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淑霞
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課程的選擇與實踐
沈淑霞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國際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通過雙語教學引入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已經成為我國高校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高校中的雙語教學是指將外語直接應用于非語言類學科課程教學,使學生同步獲取外語與學科知識的一種教學模式(王清剛,2008)。開展雙語教學既能夠讓學生獲取國外相關學科前沿的專業知識,又可以幫助學生克服語言障礙,提高專業外語水平,增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但是,不同層次的高校在實施雙語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同的問題。北華大學會計學專業自2005年開始進行雙語教學課程建設。本文就會計學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動因、雙語教學課程的選擇以及課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為實現本專業的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提供借鑒。
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會計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全球經濟一體化使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成為現實。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各國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對制訂全球會計準則的要求越來越強烈。目前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正在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和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已經實現了與國際慣例趨同。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將會有大量的公司進行跨國經營,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這些公司的會計信息需要按照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進行披露,因此需要一大批能夠理解與熟練運用國際會計準則的高素質會計人才。這就要求我國的會計教育不僅要立足本土,也要面向世界,培養出與經濟全球化相適應的國際化會計人才。但是,目前我國高端會計人才嚴重短缺,原有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無法滿足培養高端會計人才的需要。中國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天職國際(TZPA)首席合伙人陳永宏曾表示:“從本質上講我認為中國并不是缺少會計人才,而是缺少優秀的國際化會計人才。”雙語教學是會計學專業進行教學改革,實現高端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
為了實現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和提高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2005年,依據[教高(2005)1號]文件中關于“雙語教學”的有關精神,按照北華大學雙語教學課程建設的要求,會計學專業開始在部分專業主干課程中實施雙語教學,探索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雙語教學課程的選擇既要滿足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又要兼顧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基于本專業的師資條件和學生的英語水平現狀,我校決定在部分會計專業的學生中就部分課程實施雙語教學。課程選擇的主導思想是從專業知識難度小的專業基礎課入手,逐漸過渡到專業知識難度大的專業必修課程,同時還考慮了所選課程與非雙語課程的教學內容的協調以及對后續課程學習的影響等因素。我們首先選擇了課程國際化程度高,內容與國際慣例接軌較好的《會計學基礎》和《審計學》兩門課程進行雙語教學實踐。會計和審計學科直接起源于西方,而且目前英美等國家的相關理論和實務水平仍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學生通過《會計學基礎》雙語教學課程的學習,在掌握會計學基本原理的同時,還能夠掌握基本會計術語的英文表達,培養學生閱讀英文會計文獻和用英文進行會計業務處理的能力,為后續《審計學》雙語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1.授課對象
由于本校會計學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為了不影響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我們選擇了部分學生作為雙語教學課程的授課對象。在學校排課前,由教師選定教材,為學生進行課程介紹和試講,學生根據自己的外語成績、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自主決定是否參加雙語課程學習。為了充分保障選課學生的權益,本專業采用對同一門課程同時開設雙語和非雙語兩個課堂的形式進行教學而且兩個課堂的授課時間不發生沖突。選擇雙語課程的學生可以免費旁聽相同課程的中文授課。這樣做既消除了學生對學習雙語課程的畏難情緒,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選課比較踴躍。
2.教材選擇
選擇合適的教材是雙語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為了在視和讀等方面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專業英語的學習環境,保持語言的原汁原味,避免中國式英語問題,我們為學生選擇的是英文原版影印教材。《會計學基礎》課程選用的是立信會計出版社的英文原版影印教材,Essentials ofAccounting(第九版),作為授課教材。《審計學》課程選用的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原版影印教材,Auditing and Assurance Services-an Integrated Approach(第11版)作為授課教材。外版教材內容比較嚴謹,能反映學科的研究成果,而且還配有大量的習題和真實背景的案例,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拓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外版教材有強大的教輔資源支持,如教師手冊、PPT講義、試題庫等,能夠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但是,英文原版教材,課程容量大;教師需要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課程教學的目標需要,刪減一些不適合教學以及不符合我國國情的內容,同時補充必要的國內會計背景知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進行中外會計理論和實踐差異的對比,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我國的會計專業教育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又可以培養出綜合素質較高的會計專業人才。例如,《在會計學基礎》課程雙語教學過程中,國外原版教材中不涉及增值稅的會計處理問題,但在我國工商企業會計核算中必然涉及到增值稅的核算。因此,教師要補充這方面的內容并進行對比講解。學生們普遍反映,原版教材內容編排科學合理,說理深入淺出,比中文的專業教材還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內容符合學科要求且不低于中文教學標準。
