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克華 舒 紅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獨立抽象原則”是信用證制度的基礎,其以貿易商的誠實守信為制度設計的前提,追求國際貿易的迅捷和低成本。但這一假設是一種理想化的完美狀態,實踐中資信不良的貿易商蓄意利用這一原則進行欺詐。信用證業務“欺詐例外原則”的適用成為“獨立抽象原則”的有效補充,力求在信用證欺詐發生時實現當事人利益的合理性分配,共同維護著信用證制度的高效、安全運行機制。但實踐中“欺詐例外原則”濫用和誤用的情況時有發生,不僅降低了經濟效率也使我國相關銀行和法院的信譽受損。本文結合案例,探討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的適用和排除。
2007年10月26日,國內A銀行開立金額USD1,500,000.00,以香港B公司為受益人的自由議付信用證,付款時間為見票后60天,到期地點為香港,受UCP600約束。10月26日,香港B公司憑上述信用證向香港H銀行申請開立背對背信用證,受益人為新西蘭S公司,即期自由議付,金額USD1,200,000.00。11月 5日,香港H銀行從新西蘭C銀行收到背對背信用證項下單據(單據金額USD1,150,000.00),C 銀行在面函上聲明:已議付相符的單據,香港H銀行審單后亦認為單證相符。11月9日,香港B公司向香港H銀行提交主證項下全套單據(單據金額USD1,450,000.00)。香港H銀行審核后認為單據合格,逐向受益人香港B公司出具“同意預付款項”書面承諾;并將主證項下單據寄給國內A銀行,在面函上聲明:我行已議付單據。11月16日,香港B公司要求香港H銀行付款、并將其中USD1,150,000.00用作支付對背證款項。香港B公司應香港B公司的要求將USD1,150,000.00匯給新西蘭C銀行、將USD292,050.00打入香港B公司賬戶(兩筆金額合計USD1,442,050.00,等于主證單據項下金額USD1,450,000.00扣除截止到期日的貼息USD7,950.00后的金額)。11月23日,國內A銀行致電國內A銀行,聲稱香港B公司涉嫌欺詐,遂以“欺詐例外原則”拒絕支付主證項下款項。香港H銀行多次與國內A銀行交涉無果。2008年9月10日,香港H銀行在香港起訴A銀行。
信用證業務“欺詐例外原則”是信用證獨立抽象原則的例外,即如果賣方利用信用證機制中單證相符即予以付款的規定,提供表面記載與信用證要求相符,但存在實質性欺詐行為時,買方可以通過司法程序允許銀行不按信用證付款,在這種情況下,信用證交易不再是獨立的,構成信用證關系與基礎交易相獨立的例外。“欺詐例外原則”的適用成為“獨立抽象原則”的有效補充,共同維護著信用證制度的高效、安全運行。
信用證業務的權威慣例UCP并沒有對跟單信用證業務欺詐例外原則做出規定,對該問題的處理主要適用于各國法律的規定。2006年1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信用證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是我國現在處理該類案件適用的主要法律依據。有關信用證欺詐及其救濟主要在《規定》第8條至第15條做出了解釋。根據《規定》第9條,對于相符單據,如果受益人確實存在信用證業務欺詐行為,開證行可以根據信用證業務“欺詐例外原則”拒絕向受益人承付。不過該原則的適用需符合一定條件,即受益人確實存在信用證欺詐行為。《規定》第11條指出提供“證明存在欺詐的證據材料”和“可靠、充分的擔保”是當事人起訴前申請中止支付信用證項下款項的前提。另外,目前關于欺詐的判定,許多國家都接受“實質性欺詐”的標準。“實質性欺詐”和違約有本質不同,一般的違約不會使對方根本合同利益受到影響;而實質性欺詐行為比如提供的單據項下的貨物毫無價值、或者產品質量低劣、或者數量嚴重短缺、甚至無船無貨偽造提單等等,從而導致對方根本或主要的合同目的落空,使得對方預期的所有利益喪失。
