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霞
教學藝術氛圍是指籠罩在課堂上的特殊氣氛和情調。語文教學藝術氛圍的創設,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優化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構成教學藝術氛圍的要素有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方法、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等。其中教學內容起著定向的作用,決定著教學氛圍的基本性質和情調。從眾多的教學實踐來看,教學藝術氛圍所表現出的主要特征是認知性、形象性、情感性、思辨性等。下面依次談談這些富有教學藝術特征的氛圍是如何創設的。
一、認知氛圍的創設
教學藝術是以認知價值為最大追求目標的一種綜合藝術。它要求以最短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多的有效知識。這就決定了教學藝術必須具有認知氛圍的特征。
魏書生教《反對自由主義》一文,他首先篩選有效知識,列出四項任務,依次指導學生自學,展開討論,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強化認知實踐活動。第一,要求評價作者毛澤東。經過啟發討論,師生共同概括出一個簡明的定義:毛澤東同志是我黨我軍和新中國的締造者、領導人。接著又讓學生各自重說一遍,再齊聲重念一遍,進行強刺激,渲染認知氣氛。第二,要求掌握“泰然處之”“行若無事”“漠然置之”“襟懷坦白”四個詞語。他先讓學生大聲讀注釋,并在規定時間里要求記得牢。這種“競賽教學法”使認知空氣驟然緊張起來。第三,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整個討論以速讀為基礎,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運用男女生好勝心理進行競賽,認知氣氛十分活躍,并用畫龍點睛式的板書作了歸納。第四,結合課文分析,寫一篇《反對鋪張浪費》的作文,并當堂完成了編寫作文提綱的任務。
由此可見,創設認知氛圍,教師要篩選有價值的知識,使學生覺得這些知識有“陌生感”,創造一種富有誘惑力的“召喚結構”。
二、形象氛圍的創設
語文教學具有創設形象氛圍的優越條件。在教學中采用參觀、欣賞掛圖和影視作品、講故事、有表情地朗讀、模擬和表演等,都是創設形象氛圍的重要手段。
創設形象氛圍要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教魯迅的《少年閏土》,當講到“雪地捕鳥”時,閏土說: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灑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雞,角雞……對這些語句可以指導學生揣摩閏土說這些話時的語氣和神態,邊說邊動作一番,更好地想象和領會魯迅筆下這一少年的活潑可愛、見多識廣。事實證明,經過這樣的演示,仿佛閏土就在眼前,使學生對課文描寫的形象保持持久的印象。
三、情感氛圍的創設
教學活動中利用課文的情感因素信息源,創設情感教學氛圍,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于漪老師教《七根火柴》,一上課,積蓄在她胸中的感情就像沖出閘門的潮水縱橫奔流。她說:“火柴在生活中可以說天天用到,看起來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你們可曾想過,在革命艱苦的年代里,在紅軍行經荒無人煙的草地時,這小小的火柴,曾發出過多少光,放出過多少熱,它具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就是緊緊扣住火柴,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壯的贊歌。在這一曲悲壯的贊歌中,你們將看到,火柴起著怎樣重要的作用。”這激動人心的導入語奠定了悲壯的情感氛圍的基調。然后她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具體情境,啟發學生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誰,隨著情節分析一步步推向高潮,課堂教學情感氛圍的創設也被一浪又一浪地推向頂峰。她又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剖析渲染,掀起感情波瀾。如她運用文中描述的“抖抖索索的手”“紅紅的火柴頭”“朱紅的印章”等詞語,引發學生想象,胸中構成如火焰般跳動的形象,激起學生思想感情的浪花。
四、思辨氛圍的創設
語文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課堂教學中,教師善于啟發思辨,開展多向思維,組織熱烈爭論,是創設思辨氛圍的要求。
例如教《兩小兒辯日》,在指導學生釋詞串講的基礎上組織討論,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情緒非常熱烈。有的贊成“車蓋說”,有的同意“滄涼說”。他們都憑自身的經驗從課文中找依據來說服對方,通過爭論、總結,學生認識到,客觀事物是很復雜的。這種富有思辨性的教學氛圍的創設,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探究心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而且開發了學生智力,提高了教學質量。
營造思辨氛圍要啟發學生生疑、質疑,引導學生析疑、解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就會一直處于積極狀態。教學藝術氛圍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一個母系統,以上分述的四種氛圍是子系統。它們之間也是互為因果的,要協同配合,和諧發展。教學藝術的特質全在創造,教師應根據自身的修養、愛好和具體的教學條件,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優選教學方法,發揮教育機智,創設出富有個性特色的教學藝術氛圍,達成最優化的教學效果,這是我們的根本目的所在。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