同時,教師還為學生訂購了相同課程的中文教材作為參考書。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增加會計知識的中國視角,用對比的方法消化吸收專業知識,又有利于學生中文知識體系的完整以及與后續會計課程的銜接。
3.授課語言模式
會計專業雙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和運用具有國際領先地位的會計學科知識。語言只是教學的工具和知識的載體,不能事先確定一個絕對的授課語言比例。考慮到專業教師的英語水平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我們采用中英文交替使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課后作業和書面考試則采用全英文模式。對于較容易的內容盡量用英語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培養學生用英語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而對于較難的專業知識點則采用必要的中文解釋幫助學生予以理解。隨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能力和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逐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英語使用比重,此種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4.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由于雙語課程的主講教師參與過美國Edgewood College和Utah State University與國內高校合作辦學的會計課程授課工作,還到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參加過雙語教學培訓和交流。因此,在本校會計學專業的雙語教學課程中,主要借鑒了上述院校的教學經驗,采用案例教學和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來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在雙語教學課程中,主要運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教學活動,使各種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得到充分利用,互動教學環節得到延伸,教與學的信息得到及時反饋。教師在參考國外相關課程教學資源的基礎上,自制了全英文的PPT教學課件供課堂教學使用和學生課后復習時參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申請或查找與課程相關的網絡教學資源與學生共享。例如,美國上市公司年報、公司年報審計案例和相關的專業網站等網上信息資源。此外,與雙語教學課程相關的輔助教學資源:教學大綱、教案、習題、課件、實習指導、參考文獻等能夠及時上網,這樣不僅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便利,也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5.教學效果
經過三輪的試點教學,兩門課程均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每屆選課人數約占本屆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期末考試成績分別高于相同課程中文班的平均成績。通過問卷調查,85%以上的選課學生認為雙語課程學習很重要,既可以掌握前沿的學科知識,又可以提高會計英語的運用能力,為以后參加ACCA或CGA等國際會計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奠定基礎,希望能夠連續開課。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們在《會計學基礎》和《審計學》雙語教學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但是,本校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工作還面臨很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1.課程不能產生規模效應
由于學生對雙語教學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以及受到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客觀約束,選課學生人數較少。自愿選課人數只占班級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左右,無法形成教學的規模效應,各項教學資源的配置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2.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不夠系統
雙語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都有較高要求。作為地方普通高校,學生的英語水平不高,應用能力相對較弱,對英文講授知識的接受有一定困難,對原版教材的閱讀和理解也有一定難度,結果導致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不夠系統。
3.課程門數過少,無法形成學科體系
由于缺少能夠勝任雙語課程的教師資源,目前本專業的雙語課程只有文中所述的《會計學基礎》和《審計學》。其他適合開設的雙語課程,例如《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暫時還無法開設,不能保證課程的連續性,也無法形成雙語教學的學科體系,影響了雙語課程的整體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重視雙語課程學習
學生的公共英語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是決定雙語課程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新生入學后,通過專業介紹和職業規劃講座等途徑向學生介紹會計職業發展前景以及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讓學生知道專業英語能力是高端會計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學生未來參加國際會計師資格考試的能力要求。通過正確引導,使學生認識到本專業開設雙語課程的重要性,以便學生強化公共英語學習,為以后適應雙語課程學習做好能力準備。
2.延伸教學環節,強化課程輔導
每次上課之前為學生提供PPT英文講稿,便于學生預習和復習,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在使用原版教材進行雙語課程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諸如閱讀、聽說和術語理解等方面的問題。因此,任課教師平時盡量多安排一些輔導時間,與學生進行更多的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正確地學習,消除學生對雙語課程的畏難情緒,增強學習信心和動力。
3.為雙語教學課程提供師資保障
在對選課學生的問卷調查中,80%的同學希望學校能夠開設更多的雙語教學課程,以確保所學知識的連續性。但是,由于缺少合格的雙語教師資源,因此無法滿足選課學生對連續開設雙語課程的要求。雖然學校對雙語課程主講教師有相應的激勵政策,但由于本專業很多教師年齡偏大或英語基礎薄弱而無法勝任雙語課程教學工作。因此引進和培養雙語教學師資是本校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課程建設的首要任務。引進和培養雙語教學師資的主要途徑有:第一,引進具有國外留學經歷的專業課教師,這樣既可以及時獲取國外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資源,又可以盡快形成教學能力,促進雙語課程建設。第二,選拔現有雙語課程教師去國外進修,同時提升學科知識和英語水平,增強雙語課程的教學能力。第三,招聘外語水平較高的會計專業碩士或博士畢業生作為后備雙語課程教師進行培訓和鍛煉,為會計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建設做好師資儲備。
(作者單位: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