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梅
【摘要】當今中學生思想道德狀況令人擔憂,學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為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我們更應當主動承擔這一重任,在課堂教學中走一步,再走一步。通過政治課堂教學的策略選擇與改進,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與“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這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從而實現培養“四有”新人的目標。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 教學策略 三維目標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6-0055-01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一位迎接從日本回來兒子的母親,因為不能答應兒子在經濟方面的要求,而被兒子連刺數刀,倒在血泊之中。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開車撞倒在慢車道上騎著電動車的行人,下車后因害怕被撞的人日后糾纏不清,于是索性連捅數刀將其殺死。這是2011年4月發生的兩件主體為青年學生的極端案例,折射著怎樣的道德現狀?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學生道德的缺失既有家庭教育的因素,社會風氣的影響,而作為學校教育卻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今天課堂教學我們還能把教育僅僅定格在“分數”上而忽視健全的人格、心理的培養嗎?學校教育不足,究其因既有應試教育后遺癥的影響,也有我們教師的因素,即教師創新意識薄弱,思維定勢或教學技能缺失,從而不愿或難以執行新的課程標準。明確了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和問題,我們就要在教學實踐中走一步,再走一步,努力清除教育路途中的障礙,從只注重知識、能力目標向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深化。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與“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這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從而實現培養“四有”新人的最終目標。
實踐是認識基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逐步形成關于政治課堂教學的策略選擇與運用的新感悟。下面我主要從思想政治課堂載體選擇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運用兩個方面來說明如何更好地實現高中政治課程三維目標的統一。
一、課堂教學中善于運用教材、事例,設計教學事件逐步實現三維目標。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更是師生溝通的中介。對于教材我們已經給予充分重視,每一框、每一目,甚至每一點我們都認真對待,我們甚至為實現更好地讓學生接受更多的知識點,以增補和拓展的方式,強化新課程已經“弱化”了的知識。我們的確能較好地實現知識目標,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還是常常被虛化。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要能對新編的形態結構、程序結構、內容結構深入把握,還要領會教材精神、意圖并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進行選擇、重組、整合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開發。使之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而且教師要善于運用事例來輔助教與學。課堂由教師提供事例可以用來幫助學生理解學科觀點,特別借助實例設置問題情境,如:借助社會時政熱點提出問題,能讓學生嘗試著運用學科觀點解決問題或進一步提出問題,這一過程有利于實現知識運用能力提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能力目標。但我們要關注:事例中設置或引發的問題,有沒有思考的價值,是否能有效直接為實現最終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服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努力把教學事例演變為教學事件。要把所選擇的事例演變“人與事實、人與物、人與時空關聯起來,從而成為一種有血有肉、不斷變動的有意義的事件”。即通過一定話題的引申、展開,引導相關知識、學科觀點的逐步形成,“教學事件是點化知識、勾連事實與價值的重要路徑”,因此所選問題必須具有“三貼近”特點,能夠引起學生的價值沖突。然后通過討論、辨析,這既能提高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又能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體會到生活與生命的豐富性,煥發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熱情,最后實現三維目標統一。
二、思想政治課堂要善于運用現代手段輔助教學,進一步實現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現代化是教學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要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豐富、拓展課程資源。電教媒體運用于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跨越時間與空間感知基本事實,營造審美意境,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之下,領悟基本原理,同時掌握基本方法,進而付諸基本應用,使學生深入掌握課本知識,另一方面,鮮明、形象、生動的情景會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把多媒體手段引入到政治課教學中,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產生了強烈的情感效應,這樣可增強德育功能,進一步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思想政治學科課程內容新、時代性強,教學中必須把教材內容與社會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如《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模塊相關的經濟政策以及政治現象變化快,因此課堂教學必須時刻抓住時代的脈搏,如每年的兩會我們都必須通過多媒體視頻讓學生了解國家最新政策,達到“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逐步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如《文化生活》模塊,其知識內容讀起來枯燥無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大國崛起”紀錄片,讓學生感受體驗中華民族豐富悠久的文化內涵,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志向。而通過播放“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視頻感染激勵學生熱愛生活,自強不息,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樹立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新課程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尤其是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及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觀念,依據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實踐中,改進教學策略。所以教師要在實踐中逐步摸索,通過經常性的教學反思,總結經驗,增強反應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應系統,使得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既充滿活力,又富有成效。
參考文獻:
[1]國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標準》
[2]楊昭.《課堂師生互動載體的嬗變》刊登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京)2010年12期
[3]博迅.《淺述政治課堂教學中電教手段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