到使用者的決策,而且影響到注冊會計師及其會計師事務所的法律責任和審計風險。
(二)審計環境
審計環境是一切能夠影響審計活動完成自身工作的外部條件的集合,是包括一切與審計活動有關活動的外部事物。審計環境分為宏觀審計環境和微觀審計環境,宏觀審計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政治環境等;微觀審計環境包括注冊會計師自身的環境、會計師事務所的環境和被審計單位的環境等。
(三)審計判斷與審計環境的關系
審計判斷與審計環境的關系體現:一是審計環境受到審計判斷的制約,審計判斷的作出需要在一定的審計環境下,因為多種因素影響著企業的財務信息質量,審計人員就不得不甄別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所以審計判斷因審計環境的不同,審計判斷所產生的風險和難度也不同。二是恰當的審計判斷能夠優化審計環境。注冊會計師作為連接審計環境與審計判斷的橋梁,自身的經驗和專業理論等內在素質都是在審計環境中產生的,這些因素影響了審計判斷的質量,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行為反過來也影響審計環境。
二、審計環境對審計判斷的影響分析
(一)宏觀審計環境對審計判斷的影響
1.政治環境對審計判斷的影響。影響注冊會計師執業的政府行為主要來自于上市公司所在地地方政府的行為和國家證券監管部門的行為。首先,許多上市公司由于國有股的主導地位,當地政府往往作為國有股的代理人,地方政府在吸引外國投資者,優化投資環境的同時,也有效地控制著企業的經營活動。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地方政府經常利用行政權力為企業爭取更多資源,而企業也會通過各種手段,以獲得上市資格或獲得配股條件,企業與地方政府的勾結造成注冊會計師獲取真實資料的困難。其次,在我國,配股和上市等是稀缺資源,證券監管部門為了宏觀經濟的穩定,控制和調節了本應由市場決定的估計變量,從而使企業有了更充足的時間進行利潤的調整,從而增加了注冊會計師執業困難。
2.經濟環境對審計判斷的影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審計服務的宗旨,更加重視社會的宏觀效益,促進提高國有資本的價值。從經濟發展水平看,特別是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環境對審計判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隨著企業組織形式和管理體制的變革,債權人、所有者及各種潛在的投資者都對審計信息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高度的關注,迫使企業從更高層次上進行會計信息的揭示與披露。endprint
3.法律環境對審計判斷的影響。首先,法律體系對于注冊會計師職業界的保護越是完善,審計人員就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判斷能力,不受或少受外界環境的左右。在這種由審計人員主觀判斷的審計過程中,因這種素質的差異,也必然帶來不同的審計結果。其次,我國的法律還不夠完善,對注冊會計師的處罰不夠規范,從而降低了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法律風險,助長了低成本和高收益的違規行為產生,使我國審計界存在一些不良風氣,社會各界的審計法律意識尚且不夠,一些審計人員迫于競爭壓力和利益的誘惑,做出了不恰當的審計判斷。
(二)微觀審計環境對審計判斷的影響
1.注冊會計師對審計判斷的影響。由于審計活動是注冊會計師的主觀判斷,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直接影響著審計判斷。根據大量調查研究發現,知識豐富有經驗的審計人員與新人之間,在審計判斷績效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此外,審計判斷也受到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的影響。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或其他業務時,應保持公正、客觀的審計態度。但在實際審計活動中,注冊會計師既可能面臨利益誘惑,也可能遇到被審計單位的種種干擾,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完成審計工作,努力排除干擾抵制誘惑,才能提高審計判斷的質量。
2.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判斷的影響。一是從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來看,大事務所比小事務所的審計獨立性高,能夠提供更高質量的審計服務。二是會計師事務所的經營風格和風險偏好等影響著審計判斷。如果會計師事務所沒有樹立質量至上的指導思想,不在事務所內部建設和倡導以質量為導向的事務所文化,其結果是事務所會利用審計質量在形式上的無差別性特點,一味追逐經濟利益而放棄職業責任,很顯然不可能按照執業規范的要求為社會提供審計服務,最終會給事務所及其注冊會計師帶來災難。
3.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判斷的影響。一是受被審計單位的管理風格與模式的影響。如果被審計單位內部有財務舞弊現象,如偽造、變造記錄或憑證、記錄虛假的交易或事項、侵占資產、隱瞞重大事項,企業面臨破產的危險境地,就會企圖偽造財務報告,被審計單位就會要求會計師事務所為其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從而影響了審計判斷的準確性。二是被審計單位治理機制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由于目前沒有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來保護社會公眾股東的利益,導致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需求的內在動力微弱,會計信息的編制和披露難以體現所有者的利益要求,從而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造成相當嚴重的影響。三是被審計單位對審計人員支持與否也影響了審計人員的審計判斷質量。被審計單位人員的支持與否、道德素質,專業知識都影響著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同時,審計人員能否作出準確的審計判斷,也受企業的管理機構體制、組織方式、管理職能和經營范圍、會計核算方法等的影響。
三、我國審計判斷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由社會審計、國家審計、內部審計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審計系統初步形成,在經濟效益的提高、企業管理的加強和社會主義法制的完善扽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提高和鞏固了審計的社會地位和公信度,但我國審計人員的審計判斷質量不高,主要表現為:
(一)審計行業的監管部門力度不高、工作形式過于表面化、形式化