因此,本案中主證開證行A銀行是否可以啟用信用證業務“欺詐例外原則”拒付,取決于是否有有效的證據證明受益人香港B公司存在實質性欺詐行為,并不能簡單依據“申請人聲稱受益人涉嫌欺詐”武斷動用“欺詐例外原則”拒付,否則將會使銀行信譽受損。
為了保護信用證下付出對價的善意第三人,各國法律對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的適用進行了限制,即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的例外”。根據我國《規定》第10條,即使人民法院認定存在信用證欺詐,但是如果存在本《規定》列舉的四種情形之一,就不能裁定中止支付或者判決終止支付信用證項下款項,即適用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的例外”。《規定》列舉的四種例外情形包括:(1)開證行的指定人、授權人已按照開證行的指令善意地進行了付款;(2)開證行或者其指定人、授權人已對信用證項下票據善意地做出了承兌;(3)保兌行善意地履行了付款義務;(4)議付行善意地進行了議付。
因此本案中,香港H銀行是否能以“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的排除適用”抗辯主證開證行A銀行的拒付,取決于香港H銀行是否是善意地進行了議付的議付行。而這一問題的回答要分析下面兩個問題:
其一,香港H銀行是否是主證開證行A銀行授權的指定銀行?本案信用證是以香港為到期地點的自由議付信用證,任何一家銀行都是開證行的指定銀行,因為根據UCP600第2條“指定銀行指信用證可在其處兌用的銀行,如信用證可在任一銀行兌用,則任何銀行均為指定銀行”,因此香港H銀行是主證開證行A銀行授權的指定銀行,其按照信用證的規定行事是得到開證行授權的行為。
其二,香港H銀行是否做到了議付?議付包括“預付或同意預付”,因為根據UCP600第2條“議付是指指定銀行在相符交單下,在其應獲償付的銀行工作日當天或之前向受益人預付或者同意預付款項,從而購買匯票(其付款人為指定銀行以外的其他銀行)及/或單據的行為”。本案中香港H銀行審單后認為合格,向受益人香港B公司出具書面承諾“同意預付款項”;并且數日后向受益人實際履行預付款項,即應香港B公司要求,將其中的USD1,150,000.00匯給新西蘭C銀行用作支付對背證項下的款項、將余下的USD292,050.00打入香港B公司賬戶,兩筆金額合計等于議付金額。不過本案中,如果香港H銀行在實際履行預付款項時,先將議付金額USD1,442,050.00打入主證受益人香港B公司賬戶,然后再從香港B公司賬戶劃USD1,150,000.00匯給新西蘭C銀行,則更為妥當。
顯然,本案中香港H銀行有資格能夠以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的排除適用”抗辯主證開證行A銀行的拒付。
本案折射了信用證業務欺詐的部分問題,下面筆者結合案例從信用證業務各主要當事人的角度的探討信用證欺詐的風險防范,從而使信用證更好地為我國進出口貿易服務。
“純單據性”是信用證業務的主要特性之一,開證申請人之所以同意讓開證行僅憑相符單據對外付款,然后再償付開證行,主要是出于對受益人的信任。如果受益人資信不過關,極容易出現受益人偽造單據的風險,比如單好而貨不好,或者有單無貨等。根據開證申請書,如果開證行按照申請人的指示開證并予以付款,開證申請人必須償付開證行。另外雖然銀行可以利用“欺詐例外原則”對存在欺詐行為的受益人進行拒付,但是銀行考慮到自己的信譽,一般不會主動啟用“欺詐例外原則”拒付。因此實踐中,通常由開證申請人向法院尋求司法救濟阻止銀行對信用證的付款,并且開證申請人具有舉證受益人欺詐的責任。因此開證申請人防范信用證業務風險的根本措施是在申請開證之前充分調查受益人的資信,盡量選擇資信好的貿易商成交。
