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要經常地跟別人交流,而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口語。那么,口語表達能力就直接關系到交流的效果。因此,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其重要。口語交際是“聽話、說話”的發展,不僅僅要求訓練學生的聽和說的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靈活、機智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世的能力,他不僅是語言能力,還是一種做人的能力、交往的能力、做事的能力。
但是當今考試方式重書面輕口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口頭語言在傳遞信息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對口頭語言的訓練和考查,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但長期以來,在教育思想上對聽話、說話、朗讀等重要性缺少足夠的認識,再加上口試操作等方面的因素,語文考試重視了書面語言的讀寫,卻忽略了對口頭語言的“聽說”“朗讀”等的考查。即使書面考試中偶有考到朗讀,也是拿一句話讓學生判斷重音或停頓落在哪里,至于課標上的“正確、流利、有感情”是無論如何也考查不出來的。因為不考口語能力,教師和學生就忽視了口語教學和訓練,阻礙了學生這個創新主體的持續、全面發展,所以評價方式的改革是勢在必行的。
一、落實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的評價,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由于受教材編排、教學時間等方面的限制,每個學期只有幾節課進行口語訓練,顯然是不夠的。那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其實在我們的生活和教學中處處隱藏著機會,主要看你會不會利用、發掘。口語交際能力不是在有限的口語交際課堂上培養出來的,口語交際應貫穿在教學之中。利用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創設交際的情境,讓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需要在良好的交際環境中鍛煉發展,讓他們在民主、和諧、愉快、自由的氣氛中,樂于思維、敢于表達。在閱讀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師生間或同學間對某一問題的爭論,對課文的復述及聽別人說、評價。如《小馬過河》一課,學習了課文后讓學生自由組合創造性地復述課文,把原來的松鼠、老牛改成猴子和駱駝,再按課文的寫作順序進行創造性的復述。復述的過程也是交際的過程、交往合作的過程。在教學中,盡量喚起學生頭腦中儲備的有關表象,讓他們或者延伸故事情節,或者補充課文的有關內容,或者創造新的社會自然環境,達到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的目的。如《窮人》一課后,讓學生續編故事的情節,想象桑娜在收養了孩子后,一家生活如何呢?學生發揮想象,編寫故事。學生在聽取別人的意見后,故事越說越有獨創性,也豐富了自己的思維。
創設聯系社會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是進行口語交際的關鍵,又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又一途徑。我們可把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實際引入課堂。如設計“阿姨問路”的生活情景,讓學生模擬“阿姨”和“路人”進行“問題與指路”的對話,創設借粉筆情境,讓學生學習“借物”的對話,等等,然后讓學生以分組表演的形式相互評議,在交際的情境中不但想說敢說,還說得津津有味,激發口語交際的興趣。
(二)師生間、學生間的說、問、評,即雙向互動、多向互動,應貫穿于口語交際課的全過程。
“交際”即是“人與人之間的往來接觸”,“口語交際”即人與人之間口頭語言上的接觸交流。因此,在口語交際課上,師生問、學生問的說、問、評應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課堂不應該是教師或者某個學生唱獨角戲,或教師與某幾個學生的對話。學生之間、學生教師之間有問有答,有評有論,有說有議,這才是真正的口語交際課。
在口語交際課中應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以前看圖說話一般都采用先看圖,再說話的形式進行教學,在看圖的過程中,教師先教一些基本的看圖方法,然后再把關鍵詞寫在黑板上。學生基本上是把老師所給的詞連起來,所以學生說出來的話大同小異。教學形式單一是造成學生思維單一的重要原因,而口語交際課就是沒有這些限制。過多講授口語交際知識是絕對沒有必要的。課堂上可以圍繞所給的題目或范圍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還應鼓勵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并大膽說出來,教師是針對個別人給予個別指導,而不是給一個框,你去套用。教學中可采用同伴互練、小組討論、競賽、表演課本劇、室外活動甚至游戲等多種教學形式,使學生真正主動參與到口語交際中,成為口語交際的主體。
(三)在交際過程中改變小組的組合方式,發揮學生的特長。
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合作小組是按能力、成績而分,它實際上是一種同質小組。現在的教學提倡建立的是一種新型的功能聯合體。由4—6人根據性別、能力、學習態度、個性、家庭——經濟背景、守紀狀況方面的差異而建立的相對穩定的學習小組。組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特殊的身份與職責,如四人組由主持人、記錄員、報告員和檢查員組成。各成員間各盡其職又通力合作。“主持人”負責本小組討論的全局,分配發言機會,協調進度;“記錄員”主要記下小組學習結果;“報告員”負責向全班學生匯報本小組成員學習情況;“檢查員”負責檢查學習情況,以確保每位成員都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我們在教學中偶爾也會有合作小組,但究其實,是一種“同質”小組,易出現某個學生壟斷發言機會,操縱整個小組的現象。異質合作小組卻強調讓每位同學都有事情要負責,強調每位同學都會有一種深深的責任感,感到自己是小組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正是這種責任感和自尊感促使他們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