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歷史及現實狀況的考察,提出支持學校縣立項科研課題《學校領導、教師和諧關系的研究》的觀點。并用自己曾經作過學校領導的親生經歷的反思,來進一步說明搞好學校領導與教師的人際關系,對于構建和諧校園,實現學校的教育教學目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對學校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支持 學校 領導教師 和諧關系 研究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4-0005-02
為了研究如何加強學校內領導教師間的團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建設和諧穩定美好的校園環境創造有利條件,打下堅實基礎。創建和諧穩定的學校環境,便于教師們更加愉快地生活、學習、工作。利于調動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以便完成上級下達的教育教學任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學校申報了縣立項科研課題《學校領導、教師和諧關系的研究》進行研究,作者通過對歷史及現實有關資料的考察研究,及回顧本人曾擔任過學校領導時理論到實踐親身體驗的反思,作者表示積極支持該課題的研究,并為之拍手叫好:此課題如能研究成功,它是很有價值的。
根據作者自己考察研究,現提出幾點思考意見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人和文化”在我國有其源遠流長的歷史背景
“人和文化”在我國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著名學者,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作者選學古代經典“四書”之《論語》【學而第一】中這段話。它敘述的意思是:“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學生中有一個姓有名若的先生教導我們,禮的功用,以和諧合作為可貴。古代的英明君主治理國家的方法這一點最好,無論大事小事,都從這一點出發去做。遇到行不通的,乃是因為知道和諧合作可貴而一味追求和諧合作,卻不用禮法去節制它,那一樣也就行不通了。因此要辯證地應用它。”作者選學此段話旨在說明,和諧合作對于組織領導者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祖國的古圣先賢們早有認識在先了。)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祖國的古圣先賢們不管他們是打江山,還是建江山,他們的組織領導者如果是講究“人和”,注意團結的,他們所創的事業就會成功、就會興旺;反之就會失敗。這種例子在歷史上,多之廣也,不勝枚舉,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下面作者略舉一二來與之說明:
殷商后期,紂王無道,寵幸妲己,迫害忠良,肆意踐踏人際關系,破壞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致使賢臣良將盡皆離去。最后導致商朝滅亡。與之相反,周文王,禮賢下士,廣聚人才。與人和睦相處,天下賢才,盡歸麾下。結果由弱變強,雄踞天下,建立了強盛的周朝。
另有三國初期劉備,更是一個主張人和,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的典型范例:三國初期,北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兵多將廣,地方富裕,占據天時;東吳孫權,廣聚人才,而又據有長江之險,手下能人武將較多,占據地利。而當初的劉備,將不過關張趙云,謀不過孫乾糜芳,兵微將寡,無有地盤。而他卻待人寬厚,三顧茅廬,禮賢下士,處處注意搞好人際關系,結果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建立蜀國而形成三國鼎立并雄的局面,劉備建國初期因為注重“人和”而成功。劉備后期不聽勸告、剛愎自用、一意孤行,率兵攻打東吳。毀壞孫劉聯盟,破壞和諧穩定的和平環境,遭至彝陵慘敗。由此可見,同樣是一個劉備,講不講究“人和”,結果就不一樣。因此,劉備正好是我國歷史上研究“人和關系”正反兩個方面的典型范例。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看出領導者如果是講究“人和”,注意團結的,注重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的,他們所創的事業就會成功。
因此我們要說,研究《學校領導、教師和諧關系的研究》課題,符合祖國發展的歷史規律。
二、符合黨中央國務院構建“和諧社會”的指示精神
黨中央國務院再三號召強調: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為首要工作目標。倡導構建和諧社會、構建和諧環境,以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說明黨和國家高瞻遠矚、英明無比。而各級領導積極響應、遵照執行:和諧四川、和諧瀘州、和諧古藺、和諧金星,無論你是哪級部門,你想搞好哪項工作,要想成功,都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壞境。因此,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將為各級部門工作的首要目標。
所以我們要說,研究《學校領導、教師和諧關系的研究》課題工作符合黨中央國務院構建“和諧社會”的指示精神。
三、適合學校持續發展實際工作的需要
但是,有人認為,學校是知識分子集中的地方,教師們都是有知識,有素質,人人知書達理,個個能說會道。大家都知道去搞好人際關系,都能自覺地去學習體會這些精神。沒有必要花精力去研究這么一個課題。
