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 高國天 段亞麗
教師的“授課”應做到“售出”
內蒙古 高國天 段亞麗
教師的授課質量是體現(xiàn)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基礎。如何提高教師的授課效果,使學生逐漸學會自主學習,是我們不斷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授課;教學能力;自主學習
“授課”是一名教師的基本職責和任務,每位教師從開始踏上講臺的那一刻開始就為授課拉開了序幕。他的觀眾——學生也從此刻開始品味老師帶給他們的成果。這份成果就是老師的授課質量。關于如何提高授課質量、如何改進教學方法,這類問題我們討論了很多。可是問題的關鍵是有些教師還不能很好的理解、看待什么樣的課算是一堂好課。如果沒有一個可以參照的樣本,就無所謂提高、改進。
近年來,我國各級學校中青年教師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學歷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這些青年教師所特有的年輕、充沛精力、自信、親和力和感染力、現(xiàn)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加之擁有相對高的學位,種種這些因素為學校的教師隊伍增添了無窮的活力。我們也為學校教學工作后繼有人而欣慰。但是要教好書,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樣本教學素質則不可或缺。
什么樣的課才是樣本課——“一堂好課”?我們很難找到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但是我們可以從好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感受到不同尋常。現(xiàn)在我們先來看看一堂好課是如何準備的。
上海大學副校長葉志明在講到教師授課前的準備時講到:講好一堂課首先要打好本課程的技術基礎。
高水平的教師既要會選擇授課教材,同時還要通讀名著,了解本學科的發(fā)展史,了解學科發(fā)展的脈絡:①在內容和體系方面要對教材的基本內容、組成體系等方面的分析。②在教材中的概念和方法方面要對教材的論述觀點、方法應用等方面的分析。③在教材中的例題和習題要認真分析總結。
教案是講課的基本素材和資源。教案應該是最充分和完整的,內容要比書本和講課內容要多得多,如一道習題的多種解法等,它不是書上內容的簡單搬家。教案中一般要體現(xiàn)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什么沒有解決等。這樣的教案才是一份好的教案。
①熟記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上課不看書稿;若上課的內容都記不住,怎能講得生動。
②重新學習涉及本課程的各門技術基礎課程,上課不應有概念性的錯誤和不科學的論述。
③比較同類不同版本的教材,找出異同點,以把握教學內容的深淺與范圍。
④要從總的培養(yǎng)目標出發(fā),去審視所需的基礎與專業(yè)知識,過時的用不上的,堅決刪去。
⑤對教材內容,要削枝強干,內容要簡明,主線要清晰,重點要突出。要明確全書、各章、各節(jié)應知、應會的要求和重點。
⑥在上課前一天晚上,再對講授過程重復記憶一遍;在上課前半小時,再復看一遍。力求心中做到順理成章。
通過這些準備工作我們不難看出,講好一節(jié)課是一個需要用心去打理的過程。就好似一個銷售員出售他的商品,在出售前為了確保自己的產品擁有更好的銷售前景,他要精心的去處理、包裝,不僅想使自己的產品具有最好的質量而且更加引人注目。銷售員的目的就是想使產品銷售出去。就是要達到讓顧客主動選擇和接受的效果。作為一名授課教師,我們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能更主動的吸收、接受所傳授的知識。可見授課和售貨具有相似的心理。怎樣才能使授課真正做到“售出”,不僅需要課前充分的準備,還需要更加恰當?shù)闹v授方法、技巧。授課方法要注重積累,有了積累,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處處反映自己的分析成果與心得體會,講出自己的看法、觀點和思想,才會使得講授課程的內容入木三分,這樣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只有當一名教師在學習與教學有了很好的統(tǒng)一之后,才會有高水平的教學質量。一位教師若能夠做到上述要求,離樣本課還遠嗎?
商品是以產品質量為銷售的基礎和保障,學生的生源是學校生存的基礎,而教師高素質的教學質量則是學校生存的保障。當前我國教育處于一個大發(fā)展的階段,這不僅給更多的學生帶來學習和升學的機會,同時也給一些學校的發(fā)展帶來沖擊:沖擊之一是生源素質下降,例如職業(yè)院校,招生人數(shù)越多,生源平均水平越低;沖擊之二是就業(yè)困難,好崗位的競爭更激烈,學校對學生的吸引力減弱。在這種形式下教學質量切實是我們全體教師努力的方向。不斷提高教學素養(yǎng),使我們的授課內容真正做到“售出”。因為一支好的教師隊伍應該反映在一種精神、一種氣質上,這種精神和氣質只有通過長期的歷練和積累才可以養(yǎng)成。
[1]徐斌艷.數(shù)學教育展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
[2]李定仁,劉旭東.教學評價的世紀反思與前瞻[J].教育研究,2001,(02).
[3]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0.
[4]朱小蔓.情感教育倫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
[5]施良方主編.學習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
(編輯 李艷華)
(作者單位:內蒙古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