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強
摘 要 目前全國高?!陡耪摗方滩捏w系是完全一樣的。如何處理好教材體系與教學體系的關系問題始終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的問題。本文對《概論》教學體系的構建進行實證研究,在提出《概論》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把《概論》課內容整合為四大部分,安排相應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 概論 教學體系 構建 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Empirical Research on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bout the
Course of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s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ZHAO Zhiqiang
(The Department of Marxism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5)
Abstract The current national university " Introduction"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is exactly same. It is always the problem that must be paid attention to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and the teaching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is paper has empirically studye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ystem about the" Introduction". We integrate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content into four parts, arrange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basic principles about construction of " Introduction"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empirical research
目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行“05方案”,教材體系是完全一樣的。如何處理好教材體系與教學體系的關系問題始終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的問題。學界關于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研究不少,但多是理論探討,缺乏實證研究。本文著眼于教學體系的構建,結合筆者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以下簡稱《概論》課)的教學實踐和體會,對教學體系的構建做一實證研究。
1 《概論》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概論》教材體系是相對穩定的,而教學體系是教師在備課和授課過程中構建的,不同教師所構建的教學體系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教師,不同學期所構建的教學體系也是不完全相同的,甚至同一學期給不同專業授課時所構建的教學體系也不盡相同。正是因為如此,凸顯了教學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構建要遵循以下原則:(1)針對現實問題與講授理論原則相結合?!陡耪摗芬撓蹈母镩_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聯系大學生的實際思想狀況。所以,教師要有明確的問題意識,針對現實問題構建教學體系。(2)主觀能動發揮與遵循教材要求相結合在遵循教材要求的前提下,教學體系的構建要充分考慮到如何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的問題,目的是增強教學的實效性。(3)突出重點內容與兼顧其他內容相結合。教學體系在內容的選取上要把握主題,突出重點,把重點搞深講透,避免面面俱到。其他一般內容可以布置學生閱讀,或者略講。(4)傳統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教學相結合。社會實踐教學是圍繞理論教學展開的實踐活動,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有進度的教學活動。其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帶領和引導大學生走出校園,通過社會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加深理解、吸收、消化和鞏固所學的政治理論,更加自覺地運用理論的視角來觀察社會,分析社會問題,解決思想困惑。(5)課堂雙向互動與課外互多維動相結合。由于教學受到時間和大班教學等因素的制約,課堂上教師很難和學生深入溝通,這可以通過課外多維互動加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對政治理論的接受度。
2 《概論》課教學體系構建
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深切感到教材雖然精煉簡潔,但理論抽象性較強,對于90后的大學生來說,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講授,難以提起興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
2.1 教學內容的重構
《概論》課程作為高校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學時安排與教學內容都是最多的。十五章的內容包羅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國防、黨建、外交和祖國統一等多個領域。黨的十七大召開之后,《概論》課的第一章、第八章和第十二章等又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而且可以預見,隨著將來中央會議精神的陸續出臺,課程內容還會不斷地調整和增加。《概論》課程中的一些理論,在中學階段已經簡單地接觸過了。在大一學習過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的內容也與《概論》課中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內容有所重合,所以有必要對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重組,以便在教學實際操作中更加科學、便利。
首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與《概論》都屬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課程的內容,從學科的高度來說,要把這兩門課看做一個大的課程體系來整合?!陡耪摗氛n中的第三章《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和第四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的內容完全可以放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進行教授。這樣安排,一是可以減輕《概論》課的學時壓力,二是可以使《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高度進一步提升。
其次,《概論》課內容整合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與精髓,整合第一章、第二章內容。這一部分主要突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和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及其精髓。這一部分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中國人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認識并解決中華民族自近代以來的兩大歷史性課題,突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精髓是實事求是,要使學生理解知難行亦更難。
第二部分:共同理想、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整合教材五、六、九、十、十一相關內容。這一部分要解決的問題是,在綜合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我國當前的社會發展現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人才缺乏、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的基礎上,明確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社會主義本質關于實現共同富裕的理想,全面小康社會的理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步驟等內容。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的變遷是自我成長的環境,要積極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去,在貢獻社會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成長。
第三部分:改革開放與核心競爭力,以教材第七章為主干,整合第八、九、十、十一章關于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體制改革等內容。這一部分內容突出:改革開放是決定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是推動中國發展的根本動力;理解改革與競爭力的關系,強調只有不斷改革才能求得發展,科學發展才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使學生認識到,個人只有支持改革開放、積極投身改革開放才能增強時代精神,提升自我的核心競爭力。
第四部分:社會責任與世界胸懷,整合教材第十、十一、十四、十五章和第十二、十三章相關章節。這一部分要解決的問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力量、祖國完全統一的構想、中國的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是社會的一分子,每個國家是世界的一分子,明確每個人的社會責任,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大力宣揚和諧世界的思想,我們的社會和我們的世界才能越來越美好。
2.2 教學活動設計
結合教學內容的重新組合,在不同的部分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現實活動中觀察理論的影響,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理論。
第一部分:策劃組織“路在腳下——中國道路對我的影響”系列學習成果展示活動。主要內容選題有“大學生的職業規劃”、“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職業理想選擇”等,要求每個學生在學習政治理論的基礎上,通過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和成果,結合中國社會現實,認識自己的實際狀況,做出自己的職業選擇和規劃,努力提升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第二部分:策劃實施“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奮斗的大學生”系列活動。主要選題是 搜集本校大學生奮斗故事。這一活動設計的目的是,觀察身邊的奮斗實例,促進大學生樹立為社會服務的遠大理想,并為這種理想的最終實現腳踏實地地奮斗。在接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強化市場經濟意識的同時,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去做人。
第三部分:策劃實施“機遇與挑戰——改革開放與提升自我核心競爭力”系列活動。主要內容是組織學生調研本專業企業文化。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通過組織學生對本專業相關的優秀企業文化進行調研,使其深刻認識到改革開放使企業走向成功的前提,在這個世界上充滿了機遇和挑戰,提升自我核心競爭力,才能規避風險,在機遇到來時才能抓住機遇。
第四部分:組織社會熱點問題研討會。有不同的班級策劃和組織一次社會熱點研討會會議,有學生自己擔當主持、擔任評委、開展研討并回答問題,教師進行輔導和幫助。這樣可以通過親自參加的形式,既深化了學生對于中國和世界的理解,同時又鍛煉了他們的組織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基本思想。
教學活動設計突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改革開放等主要內容,邏輯清晰,克服了理論教學與社會現實需要兩張皮的現象,既有歷史感又有現實感,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由于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合理整合,有利于克服理論內容教學與教學活動載體相脫節的現象。
參考文獻
[1] 孫忠良.“概論”課程教學內容整合與優化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0(6).
[2] 賈立臣,郭元陽.《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精講設計研究[J].大慶社會科學,2009(2).
[3] 李維昌,黃艷.試論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的設計——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
[4] 寇淑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內容整合探析[J].延安大學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