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新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初中英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對于英語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將從文化和語言的關系、初中英語教育中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初中英語教育中進行文化教育入手,分析初中英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
【關鍵詞】初中英語 文化教育 作用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4-0065-01
在都德的著名小說《最后一課》中,作者寫道“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里,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語言與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記錄并發展著文化,語言和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新課標》是英語教學改革的一項全新嘗試,它對教育目標、教育方法、教育結果評價的各個環節進行了調整。以新的視角審視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它指出,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英語國家文化以及中西文化差異的教育,目的在了解英語文化背景國家在生活習慣、社交禮儀、思維方式等各方面的差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以此為基礎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文化教育在初中英語學習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首先,語言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溝通和交流,文化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例如,有些中國人之間表達很自然的話語,在英美人聽來就覺得奇怪。如當被夸獎你有實力時,我們一般都會回答“哪里,哪里,只是運氣比較好。”都會謙虛。這句話直接翻譯過來就是“Where, where, its just of my good luck.”而英美人聽了這樣的回答就不理解,他們以為你在問哪里比較好,他們就會接著說你某方面好。英美人在面對同樣的夸獎的時候,他們會接受然后說“Thank you.”來表達對對方贊美的感謝。其次,文化教育可以消除由于跨文化交流而引起的交際障礙。由于歷史、地理、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差異很明顯,并且這種差異構成了跨文化交際的最大障礙。比如說,在中國文化中黑貓是一種普通的動物,而在西方文化里,黑貓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動物,特別是在13號和禮拜五,在13號的禮拜五碰見黑貓更是不吉利中的不吉利。它來源自古埃及的波克諾神傳說,在古埃及它的作用是讓有怨恨的人來崇拜、供養,并在一定時機對他許愿,內容越惡意越容易實現,所以說黑貓是傳說中的招邪貓。再次,文化教育可以提高英語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美國教育家斯賓塞提倡“快樂學習”,也就是教育要盡量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對所學的東西有興趣,學生才能夠享受學習的過程,從而更加快樂和高效地學習,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向新世界的門,在這里學生可以探索未知的事物,比較中西方的差異,這種強烈的求知欲將會大大地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既然文化教育在初中英語教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實現文化教育呢?具體來說,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課堂上老師應當做到:一方面在制定英語教學大綱的時候,充分研究教材內容,除了考慮到語言的結構、意義、功能等因素外,還應當將與教材相關的文化因素綜合進去,這樣以教材為載體,擴充相關的文化教育,使文化教學成為英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加深對教材知識理解的同時擴展相關文化知識的寬度,以便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另一方面,老師應當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文化是一個覆蓋了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傳統等方面的綜合概念。初中生由于理解能力以及知識面的限制,對某些問題的理解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比如,我們并不能對學生們講美國的總統競選,講美國的民主政治。因此,老師應當從一些生活化的方面入手,引入文化教育。比如,可以從西方的傳統節日入手。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的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中主要講述了圣誕節派對,這是一個很好的文化教育切入點。老師可以通過這單元的教學,讓學生聆聽圣誕歌曲《平安夜》、《聽,天使報佳音》、《鈴兒響叮當》等,制作圣誕卡片給親朋好友,親手裝飾圣誕樹等活動全面了解西方的圣誕節,感受英語文化的內涵和特點。
二、利用多種媒介進行文化教育。文化有各種各樣的載體,它可以表現為文字,也可以表現為聲音、圖像等等,通過書籍、報刊、電影、網絡等各種媒介,充分發掘其中的閃光點進行文化教育。比如,在講到美國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我給學生們放了喜劇電影《美國風情畫》,這部電影講述了肯尼迪遇刺與越戰爆發前的純真年代,描述一群剛步出高中校園,即將因不同的人生選擇各自發展的哥兒們,在小城一夜之間的經歷。有著大批年輕演員,非常能展現充滿時代特色的流行歌曲、跑車及快餐店。這部電影除了意在言外地闡釋畢業與成長的主題外,也清晰地留下了時代印記。學生們通過觀看電影對那時美國的社會生活、風土人情多有了一個直觀而生動的印象。
另外,名著精彩篇章誦讀也可以成為文化傳播媒介,名著是經過時間和歷史的沉淀而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名著能讓人內心豐富,回歸到生命的本質, 通過這些誦讀,學生們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開闊個人的視野,增加對世界的了解,廣泛接觸到課本以外的文化知識,這樣有意和無意的熏陶與引導,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有著積極作用。
三、積極組織與英語文化相關的課外活動。要培養學生的文化適應性,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必須利用課外時間來擴大自己的語言學習和文化知識。身為老師,可以舉辦一些課外活動,比如說英語角,挑選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邀請外國友人參與英語角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還加深了他們對外國文化、習俗和社會關系的理解,對于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的形成十分有益。
綜上,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要重視文化教育,通過各種素材和途徑,將文化教育滲透到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
參考文獻:
[1] 劉長銀.初中英語教學中需要重視文化教育[J].文理導航,2011-10:19.
[2] 李友軍.淺談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2009-3:93.
[3] 張春. 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N]. 畢節日報,2010-5-10:第 006 版 教育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