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月明

摘要:在美術學院的學科設置中,雕塑一般被納入造型藝術(或稱純藝術)的范疇。但是,在雕塑學科中占據極其重要位置的公共雕塑,其基本理念卻離不開設計哲學。公共雕塑與架上雕塑的基本理念有很大區別。架上雕塑因其受眾的局限性,作品可以有更大的創作自由度,從而習慣將之稱為純藝術。而公共藝術的根本服務對象是大眾,這也就與設計學科有了類似的要求,因此可以視其脫離了純藝術的范圍而成為設計藝術。
關鍵詞:公共雕塑;審美;藝術細分
在美術學院的學科設置中,雕塑一般被納入造型藝術(或稱純藝術)的范疇。但是,在雕塑學科中占據極其重要位置的公共雕塑,其基本理念卻離不開設計哲學。公共雕塑與架上雕塑的基本理念有很大區別。架上雕塑因其受眾的局限性,作品可以有更大的創作自由度,從而習慣將之稱為純藝術。而公共藝術的根本服務對象是大眾,這也就與設計學科有了類似的要求,因此可以視其脫離了純藝術的范圍而成為設計藝術。
公共雕塑的設計可以從雕塑的造型藝術、雕塑與環境的關系、雕塑的設計三方面來剖析。公共雕塑也是藝術作品,它既然以雕塑的形式出現,必然要遵循雕塑的基本造型規律。雕塑有其自身特定的審美要求,比如空間、材料等元素的表現等,這些技法或藝術主張在公共雕塑中也同樣被運用。
但公共雕塑中的造型藝術原則又不等同于架上雕塑。架上雕塑可以充分體現作者個性思想,而公共雕塑處于特定環境中,環境可以使作品的一部分,作品也可以是環境的部分。因為環境不是作者所能完全控制的,因此作品也不能隨心所欲地創作。環境于對公共雕塑的創作有極大影響,作品的空間尺度、材料、顏色、甚至風格都可能受到環境因素的制約,有時即使是藝術大師的作品置于某個特定的空間也可能不適合。如畢加索與考爾德在芝加哥同一類型廣場各自建立了一座大型雕塑,廣場不太大,背景都是灰黑色高層建筑,顯得比較壓抑沉悶。畢加索設計了一尊巨大的黑色立體派頭像雕塑,形象比較怪異,置于該廣場中受到民眾的普遍排除,原因是雕塑是廣場氣氛更為壓抑。而考爾德設計的雕塑為紅色火烈鳥般造型的抽象作品,雕塑使原本沉悶的空間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因而廣受好評。從純藝術角度講,畢加索的雕塑體現了他獨特的藝術理念;從美術史的角度講,這件作品甚至還可以看作是立體派雕塑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世界雕塑史或美術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但意義的重大不等于合適,這就如同南唐后主李煜可以是杰出的詞人,卻不適合作為君主一般。
公共雕塑一般體量巨大,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可以獨立完成的,這也是公共作品區別于作為純藝術的架上雕塑的根本區別之一。一件大型公共雕塑的完成,必須要由一個設計制作團隊集體完成,而多人集體完成一件事就必須有完善的設計方案。由此看來,設計存在于公共雕塑并主導公共雕塑的完成是因公共雕塑的特性而必然形成的。
雕塑的設計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細化可以又分為藝術設計、社會設計和工程設計三方面。
藝術設計關乎公共雕塑的審美性。這里所說的設計的審美不同于純藝術中的審美,而是在各種條件制約下的最優化的選擇。如前所述,兩件洛杉磯的公共藝術作品,畢加索的作品單獨來看可能是優秀作品,但缺乏綜合設計;而考爾德的作品顯然經過了環境的設計思考。再具體看,考爾德的大型雕塑充滿構造感,猶如建筑一般。顯然,這些需要詳細的設計考慮,包括每塊板型的尺寸,拼接點的位置,螺絲的大小,重力的分配計算等。
公共雕塑還涉及到社會設計。公共雕塑的社會設計表現在幾個方面,如雕塑對所在地歷史和文化的解讀與表現、雕塑與環境的關系、雕塑對觀眾的文化呼應和引導、雕塑對時代的解讀和表現等。如雕塑《帆》,其所處環境是青島海上公園,高18米,不銹鋼噴漆。雕塑的立意十分明確:青島是新興的海濱城市,時尚而充滿活力,因此需要雕塑能向觀眾傳達這個主題。《帆》成功地表現了青島的地域、文化、時代特征,成為了青島的城市象征。與此不同的是,曾成鋼為安徽銅陵創作的雕塑《起舞》給觀眾另一種感受。銅陵是著名的銅產地,又有著悠久的殷商文化歷史,而殷商青銅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因此,將青銅器的作為銅陵的城市形象再適合不過了。
大型公共雕塑作品最后的實施完成還涉及到工程設計范疇。比如由楊明主持的上?!堆S藝術館》外觀設計即融合了雕塑學、建筑學、結構工程學、景觀學、博物館學等多個學科,尤其是工程設計對于外觀設計影響非常大。能否將工程設計與美學完美地統一起來是一件大型公共作品是否成功的決定性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