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芬
【摘要】為了迎接初三體育會考并能考出好成績,體育教師必須得優化課堂教學以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每一個學生都參與教學訓練才能提高整體在體育成績。然而,在初三體育教學中卻存在小部分體質差、基礎差、技術差、對體育缺少興趣的學生,他們在體育品德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與體育教學不相適應,完成不了體育學習任務,他們不屬于有傷、有病或殘疾的學生。我們稱之為“體育待優生”。本文就教學中對“體育待優生”進行轉化教育的探究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體育待優生” “個性” 轉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117-01
為了迎接初三體育會考并能考出好成績,體育教師必須得優化課堂教學以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每一個學生都參與教學訓練才能提高整體的體育成績。然而,在初三體育教學中卻存在小部分體質差、基礎差、技術差、對體育缺少興趣的學生,他們在體育品德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與體育教學不相適應,完成不了體育學習任務,他們不屬于有傷、有病或殘疾的學生。我們稱之為“體育待優生”。本文就教學中對“體育待優生”進行轉化教育的探究談幾點體會。
1.了解初三“體育待優生”的“個性”特點
我們作為體育老師要充分了解初三“體育待優生”的“個性”特點,才能對癥下藥。首先要理性接受這部分“體育待優生”,他們思想活躍、情緒偏激、組織紀律差、自控能力也較差,他們希望自己學有所成、有所作為,但往往知難而退,缺乏實干精神。他們在體育課堂上往往表現以下的“個性”特點:
1.1對體育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動力不足
每次上體育課他們都會拖拖拉拉地到操場,經常遲到、準備運動不認真做,跑步練素質總是表面做做樣子明顯偷工減料。他們對體育學習和鍛煉的目的意義認識不清,對體育的興趣僅停留在對結果的需求上。
1.2在運動中缺乏積極的情感體驗
由于身體弱小、力量較差或體型較胖、行動遲緩等原因,導致體育成績較低,體驗不到肌肉活動帶來的積極感受。從而使這些學生主動進行鍛煉的努力不夠,體育成績提高較慢。
1.3心理矛盾,情緒不穩,意志品質比較薄弱
“體育待優生”有自卑、逆反、閉鎖、放縱等不同類型的心理特點。他們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織在一起,并時時處于矛盾之中,對周圍的教師和同學有恐懼感和對立情緒;他們意志薄弱,自制力較差,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對持續時間較長、單調的項目(如:長跑等)難以堅持;他們缺乏勇氣,擔心練習中出現傷害事故,所以練習時束手束腳。
1.4性格內向,缺乏自信
“體育待優生”都有性格內向的特點。他們在集體活動中適應性較差,不能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難而退。
2.對“體育待優生”的轉化教育
2.1相信、寬容、尊重“體育待優生”
我的做法是先找這些“體育待優生”談話,幫助他們確定近期和遠期的目標,讓他們感受到教師是真誠尊重關愛他們,讓他們相信老師能幫他們提高成績,也讓他們相信自己能學好。
2.2創造積極氛圍、促進轉化
教學實踐中要創造一種有利于轉化后進生的氛圍,同學間要提倡團結友愛,避免嘲笑諷刺。必須使學生跟教師一起真正相信和尊重“體育待優生”,這是培養和增強他們自主性的關鍵;教師應增強自身的民主意識,以平等的身份關心每一個教育對象,承認每一個個體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只有這樣才能使“體育待優生”真正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最終促進他們個性的發展。同時,我們應當鼓勵“體育待優生”競爭、協作,放手讓他們在各種體育活動中鍛煉成長。
2.3對癥下藥、耐心指導、激發興趣
“體育待優生”在學習技術動作時往往會出現許多錯誤,有的是由于身體素質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對教學內容缺乏興趣,有的是受外界環境影響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在練習中的不同表現,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癥結之所在及產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比如,某同學在學習短跑的途中跑技術時“坐著跑”,教師就要仔細地觀察,是腿部力量太差還是技術概念不清,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問題一旦找準,即刻提出糾正辦法,使其盡快掌握技術。
比如中長跑教學是教學內容比較單調、枯燥,是“體育待優生”比較懼怕的內容。為了消除“體育待優生”的這種心理,我們可以安排一定時間的理論教學,使“體育待優生”懂得耐久跑的好處是對中考200米跑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懂得為什么說長跑運動能考驗人的意志和毅力等,并且時常變換跑的形式(如變速跑、螺旋形跑、蛇行跑等),從而逐漸激發出學生對中長跑的興趣,投身長跑運動并從中體會長跑帶來的樂趣。又比如在快速跑教學中可以把速度慢的同學分在一起練習,相互能夠比拼的情況下,共同提高和進步。及時激勵,給予特別關注,讓他們嘗到甜頭。
體育教師接班后應該積極與班主任緊密配合,共同組織與安排“體育待優生”的課外體育鍛煉活動。尤其是放寒暑假更要安排好“體育待優生”的弱項,使之不間斷的訓練,從打基礎入手,逐步增強其身體素質,并從每位學生自身實際出發,從易到難,從簡到繁,逐步提高其運動能力。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區別對待,對每個學生的最薄弱點加強訓練,突出重點,抓住難點,并用誘導、直觀的教學方法,改變練習條件,幫助他們盡快改進技術動作。另外,還可以指定體育骨干或技術較好的學生幫助“體育待優生”,同學之間形成教與學、幫與帶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消除他們在教師面前的羞怯與自卑心理,便于解放思想,投入練習。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積極培養初三“體育待優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在體育品德和運動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協調發展;對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征及行為表現進行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材施教。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給他們提供鍛煉和表現的機會,多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讓他們能考出理想的中考體育成績。只有這樣才是有效地轉化了初三“體育待優生”。
參考文獻:
[1]王東.中考體育在教學中的幾點看法. 體育教學. 201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體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3]許硯田. 體育與健康. [M].天津大學出版社. 2002.8
[4]周建濤. 抓體育課堂紀律的有效方法. 體育教學. 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