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華 張露紅
[摘要]黨員主體地位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廣大黨員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實際參與黨內事務及黨的管理活動;一是黨內事務能夠充分體現黨員主體的意志,黨的建設的各項活動始終以黨員為主體來展開。這兩個方面都有賴于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以河北省高校黨組織建設為例,調查、研究基層黨組織建設對提高黨員主體地位的影響,對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發揮黨員主體作用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高校;黨組織;黨員;主體地位
黨員主體地位,是指廣大黨員在黨內生活及黨的實踐活動中居于主導的、自由的、決定的地位。它包括三層含義:第一,黨員是黨的主人,是黨的工作、事業及黨的建設的主體。這一特殊政治地位要求黨員享有平等參與黨內重大事務的權力。第二,黨員是黨內權力的主體。中國共產黨章程中規定,黨內一切權力屬于全體黨員,黨員是黨內權力的源泉。第三,黨員是黨內的行為主體。每名黨員都是執政黨黨員,無論職位、身份和行業如何,都是在不同的崗位上為黨工作,都在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周圍的群眾、塑造著黨的形象。[1]這三層含義決定了黨員主體地位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廣大黨員有明確的主體意識,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實際參與黨內事務及黨的管理活動;另一方面,黨內事務能夠充分體現黨員主體的意志,黨的建設的各項活動始終以黨員為主體來展開,即黨的組織建設是保證黨員主體作用充分有效發揮的基本條件。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才能真正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推進黨的事業。本文就以河北省高校黨組織建設為例,著重考察了黨組織建設對提高黨員主體地位的影響。
本課題組主要以問卷調查形式隨機抽取河北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醫科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等河北省內9所大學的教師黨員進行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550份,收回有效問卷536份,調查對象涉及不同年齡、黨齡、技術職稱、學歷層次等,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較為真實地反映了高校教師黨員主體地位與黨組織建設現狀。
一、高校黨組織建設在保障黨員主體地位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
高校廣大教師黨員主體作用的發揮與高校黨組織建設尤其是黨內民主建設和推進狀況息息相關。本次調查顯示,63.80%的黨員認為自己所在的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發揮較強,在黨組織生活中感覺到溫暖。65.33%的人認為自己所在黨組織具有較強的凝聚力。說明河北省高校黨組織建設普遍較好,能夠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但面對現實,我們不得不承認,當前高校黨組織建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第一,黨性教育不夠細致,黨員主體意識淡薄。黨性教育就是理想信念教育。有些高校黨組織對黨員的教育引導不夠深入、細致,組織黨員學習流于形式,很少召開黨內民主生活會,很少主動找黨員談心、交流,傾聽黨員呼聲,了解黨員需要。致使部分黨員黨性修養不高,主體意識淡薄甚至理想信念動搖。據調查,有17.75%的黨員反應,黨組織從來沒有找他談過心;有27.86%的黨員表示一周之內學習時間不足一小時,甚至根本不學習;有19.23%的被調查對象認為當前黨員中理想信念動搖、黨性觀念淡泊的比例占到全體黨員的50%以上,甚至有12.50%的人認為占到80%以上。23.47%的人認為身邊黨員中素質不高、發揮作用不強的黨員占的比例數超過了50%。
第二,民主建設滯后,黨員主體地位缺失。要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就必須在黨內政治生活中充分體現全體黨員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選舉權和監督權。只有保障了黨員的民主權利,才能發揮黨員的主體作用,真正體現出黨員的主體地位。[2]但在黨內現實生活中,還存在不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現象:部分高校黨組織往往強調紀律和服從多,強調民主和自由少,再加上高度集權、高度集中的領導體制,使黨員在黨內生活中常常處于被動狀態,使黨員對黨內工作積極參與的熱情受到抑制。調查顯示,有41.86%的黨員認為,“當前制約黨員發揮主體作用的最主要因素”是制度體制問題;24.86%的黨員認為黨內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制度不充分;32.64%的黨員認為普通黨員的權力和義務關系不對等,義務多于權力;54.05%的黨員認為,黨員領導干部的權力和義務關系同樣不對等,權力多于義務。
第三,黨內激勵機制、幫扶機制不健全,維護黨員主體地位難。高度重視黨內關懷,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只有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黨員,才能增強黨組織的親和力,使廣大黨員真正感受到入黨后有義務、有責任、有奉獻,同時也有權利、有溫暖、有榮譽。[3]但部分高校在做好關心年輕黨員的發展、照顧老黨員和生活困難黨員的生活、激勵黨員學術帶頭人等方面的工作上,仍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導致部分黨員對黨的忠誠度有所下降。調查顯示,有21.73%的教師黨員表示,如果重新選擇,愿意申請加入民主黨派或不加入任何黨派。有37%的黨員認為黨組織缺乏黨內激勵機制、幫扶機制,在黨組織中感覺不到溫暖,享受不到應有的溫情。
