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郝媛
國際交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教學改革初探
山西 郝媛
高職院校隨著辦學條件與辦學水平的不斷提升,與國外院校的交流合作也越來越頻繁,國際交流合作已經成為職業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雙語型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也越來越受到高職院校的重視,而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的薄弱環節。作者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總結歸納了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建議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國際交流合作的契機,大力進行英語口語教學改革。作者提出的改革建議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提高了高職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國際交流;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教學改革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雙證、雙語型的高素質技能人才越來越受到大型跨國企業的青睞,這類學生的就業率和職業前景是非常好的。高職院校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強實踐教學,強化雙語能力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而目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普遍呈現出學生英語基礎差,課堂教學效果差,口語表達能力差的“三差”現象和英語專業教師數量缺,課堂教學時數缺,口語練習機會缺的“三缺”問題。因此,積極進行英語口語教學改革,已經成為高職院校促進國際交流合作,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重要任務。高職院校的英語口語教學應以合作交流為依托,以服務專業發展為宗旨,針對不同專業特點編制口語教學模塊,使學生能基本掌握本行業的英語術語并較為熟練地進行口語交流。這對于我國高職院校學習、借鑒他國職業教育成功經驗,提升我國職業教育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力將發揮積極作用。
1.仍然沿用知識為本位的傳統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仍然沿用普通大學以知識為本位的傳統教學模式,它以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多少作為教學任務,以學生記憶的單詞量、詞匯量和語法知識為基本考核目標,忽視了對高職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師單純以教材要求為標準,老師只管講,學生負責聽,師生之間很少有機會進行英語交流,結果是教師常常自言自語,學生堂堂默默無語。況且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一般也不開設口語課,練習口語的機會只限于老師有限的提問、口頭造句和翻譯。如此導致了高職生在課堂上沒有說英語的機會,課后更沒有說英語的心思。
2.高職生英語口語基礎能力普遍較差
高職生英語基礎較差,掌握的口語詞匯不多,無法找到恰當的詞匯進行交流,加上很多高職生自卑心很強,害怕說錯而被人取笑,同時大部分學生語音語調不規范、中外文化知識缺乏,這就導致學生課堂上不敢說,課后就更不愿意說,慢慢就失去了練習口語的興趣和機會。語感的培養需要進行大量的口語練習,學生課后是否進行練習和鞏固,以及課后學與練的效果好壞,直接影響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高職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課后沒有投入時間進行練習、消化和鞏固課堂內容,這也間接地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3.對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職業院校以專業課建設為重點,基礎課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職業院校的學生學的大多是操作工種,平時英語用得少,高職院校中的英語課常被作為選修課或者輔助型課程,課時的安排上不夠科學合理。英語教學往往采取集中授課制,學生人數動輒幾十人、上百人,而且英語教學時數少,大部分院校沒有開設專門的口語課,英語口語教學設備也很缺乏,這些都制約了英語口語的教學改革。由于英語口語教學得不到重視,從而造成學生口語學習困難,效果不理想。
1.課堂輔導和課外引導,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要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單靠幾堂口語課顯然是不夠的。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鼓勵學生用口語進行交流,并親自示范。有效地利用課外時間創設學習英語的環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這是培養和提高其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積極引導,可以組織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故事會、英語講座、英語歌詠會、英語新聞播報、英語角等類型的活動,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還大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同時也能增進師生的友誼,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2.創新口語教育教學方法,鞏固英語語言基礎知識
高職生英語整體水平相對較弱,其英語語言基礎知識有待進一步鞏固和提高。鞏固和加強英語語言基礎知識,是培養和提高高職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基礎環節。在課堂教學中,可采取模仿跟讀、大聲朗讀、做替代練習、口頭造句等教學形式加大英語口語練習的時間,加強對學生語音語調、日常用語的訓練,以鞏固其語言基礎知識。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設計一些小活動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情景劇、辯論賽、故事會、演講賽、詩歌朗誦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語言思辯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3.加強對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視,開設豐富多彩的口語選修課
鼓勵有條件的高職院校開設英語口語課,增加經費投入,增設教學設備,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盡量采取小班式的英語教學模式,增加學生英語口語練習的機會。同時,可以根據學生需求開設英語口語選修課,利用課余時間來有效加強英語口語的練習。還可以組織一些英語口語活動,例如通過英文電影欣賞、英語演講比賽、英文歌手大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進行英語交流的有利條件,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以求能在交流合作中互相學習借鑒,從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高職院校要加大支持力度,以教師課內主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形式開展交互式教學,從而使英語口語教學成為一種輕松愉快的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構建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實用高效的職業院校英語口語教學新模式。
[1]閻志堅,武世興.大學英語改革勢在必行.中國高等教育,第11期.
[2]王一普.新教學模式下的大學英語聽說課授課教師角色定位及角色轉換[J].外語界,2005(4).
[3]惠鵬.英語口語訓練的課外延伸[J].基礎英語教育,2005(4).
[4]尤其達.改進“視聽說”教學的嘗試與反思[J].外語界,2005(4).
[5]吳琦.論高職院校班級英語學習氛圍的創建.考試周刊,2010.30.
(作者單位:郝媛,晉中職業技術學院英語教師、國際交流合作部主任,研究方向為高職英語教學)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