其實不然,在過去和當今的學校里,同樣存在著教師們各自理想不同,追求的目標不同,個人所處家庭環境、條件和所處的經濟狀況也不一樣。教師們各自的具體情況和向往愿望不一樣:有的追求幸福美滿婚姻生活;有的向往城里安逸舒適的工作環境;有的希望調往其他單位工作;有的積極進取,希望進入高一級的學府深造;有的業余時間想去從事一些副業,以便增加經濟收入,以供應家用,緩解家庭經濟壓力;有的隨遇而安、得過且過、安于現狀、不求進取……。因此,作為一個單位、一個學校的領導及時對領導與領導之間、領導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進行溝通,關心了解各位教師的情況、摸清他們的心愿和需求,對于領導和教師們心靈的溝通,搞好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都有一定的幫助。
在這里,作者可以用一個發生我們身邊的具體事例,來說明和諧合作對于學校工作的重要:2011年春天,縣教育局要求各鄉選拔后備力量。當時感謝學校的老師和領導對作者的信任,公推作者為群眾代表,參加鄉中心校選拔領導組,參與領導全鄉三個輔導區后備力量的選拔工作。結果鐵廠、石俄兩個輔導區選拔后備力量獲得成功,而皇華輔導區卻只選出一人,未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為此作者感到愧疚,夜不成寐。后曾在教師會上自覺檢討:“自己奔忙于其它輔導區選拔工作,沒有抽出時間做好皇華輔導區的工作,沒有在本輔導區的老師中間進行溝通,造成教師們各行其是,個人都想把自己心目中的人才選拔出來,因此選票分散,致使多位有能力而選票超半的教師,因選票未能集中在一個崗位而落選。對不起大家。但這些已經選拔提名的教師早也在學校的各個領導工作崗位或教學崗位上起著骨干帶頭作用。希望這些教師不要灰心,也希望其它教師繼續支持他們的工作。”
事隔八個月后的的學校正式干部選舉中,由于學校也開展了學校領導教師和諧關系課題的研究,張躍校長在每周的政治學習都會選許多人生哲理、為人處事等有關文章來學習,教師們對于構建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師之間比較團結,校園內教師與領導的人際關系處得較好,大家一條心,選舉一舉成功,大家想要選的人都選上了。作者感到非常高興。由此可見,搞好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就會“事半功倍”,“心想事成”,可為搞好各項工作,奠定有利的基礎。
因此,我們要說,研究《學校領導、教師和諧關系的研究》課題,適合學校持續發展實際工作的需要。
四、作者用回顧曾擔任學校領導的親身經歷來說明構建和諧環境對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回顧往事:1984-1986年間,作者曾調皇華小學任教導主任,那時作者始終堅持“和為貴”的觀點(因為那時領導上還未明顯提出構建和諧環境這個口號),努力去做好教師們的思想工作,認真搞好人際關系,始終堅持把全校教師統一團結在以校長為首的校委會周圍。
通過大家共同努力工作,終于創造了皇華小學歷史上的奇跡:作者負責組織領導的皇華小學輔導區畢業班縣統考學生成績名列全縣前茅,其中皇華小學由楊瑞龍、陳應矜分別任五一、五二兩個班語文兼班主任;劉應菊任這兩個班的數學的畢業班縣統考學生成績超過當時古藺縣城關一、二小。后又創造小學一到五年級語數共十個班科縣統考學生成績輔導區第一名在皇華小學占有率為百分之百的歷史(當時皇華小學執行小學五年制教學)。受到縣文教局的通報嘉獎,皇華小學獲古藺縣人民政府“先進集體”的獎旗及獎金;迎來了石寶區文辦、古藺縣文教局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研究現場會在皇華小學召開。
1985年春天,古藺縣人民政府鐘翰副縣長帶隊來皇華小學調研,看到當時的皇華小學彩旗招展、標語醒目、鮮花盛開、綠樹成蔭;教育教學井然有序。又聽取了作者有關學校“內強管理、外塑形象、注重實際、貴在人和”的領導工作匯報,非常高興。當眾夸獎道:“嘉永這個娃娃有志氣、有能耐,善于用兵,是將帥之才;好好地歷練歷練,是個當校長的好苗子。”
學校能創造這樣的歷史,能取得如此的輝煌,它成功的秘訣在哪里呢?作為學校的組織領導之一的作者,以一言以弊之:“重在實踐、貴在人和。”
因為這些原因,作者對學校領導和教師搞好和諧關系有比較深刻的體會。不管你想搞好學校的任何一項工作,離開了人是不行的,因此搞好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大家團結一心,是搞好學校工作必備的條件和前提。古人說:“和為貴”,“貴在人和。”“團結就是力量。”可以說,沒有一個單位人們團隊的和諧合作,要想成功一件事的困難是比較多的。當然這種和諧合作是有原則的,它是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重、以國家的利益為重前提下的和諧合作。
作者的親身經歷,充分說明了搞好人際關系,注意全校領導教師的團結合作,構建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對于搞好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研究領導教師和諧關系的課題,是有道理,是值得大力支持的。
綜上所述,作者通過對歷史及現實有關資料的考察研究,及回顧本人擔任學校領導時的理論到實踐經歷的反思,對學校申報縣立項科研課題《學校領導、教師和諧關系的研究》教學科研課題,作者表示積極支持該課題的研究,覺得此課題的研究很有意義,很有道理,如能研究成功,它的價值是不容忽視的。
注:作者張嘉永,因研究《關于統一全國(新華字典)偏旁部首名稱教學問題》,被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等有關單位文件通知,曾參加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2003杭州);中國語文現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武漢),是會議上全國唯一的小學教師代表。其中作者對漢字偏旁部首名稱教學研究成果,曾被與會的教授專家評議為是填補了現代漢語空白科研項目,作者被譽為是來自小學語文教學第一線的專家。作者在論文中提出的“統一、簡捷、約定俗成”地進行中國應用語言文字改革的觀點,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和討論。作者正準備出版《張嘉永教學文選》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