二、高校黨組織建設在保障黨員主體地位方面存在偏差的原因分析
首先,主觀認識不到位。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在黨內生活中的重要體現。但在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中,部分黨員領導干部身上仍然存在著“四重四輕”現象:即重服從輕自覺,重義務輕權利,重管理輕服務,重活動輕落實。長此以往,逐漸形成漠視黨員主體地位的流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確立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原則,才能發展黨內民主,增進黨內和諧,全面推進黨的建設。
其次,黨內政治體制的制約。雖然我們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但長期以來,黨的領導體制卻存在高度集權的傾向,黨內權力關系出現倒置或權力配置失衡的現象,使得黨員主體意識趨于淡化,黨員參與黨內生活的熱情受到抑制。
最后,外部環境的影響。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主義之爭趨于淡化,價值多元化傾向突出,部分高校教師黨員重視個人發展前途較多,參與黨內活動較少,存在政治冷淡主義傾向。
三、對高校加強黨組織建設,提高黨員主體地位的建議和措施
一是創建學習型黨組織,全面提高黨員素質,強化主體意識。突出對領導干部的教育,提高領導干部對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認同度;突出對普通黨員的教育,提高普通黨員對自身主體地位的認知度;突出素質教育,提高廣大黨員落實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能力。通過多種途徑,如“三會一課”,聽取黨內報告等其他活動,對黨員進行再學習、再教育,引導黨員聯系思想、工作、學習和作風的實際,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不斷提高黨員覺悟,消除輕視自身民主權利、忽視自身主體地位、缺乏發揮主體作用積極性的被動傾向,使黨員主體地位的觀念內化為黨員的自覺認識。同時,通過學習,全面提高黨員素質,增強推進黨內民主政治建設的能力。
二是利用優勢,挖掘資源,多渠道夯實黨員主體地位的基礎。推進黨內民主,落實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是保障黨員主體地位的基礎。高校黨組織應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優勢、信息優勢、技術優勢等有利條件,多渠道夯實黨員主體地位的基礎。如設立 “主題委員會”、“專題類黨支部”等方式開展靈活的組織生活;邀請黨的領導人或中央黨校教授到基層黨組織作報告,與基層黨員面對面進行討論和交流,以此激發黨員參加支部生活的興趣和熱情;在因特網上建立“虛擬組織”,打破時空限制,使黨員隨時隨地都能體驗到自己作為黨的一分子的存在。建立黨的信息主渠道——“紅色網站”、“紅色手機”等,向黨員及時準確地發送黨的信息,確保黨員知曉黨情,黨員可以利用網站博客與黨的領導人進行網上交流對話,就黨的一系列重要問題發表看法,參與決策;通過年會、研討會、論壇等多種方式,設立黨員之間、黨員與領導層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平臺,方便黨員向黨提出各種批評意見和合理化建議,以集思廣益,使黨的決策盡可能多地體現黨員的意見與利益訴求;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黨校輪訓的方法,擴大對黨的知識的了解,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與執政水平。調查顯示,60.71%的黨員認為,所在學校黨組織能夠較好地利用網絡等現代技術,為教師黨員參與黨組織的活動提供了方便,效果良好。
三是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黨員主體地位既要在黨的基層組織活動中體現,更要靠黨的基層組織去落實。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扎實推進自身建設,創新工作思路,強化堡壘功能、煥發組織活力,營造和諧氛圍,為黨員發揮作用搭建平臺、創設載體,鼓勵和促進黨員立足本職工作崗位,更好地發揮黨員主體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多做貢獻。要轉變工作作風,變約束型、要求型、布置任務型工作作風轉變為關愛型、服務型、凝聚人心型的工作作風,建立人性化的黨內關懷激勵機制,不斷強化黨員對組織的認同感、歸屬感。努力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使教師黨員充分感受組織關懷、體會組織溫暖,進一步發揮其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注釋:
[1]準確把握黨員主體地位的三層理論內涵——解讀十七大報告中關于“黨員主體地位”的論述, 余姚日報,2007年11月8日
[2]陳義前,尊重黨員主體地位 增強黨員主體意識, 九江林業網, 2009-09-16 15:20:12
[3]歐陽淞,關于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幾點認識,中組部黨建研究網,2008-10-10
參考文獻:
[1] 代金平.唐海軍.國外一些政黨維護黨員主體地位的主張、舉措與問題[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年第四期。
[2]黃明哲.實現黨員主體地位的對策思考[ J]. 理論前沿.2007年第24期.
[3]謝忠平.黨員主體地位問題研究綜述[ J]. 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第4期
[4]陳文章.黨員主體地位問題探析[ J]. 福建理論學習.2007.12.
[5]儲霞關.于黨員主體地位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析[ J]. 理論與改革.2007.7.
[6]楊存悌. 尊重黨員主體地位 促進黨內民主建設[ J]. 當代陜西. 2009年5期
注:本文為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階段性成果,課題名稱:河北省高校教師黨員主體地位研究,課題號:HB10BDD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