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駿
摘 要 本文以闡述蠟染藝術的淵源及其現狀為切入點,分析蠟染藝術設計與制作工藝之間的辯證關系,運用比較的方法,提煉并豐富蠟染的圖案設計語言及其裝飾方法,將低碳環保的設計理念與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需求結合起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實踐,為蠟染藝術的創新及生活化尋找新的突破點,使蠟染這門古老的藝術在當今現代的大環境下重獲新生。
關鍵詞 蠟染藝術 創新設計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J523 文獻標識碼:A
The Innovatio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rt of Batik in Modern Life
LI Jun
(College of Arts, Shand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AbstractThe art of Batik in 21st century has become global attention topic, each domain all is studying and discussing. According to the Batik's origin and current status, its design and production process will be demonstrated in this paper. The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comparison, refines its design language and its decoration method,combines the concept of the low-carbon with the pursuit of high-quality life. Using this as a foundation, we can carry out the art practice, to aim at looking for a new breakthrough for its Innovation and its popularity, making the art of Batik come back to our life in today's modern environment.
Key words the art of Batik; the innovation design;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1 蠟染藝術的淵源及其現狀分析
蠟染是傳統的民間手工藝術,時經千年仍以其精美的圖案、奇妙的不可復制的冰紋效果吸引著世人的目光。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漢代以前,而且是西南地區兄弟民族的一項偉大創造。蠟染古時稱“蠟纈”,是染色與蠟畫圖案的完美結合。顧名思義蠟是蠟染的基本防染材料,其基本原理是借助上蠟工具及各種手法的涂繪將其覆蓋在需要顯示花紋的部分,再經過染色固色等工藝處理,涂過蠟液部分的圖案因染液不能滲入而顯示出所繪紋樣。蠟染圖案是蠟染藝術的精髓,它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蘊藏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并在形式上豐富多彩。蠟染的魅力除了圖案外,更是由于變化多樣的色紋——“冰紋”所帶來的特殊效果,“冰紋”是由蠟冷卻后在織物上產生龜裂,色料滲入裂縫,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無論是刻意為之還是偶然所得,冰紋是不可重復且獨一無二的為蠟染獨有的藝術效果。
