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文
語文學科豐富多彩,博大精深,詩意浪漫,韻味無窮。然而它獨特的魅力卻很難吸引當代中學生,尤其是理科生。我們在抱怨其他學科的強勢入侵和學生的厚此薄彼之余,更應該思考:數理化學科為什么會獲得學生青睞?數理化教學有哪些特點可供語文教學借鑒?我覺得理科教學至少有以下幾點可以供我們研究和借鑒。
一、設置適當障礙,調動學生的求知欲
數理化學科的每個章節對學生來說都是新知識和新問題,這些問題極大地刺激著學生的“胃口”,激發著學生的求知欲。而我們的語文課堂卻經常充斥著毫無挑戰性的提問,造成學生的“審美疲勞”。比如在學習一首詩歌時,詢問學生:課文的題目是什么?本文的作者是誰?作者是哪個時代的人?這樣的連環提問毫無新意,缺乏挑戰性,使學生完全沒有探究的欲望。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學生對學習語文興味索然。反之,設置新穎、明確而適當的問題,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當然問題也不宜過難,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范圍,使學生可望而不可即,同樣也會使其喪失探究的信心和興趣。因此,一個理想的課堂問題應該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使學生能夠“跳一跳,摘桃子”。
二、務實高效,增強課堂的有效性
客觀來說,學生對數理化的青睞不見得全是興趣使然。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發現有些學生對枯燥艱澀的數字游戲也是“深惡痛絕”,然而在課堂上依然全神貫注,好似“甘之如飴”。原因何在?學生坦言:“不認真聽課就不會做題。”數理化課堂的實用性恰好滿足了學生務實高效的需求。在高考的壓力下,務實高效就是最樸素的“真理”。面對這樣的現實,語文教師應該把精力和時間真正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在語文教學的“實功”上多琢磨,在學生學習的“實效”上動腦筋,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實用。當學生意識到學習任務直接與自己的需要和目標有聯系時,學習動機就成為推動其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
三、及時反饋,滿足學生的成就感
現在很多學生覺得學數理化很有成就感,課堂上認真聽講,課下就能舉一反三地解決多道難題,可以享受一種成功的喜悅。如果再由于成功而受到鼓勵和表揚,就會加強這種感受,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動機,促使學生再次去追求成功。可學語文卻不同,用了兩個課時學習了一篇課文,卻不知道作用何在,怎能不覺無趣?因此,語文課堂也應做到目標明確,講練結合,及時反饋,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
(責 編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