當前,注冊會計師協會和財政部門在工作過程中,按照審計的程序表,習慣于逐項核對審計程序是否實施和計劃、審計的工作底稿齊全與否等。有些檢查人員不注重評價和考核實質性問題,而難以量化比較重要的問題,例如審計人員在審計中是否持懷疑態度、選取樣本是否具有代表性、在審計中是否保持了必須的謹慎性、審計判斷的過程是否縝密等,往往因為難以數字化而不能作為重點檢查內容,這就無形中使得審計人員工作過程中應付檢查的思維模式不斷加強,致使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僅僅按照通用的審計程序工作,完整填制審計工作底稿,卻從不考察審計風險和審計質量等實質性問題,不考察可能存在巨大漏洞的審計單位。這使得審計質量越來越低,審計工作簡單化,也致使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技能越來越不重視。
(二)多種因素影響了審計判斷
多種因素影響了審計判斷主要體現在:一是會計人員的素質亟待提高,很多從業者缺乏職業道德意識,不能夠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二是由于很多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沒有啟用,不能發揮內部控制應有的作用。因為審計資源的有限性,審計人員面對繁多的假賬,且沒有得到被審計單位應該有的配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被審計單位的領導,不重視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更有甚者要求會計從業人員進行財務舞弊,公開支持;四是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存在不足。我國會計師事務所以有限責任公司形式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注冊會計師的自身責任,弱化了責任風險對審計行為的嚴格制約,這使得徇私舞弊的現象不斷出現。
四、改善我國審計判斷的對策
(一)改善宏觀審計環境
1.政治環境方面。一是加大監管力度,減少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進行操縱的機會。盡快加強股票市場管理的規范化,法制化,嚴厲查處財務舞弊案例,制定相關的金融法規和政策,提高市場透明度,加強發行公司的信息披露。二是不斷完善上市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和雇傭的監督機制,用提高上市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成本的方法,使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有所增強,使審計人員的審計判斷更加公正和客觀。同時政府應加強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提高注冊會計師行業相關標準。加快集成注冊會計師行業,提高注冊會計師行業標準,形成規模效應,以提高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與顧客抵制的權力平衡。
2.經濟環境方面。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的情況下,使得各種經濟行為不能有效的進行調節,這就要求政府和相關部門采取相關措施,規范市場環境,對經濟進行合理干預,保證審計工作在一個比較成熟且穩定的環境下進行。
3.法律環境方面。一是確定審計雙方的法律權利與責任。對已有的法律法規應做到有法必依并不斷完善。對不同部門指定的法規中相互沖突的地方,要進行修正。對實際執行中無法進行具體操作的法律法規要加以完善。避免主觀隨意性,減少因會計程序和方法的多種選擇性而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完善會計制度,加速會計的國際化趨勢。因此,我國必須按照國際會計管理變化的形式,努力縮減會計選擇的范圍,減少會計標準中的程序和方法,加快會計的國際化進程。二是提升審計行業的法制觀念,加快整個社會的法制環境建設。不斷加強審計人員和企業法人的法律意識,使內部制約機制能夠形成。同時要加大對會計造假和審計紕漏的法律制裁力度,增強他們的職業道德素質,形成一個完善且全面的監督系統。endprint
(二)改善微觀審計環境
1.注冊會計師方面。一是提高注冊會計師的政治素質。增強審計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加強組織建設、政治理論學習和反腐倡廉教育。二是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加強其法制教育,使其能夠擁有公正、客觀、獨立的職業道德規范。三是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判斷技能,在不斷提高職業道德素質的前提下,積累經驗,提高他們的專業判斷技能,降低因為會計人員判斷失誤等專業性原因產生的會計信息不可靠現象。
2.會計師事務所方面。一是制定會計師事務所的人才發展規劃,理清會計師事務所人力資源狀況,制定長遠的人才發展規劃;改善用人機制、建立審計專家系統,打破常規選拔形式,將年輕的優秀的審計師添加到重要的領導地位;對會計師事務所在不同層次、崗位、知識結構的審計人員,實行教育培訓。二是建立會計師事務所內部質量控制機制。不論是對審計項目還是審計人員,都應做到在審計前進行指導,在審計時進行監督,在審計后進行復查,保證審計人員不因工作的疏漏,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從而貫徹落實審計準則。三是建立有效的獎勵制度,來約束并鼓勵審計人員,通過外部作用提升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鼓勵其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獎勵機制,完善審計人員應具備的各種能力,督促其自主學習,減少在溝通能力、專業知識、積累經驗等方面的不足。
3.被審計單位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這既能減少審計風險,使審計判斷的正確率提高,又可以使企業自愿接受審計的意識強烈,正確看待與理解審計,有助于提高審計質量。二是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和企業治理結構,確定單位負責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和會計責任、引導和控制操作人員的行為,逐步減少或降低因為利益的誘導而產生的企業經營者會計欺詐動機,確保有效監督高層管理人員。三是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國家審計的聯系。使這三種審計的排他性和差異性得到消除,使得對稱理論在審計體系中得到建立,創立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新篇章。
[參 考 文 獻]
[1]楊瓊.影響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職業判斷偏誤的環境因素及改善對策[J].管理學家,2011(12)
[2]吳昊.審計判斷的影響因素研究[J].新財經(理論版),2011(1)
[3]蘭志成.審計判斷的影響因素及其質量評價[J].中國科技縱橫,2011(12)
[責任編輯:劉玉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