蠟染是傳統的工藝美術瑰寶中的一朵奇葩,他以其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它的表現手法及制作過程的獨特性使的蠟染的藝術價值賦有不拘一格的魅力,蠟染圖案順勢造形的效果在設計及染色階段會出現不可重復的妙筆和意外驚喜。早在一九八二年和一九八三年,貴州苗族的兩位婦女分別到美國和加拿大表演蠟繪,受到當地專家和觀眾的好評, 并被許多國家所了解和認可,被譽為古老中國的奇跡。但最近幾年在旅游業快速產銷需求的趨勢中,蠟染藝術趨于圖案單一、工藝簡單、做工粗糙的境地,其獨特的文化意識形態也在逐漸面臨消失。時至今日,縱觀我國的蠟染市場,工藝美術家大多過分的強調蠟染材料的分析、蠟染的制作過程與蠟染技巧,從而忽略了蠟染本身所具有的獨特藝術價值與多元化的藝術美感,使得這門傳統藝術形式表現單一,刻板仿制。其結果導致形制單一的仿品占據了消費市場,從而使蠟染逐漸隨之變成廉價品。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被稱為“蠟染之鄉”的貴州安順,在這里,泛濫的蠟染作坊基本上要么一成不變的仿制著幾樣傳統民間圖案,要么盜用他人作品,更甚者則制作著毫無創意的粗劣品。設計人員與設計創新意識的缺乏,使得蠟染這一獨具魅力的藝術走向發展的瓶頸。特別是近幾年來,市場上缺乏創新的蠟染藝術作品。缺乏創新、不敢開拓,是蠟染藝術發展滯緩、蠟染產品市場細分化程度低及市場萎縮的主要原因。但是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現代中國經濟已經開始進入又一個繁榮期。隨著我國對經濟與文化的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的加強,定會為蠟染的發展帶來新的轉機。
2 蠟染創新設計研究
蠟染的創意設計是在繼承與革新的雙向前提下展開的,并應以融合、包并的手段正確處理好它在整個藝術市場中的價值,并合理的將它運用在社會生活中,使其發揮其最大的實用性價值。
首先,蠟染圖案是蠟染藝術的美的價值核心,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已成為區別于其他藝術作品的標志。圖案的創新自然也就成為蠟染藝術創新的切入點。傳統蠟染圖案在題材上以幾何紋樣和自然紋樣為主。特別要提出的是自然紋樣,其中表現美好愿望的石榴、牡丹、蕨草、蝴蝶、蝙蝠等成為主要的表現題材。其圖案布局多采取對稱均衡的形式,構圖大膽,造型夸張,線條自然流暢,它以生動的形態與夸張的造型,體現出作者的獨具匠心與豐富想象力,自然傳神地表達出人們與自然的相互依存關系以及對自然的由衷地熱愛,同時也折射出中華民族共有的審美情趣。而現代蠟染圖案形式的創新應完全打破傳統圖案的形式帶給我們的束縛感,結合現代的流行趨勢,一些現代裝飾繪畫圖案的蠟染紋樣及不對稱的后現代形式圖案以蠟染的形式表達,將的到與以往不同的裝飾效果。
其次,多元藝術形式的融合是蠟染設計創新的生力軍。將蠟染藝術與其他傳統藝術相融合進一步將傳統文化融合并發揚是開拓蠟染設計思路的方法之一。如:獲得了多彩貴州旅游商品設計大賽最佳創新獎的徐波老師在原有傳統蠟染基礎上融入中國水墨畫的元素,獨創出了中國“水墨蠟染”藝術。其作品風格清新、色彩純凈、自然樸素,簡約時尚。其新型“蠟染苗繡”工藝,是用樸素自然的蠟染手工藝與富貴華麗的苗繡工藝形成對比之美,強化主題,民族民間手工味更濃郁,視覺沖擊力更強,具有現代裝飾氣息。同時他還開創“唐卡蠟染”藝術新形式,以粗獷、古樸、大膽神秘的表現手法,從一種嶄新的角度展示了藏傳佛教藝術的特殊魅力,作品倍受佛教徒們的喜愛,也因此被業內人士譽為“中國唐卡蠟染藝術”的創始人。獨特的“仿古蠟染”藝術,色彩古樸、和諧典雅,再現了歷史記憶。再如:貴州民間藝術家黃國祥,以古為師、秉承傳統,在民間撕紙技藝基礎上,提煉蠟染藝術風格,融入自己對民族藝術的體驗和感受,將民間蠟染的冰紋神韻、蠟紋的肌理效果融進撕紙藝術之中,從而創造出獨具民族特色的新畫種--蠟紋套色撕紙畫。他是國內將民間撕紙與蠟染兩種古老藝術結合創新的第一人,是貴州運用發明創造手段創造性地煥發地方民族傳統藝術生機的第一人。這些創新蠟染作品的成功也為眾多的蠟染設計藝術家開拓了思路與方法,將多元的藝術形式與蠟染藝術巧妙融合將是蠟染藝術創新的一條有效途徑。
再次,蠟染傳統工藝的創新是蠟染創新的必經之路。傳統蠟染普遍印染出靛藍底白花的紋樣,很難實現彩色底白花的民間蠟染布。這是因為植物染料靛藍在染色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只要低溫冷水就可著色棉織物;而梔子黃素和紅花素等植物染料卻需要在較高的溫度下才能使棉布著色,否則極易褪色。而蠟的熔點只有六十度左右,高溫下封好的蠟容易融化剝落,無法保持防染區域的花形,因此古代很難控制染色及著色工藝,制作其他顏色的蠟染花布也就成了天方夜譚。現代染色工藝技術已經完全可以做到這一步了,這是印染技術發展在傳統蠟染工藝上創新運用的結果。印染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傳統單色的蠟染走向現代多彩的蠟染,賦予蠟染這種傳統藝術新的生命。在彩色蠟染的基礎上,還可以進行與手繪藝術的結合,在彩色蠟染中還可以出現更多層次的手繪紋樣及肌理效果,這極大的豐富了蠟染的視覺效果及應用范圍。