1.嚴格審核申請人資信。信用證是開證行向受益人做出的承諾,因此開證行承擔第一性付款責任。又由于信用證具有“純單據”業務特點,因此開證行只能通過單據的不符點拒付,或利用“欺詐例外原則”在受益人存在欺詐行為時對相符單據拒付;而不能以申請人倒閉或拒付等理由拒付。如果開證行付款后,申請人拒絕償付,開證行憑開證申請書約束申請人,而開證申請書是建立在申請人的商業信用的基礎上的,開證行可能面臨追討無果的風險,因此,開證行在開證之前一定要嚴格審核申請人的資信、必要時要求其交押金;優先給在本行有授信額度的客戶開證。
2.開證行必須合理拒付。開證行只有一次拒付機會,如果拒付理由不成立,即使單據不符,開證行也必須付款;而根據開證申請書,申請人對不符單據無償付義務。這種情況下,開證行必須自行處理貨物,由于開證行并不擅長此事,必然遭受較大損失。反之,只要單據相符,開證行沒有過錯,即使存在受益人欺詐,申請人也必須付款贖單。因此,開證行必須嚴格根據UCP600審核單據,并且以單據不符為由,在收到單據次日起5個銀行工作日內合理拒付。
3.不可濫用“欺詐例外原則”。對銀行來說,信譽至關重要,不可濫用“欺詐例外原則”進行拒付,否則會損害銀行信譽。因為若銀行動輒行以“欺詐例外原則”拒付,將導致企業不樂于接受其所開立的信用證,使銀行信譽受到影響。因此實踐中,大多數國家的銀行一般不擅自提出受益人欺詐,而建議申請人向法院申請禁令,銀行根據法院的禁令對受益人進行拒付,以避免與受益人發生爭議。在我國沒有對“禁令”和“支付令”的規定,但是銀行可以建議當事人根據《規定》第9條向法院提出申請,通過法院裁決中止支付信用證項下的款項。
1.確認開證行授權的指定銀行身份。開證行只對其授權的銀行的議付承擔償付責任,而有權拒絕償付非指定銀行的索償。因此欲意對受益人進行議付的銀行必須首先確認其是否是開證行授權的指定銀行。對于自由議付信用證,任何一家銀行都是開證行授權的指定銀行,所以銀行可以優先議付自由議付信用證;而限制議付信用證項下,銀行必須首先確認自己是否是開證行授權的指定銀行,如果不是,可以和開證行聯系,獲得開證行授權后再進行議付。另外,對于信譽不過關的開證行和受益人,議付行有權拒絕議付開證行指定在其處議付的信用證,除非議付行“明確表示同意并且告知受益人”,因為根據UCP600第12條a款“議付行并不因為開證行的指定而承擔必須的議付的責任”。
2.按照開證行指示恪盡職守地行事。雖然根據UCP議付行議付后如果開證行拒付,議付行具有追索權,但是當受益人資信不佳時,議付行可能面臨追索無果的風險。因此議付行要仔細審單、確認單據相符,減少開證行的拒付;另外議付行應優先議付資信好的、最好在本行具有授信額度的客戶。在單據相符的情況下,如果開證行以“欺詐例外原則”拒付,議付行要擅于利用“欺詐例外原則的排除適用”維護自己作為善意第三方的權益。當然,“欺詐例外原則的排除適用”要求議付行完全做到了議付,因此議付行不僅要嚴格審單確保單據的相符性,而且還要按照信用證規定的寄單方式寄單等。
“欺詐例外原則”作為獨立抽象原則的必要補充,在實現國際貿易的迅捷和低成本的同時,防范了不法分子的商業欺詐行為,維護信用證制度的權威地位。但實踐中,也存在濫用欺詐例外原則的現象,對不構成實質性欺詐的一般違約行為也被控為欺詐,使受益人不能得到信用證項下的款項。此時,受益人要提出有效抗辯,要求對方提供“證明存在欺詐的證據材料”,否則索償濫用欺詐例外原則對受益人造成的損害。另外,收到信用證時,受益人要了解開證行的資信,盡量選擇來自信譽好的國家、資信強的銀行開立的信用證。
總之,信用證作為實踐中使用較多的國際結算方式之一,由于涉及問題的負責性,對相關當事人影響較大。因此,實務中相關當事方應充分了解信用證的特征及相關規定,有效規避信用證業務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