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20世紀心理學界皮亞杰的認知發展論、維果茨基的心理發展理論以及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均從心理學角度詮釋并推動建構主義的發展。皮亞杰認為認知主體通過同化和順應兩個過程來達到與周圍世界的平衡:同化即主體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的過程;順應即個體的認知結構由于外部刺激的影響而發生變化的過程。同化是量變過程,順應是質變過程。維果茨基的心理發展理論指出:社會歷史文化以語言和符號作為中介,內化于社會交往活動中,進而影響人的心理結構,從心理發展角度強調了社會歷史文化的作用。布魯納進一步研究了認知結構理論的體系化、實用化和操作化。可以說現代意義的建構主義理論是與客觀主義更為對立的方向發展,是基于認知主義和結構主義的深化和發展。
現代意義的建構主義理論包含了其獨特的知識觀、學習觀和教學觀。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創建包括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在內的學習環境,學習是學生以原有認識結構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實質上只能是促進學生自行建構知識。將優秀英文原版影視作品引入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恰恰是遵循了建構主義的教學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內外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促進學生自行建構知識的目的。
二、基于建構主義的影視英語視聽說教學應用與優勢
(一)情境構建應用與優勢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關聯,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讓學習者在原有的認識結構的基礎上主動建構知識即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何善秀,2007)。豐富的影視資源為學習者創造運用語言的情境提供了無限可能。真實生動地場景可以讓學習者“身臨其境”,知識性與趣味性結合,語言的輸入和內化過程潛移默化,英文原版影片給學習者提供了身處真實語言環境中的學習機會。
另外電影中的真實場景更有利于英語學習者對不同語速、語調及肢體語言的理解。傳統聽力教學的單一輸出手段,不僅完全忽視了肢體語言作為必要的交際手段對于補充語言信息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且對于在具體情境中為傳遞不同的感情色彩語速與語調方面的微妙變化難以為學習者所察覺和理解,影視教學明顯能讓學習者更迅速、更直觀地體會、感受到這些信息,對于提高英語學習者的理解力和交際能力有著直接的作用。
由此可見原版英文影片能把學生帶入故事發生的真實情境當中,同時創造了語言技能學習和語言習得的條件,在激發興趣、保持注意力、增強理解、提高交際能力方面都具有傳統聽力和口語教學以及其他教學媒體如錄音、圖片、投影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二)學生主體應用與優勢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以原有認識結構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從而要求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影視作品在視聽說教學的應用宜以片斷為主,選用貼近生活具有交際功能的片段,并結合課程相關主題設計課堂活動,此教學設計亦符合CBI教學理論,即將真實情境的語言教學基于某個主題進行,讓學生通過電影片斷的真實交際場景展現,自然融入,用目標語而不是母語作為工具來建構新的主題知識。學生的“自然融入”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灌輸對象,而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而教師則成為引領者和組織者。將原版影片引入視聽說教學,教師對影片主題的把握、文化內涵的挖掘以及對選材的設計都必然是先行的。
此外,在視聽說課堂教學中英文影片經典片斷的選用同時對影片本身起到極佳的推介作用,教師可引導學生課后獨立觀看全片,撰寫影評等,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過程自覺延展至課外。
(三)文化承載應用與優勢
語言符號是媒介,學習語言也就是了解社會文化的過程。英文原版影視作品包羅萬象,可以從多角度多方位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社會習俗、價值觀念以及歷史政治等等,幫助學生同步學習語言和文化。網絡資源開放共享,豐富多彩的在線影視作品作為寶貴的學習資源庫,成為了解英語語言國家社會文化有效窗口: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料理鼠王》(2007)中體現的法國飲食文化;紀錄片《食品公司》(2008)-揭示的美國快餐業、種植業、畜牧業和養殖業的食品安全問題;紀錄片《醫療內幕》(2007)揭露的美國醫療保健行業的黑幕; 英國喜劇片《四個婚禮一個葬禮》(1994)展現的英式婚禮習俗以及婚姻觀;經典老片《亂世佳人》(1939)中穿插的美國南北戰爭;影片《阿甘正傳》(1994)所呈現的越南戰爭、水門事件、中美建交、肯尼迪總統遇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嬉皮士等等一系列歷史事件,數不勝數。
要真正掌握好一門語言,必然要了解存在和使用這種語言的社會文化背景,而影視作品這種再現生活的藝術形式必然為學習者提供最為貼近生活的社會文化元素,題材的廣泛性、多樣性可以把學習者引入體會不同英語國家社會文化的理想氛圍,幫助學生在原有認識結構的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
三、問題所在
在技術層面上,將英文原版影視作品引入視聽說教學需要教師對視頻片斷進行挑選編輯,對于視頻編輯軟件方面的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在教學準備當中與教輔技術人員的及時溝通協調又往往存在諸多的不便,因而技術知識的欠缺往往制約了影視材料在教學實踐中的廣泛利用。
在教材方面,目前缺乏新穎權威的、集傳統教材優點與影視作品優勢于一體的規范教材,教師在選材的知識系統性、難易程度的把握方面有較大的隨意性,因而在學生發展評價、考核方面缺乏相應的標準,有待進一步課改研究。
將英文原版影視作品引入視聽說教學對于教師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由于每部影片時間長達2個多小時,教師在課程準備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反復觀看影片,查閱資料,深入了解語言文化背景,精選編輯片斷,設計活動形式融合相關主題等等,工作量相當大。教師需不斷更新知識水平、拓寬知識面,以有效發揮主導作用。
將英文原版影視作品引入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在為學生提供真實生動的語言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傳播英語語言國家社會文化知識等方面有著傳統聽力口語教材無法比擬的優越性,體現了語言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客觀規律,如能克服目前存在的有關問題,形成有效的立體化教學模式,必將獲得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的雙重功效。
(作者簡介:劉旻華,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國際商務外語學院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