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滿堂灌”禁錮了孩子的創新性思維能力,急需一種適合學生的有效的課堂模式,“生本課堂”應運而生。我的課堂我精彩,我的課堂我做主,把課堂的主角讓給孩子們,讓學生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快樂學習,營造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的人文課堂環境。
【關鍵詞】合作 探究 生本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5-0034-01
一天,無意中從網上看到一張圖片,引起了我的注意:畫中,是一只青蛙,讓人很自然的就想起了那只井底之蛙。慢慢的,把那幅畫換了個角度,驚人的一幕出現了:那只青蛙轉眼變成了駿馬。一只青蛙,換了個角度,就變成了駿馬,何其驚奇!這幅畫也引起了我的沉思。
其實,我們的學生們就像那只青蛙,被我們傳統的課堂模式禁錮在了井底,他們默默地承受我們的“滿堂灌”,沒有自己的思想,我們也沒有給他們創造思維的機會?;蛟S,他們也渴望外面的精彩,渴望在課堂上一展自己的身手,卻被我們束縛住了,怎么辦?幸而,從去年開始我們學校引進了一種新的課堂模式——生本教學。從網上百度一下“生本”,就可以大體了解它的含義:“生本課堂”是一種新提出的教學形態,就是一種“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生本課堂營造了浸潤著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的人文課堂環境。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皼]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要轉換角色,從“知識的神壇”上走下來,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組建起“學習共同體”,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討,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奇特的想法,暫緩批評,激勵善待學生,創設一種“心理自由和安全”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的心智和心靈能自由自在的放飛。
生本教育的教學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生本教育的教學方法是:“先做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
我們學校的“合作—高效—探究”的生本課堂模式包括五大環節:前置作業,小組交流,小組展示,教師點撥,當堂檢測。五大環節看似簡單,卻缺一不可,它們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學生的能力獲得了有梯次的提高。其實,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遇到了很多困惑,比如,前置作業如何設置,學困生在課堂上如何展示等等,然而經過近兩年的學習、摸索、實踐,我們已小有成效,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下面,我用我的一堂課來展示一下我們的五大環節的構成。
我們在復習七年級下冊《祖國統一》這一單元的時候,在進行前置作業設置時我頗費了一番腦筋,因為前置作業的難度很難把握,它必須全班大部分的同學都會,并且出自課本而又高于課本。我的設計是:出示三則材料,分別是我國各個民族人口比例、十一屆全國人大各民族代表比例,還有一幅漫畫,內容是母親懷抱兩個孩子,正招手呼喚遠處向她跑來的另一個孩子。用這三個材料讓學生課前做好發言準備。一上課,用一首耳熟能詳的《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開場,然后學生們小組內先交流,每組的發言人在全班展示各組的交流結果。從材料一、二中很簡單的得出一個結論:我國高度重視少數民族,然后引出復習重點—我國的少數民族政策。再由材料二、三引出港澳臺問題,母親懷抱里的兩個孩子是誰?答案呼之欲出:香港和澳門。再交流展示港澳順利回歸得益于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了解關于“一國兩制”的知識,港澳回歸的過程、意義及啟示。然后再交流討論正向母親跑來的孩子是誰?引出臺灣問題。再復習學過的臺灣問題以及現在兩岸關系交流情況及我們不同階段對臺灣問題的政策,最后強調臺灣的回歸是歷史的必然,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期盼,進行感情的升華。
其實,在整個交流討論戰時的過程中,大部分都是由同學們來完成的,并且每組四人都有展示的機會,各抒己見,甚至就某個問題會出現一個小小的辯論高潮,這可是我們以前的課堂中不會出現的,我只是在個別地方點撥一下,起到導演的作用。課堂還沒有結束。這堂課不僅僅要展示同學們的風采,還要把這些內容記住,一個短短的“我的收獲”過后,課堂檢測隨之而來。當然,檢測內容分為幾個檔次,這是為了照顧不同學習能力的同學。歷史課堂要給學生傳輸愛國教育思想,所以我的歷史課又多了一個環節:我愛祖國。這時我給學生欣賞了一組關于大陸與臺灣交往的圖片,伴奏音樂是一首期盼臺灣回歸的歌曲:《一家人不說分離》。在這樣的氛圍中感受濃濃的愛國情,并且期盼祖國早日團圓。
這堂課只是我們生本教學的一個小小縮影。其實生本在實施中也有難度,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克服。首先,傳統教學中,三尺講臺是我們的舞臺,在這里,我們可以盡情的表演,這里儼然是世界上最華麗的舞臺,我們可以忘乎所以,我們也承受著學生崇拜的目光。突然之間,讓我們把它讓出來,在心理上的接受就是一個挑戰,失去了這個舞臺,我們的位置在哪里?其次,很多老師不放心把課堂交給學生:萬一學生考試出不來成績怎么辦?萬一他們趁小組交流的機會聊天怎么辦?萬一他們抓不住重點浪費了這節課怎么辦?萬一完不成教學進度怎么辦?萬一讓他們發言多了以后課堂駕馭不了怎么辦?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如此杞人憂天。我們的作用不就是當好導演,在課堂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嗎?再說,“兵教兵”、“兵練兵”,比我們要強多了?!拔业恼n堂我精彩,我的課堂我做主”,學生們在受到完全尊重的前提下,學習自覺性可是非常高的。
在生本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誤區。我舉個例子,有的老師認為生本了,自己不用備課了,把課堂教給學生去搗鼓吧,自己解放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生本模式下,老師的備課不會有絲毫減少,反而會增加。比如,前置作業的設置就非常有難度,可不是隨便某個題就可以拿來應付的,必須考慮到這個年齡、不同檔次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在課堂中我們不知道這些天真的思維又很跳躍的孩子們會拋給我們什么樣的問題,我們必須做足功課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
生本教育在我校如火如荼的開展著,我知道,我們仍然有很多需要改進及完善的地方,但我更相信,在生本教育這種氛圍中,我們的孩子們一定會變成駿馬,馳騁在廣袤的草原上,也一定會有一個更精彩的未來!
作者簡介:
于春苗,2004年在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田莊中學工作至今,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2006年獲得桓臺縣中考優勝學科二等獎,2008年獲得桓臺縣“教學先進教師”,2009年獲得桓臺縣政治優質課一等獎,2010年獲得桓臺縣優秀教師,并且執教生本示范課《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夏季安全》獲淄博市安全教育優質課三等獎,“第二屆全國學生規范漢字書寫選拔大賽”淄博賽區優秀指導教師,2011年獲得桓臺縣教學工作先進教師,2012年1月獲得桓臺縣初中歷史優質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