綜上所述,具有創意的設計使蠟染藝術將傳統工藝制作與現代裝飾藝術進行了有機的融合,體現出工藝美、具象或抽象美、肌理美等多方面的審美特性。多元技法的運用與現代材料的融入使蠟染藝術跨越了傳統與現代,打破了藝術表現形式的限制,成為藝術世界中的一朵奇葩。
3 蠟染藝術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及前景展望
置身當今富足繁華的社會里,人情味的缺失是人們普遍的感知,所以質樸、傳統、無華的蠟染題材可以給人們帶來一種浪漫溫馨的藝術氣息。當今蠟染藝術產品的設計就是有意識地模糊現代與傳統的界限,使創新產品既有現代的審美意識又有懷舊的思緒同時不失社會的時尚潮流。
傳統蠟染的主要媒介為天然蜂蠟、石蠟及天然染料,這種綠色環保材料以其無毒、環保、抗腐蝕、防潮、包容性、可再生等特性越發引起學術界、設計和應用領域的關注。人們在新時期價值觀念的影響下,可循環的再生資源利用成了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加之世界各國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以蠟為載體的古老的藝術,它的發展空間必然會隨著人們新的價值觀念的形成而拓展到適合現代生活理念的創意蠟染裝飾設計當中。因此蠟染藝術在為求創新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革新時必須用一種前瞻性的視野去審視和發現潛在市場的需求變化。
時經千年,蠟染技術在應用價值上大體上分為以下幾類:民間工藝品,主要是少數民族地區和農村婦女自給自足的衣物和旅游紀念品;市場商品,工廠和手工作坊生產的面向市場的蠟染布商品,特點是生產投放量較大;藝術品,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特點是量小但附加值高,一般作為收藏品。
在現代生活中,蠟染還是以民間的蠟染工藝品為主,經過長期的觀察與探索,設計者在把傳統蠟染特有的冰裂紋樣與現代圖形完美結合的同時又充分的發展了其功能性。即除了常規的日常生活服裝的實用功能外,又繼續開發出裝飾與欣賞的純藝術功能。蠟染藝術在功能方面的拓展,既豐富了蠟染產品的種類,又增強了蠟染藝術的藝術性,從而延長了蠟染的藝術壽命,最終實現了對蠟染藝術的繼承與發展。同時在商品經濟的當下,產品的多樣化進一步拓展了蠟染市場,使其成為消費市場上不可忽視的特色產品,除了原有的服飾之外,還包括了:視覺藝術效果強烈的蠟染壁掛設計、結合實用與審美于一體的蠟染靠墊等,蠟染床上用品設計也是近幾年的新產品,床上用品的開發,帶動了整個家居風格系列產品的研發,蠟染風格的窗簾、沙發套、桌布等也擁有了一定的市場,這些系列產品的開發使得蠟染風格的家居裝飾開始流行。這些蠟染家居飾品對家居環境的美化使得這些蠟染產品廣泛應用于家庭裝飾中,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光彩。
總之,繼承傳統藝術不是泥古不變,抑或淪陷于古物之中,而是在基于傳統依托傳統的同時與當今社會文化背景相結合進行創新與發展,傳統藝術必須結合現代的設計思維意識才能更有效的發展與生存下去,從而在歷史的泥土中迸發出其強大的生命力。
本文為2011年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蠟染藝術在現代生活中的創新設計及其應用》結題論文。項目編號:2011187
參考文獻
[1] 黃元慶.印染圖案藝術設計[M].東華大學出版社,2007.
[2] 賈京生.蠟染藝術設計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 [美]布魯頓著.創意手工染[M].陳英,張麗平,譯.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
[4] 賀琛,楊文斌.中華錦繡叢書--貴州蠟染[M].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