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成榮
摘要: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獲得全面發展。有效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師生負擔,最根本的是要進行有效教學。文章首先闡述了課堂有效教學的含義,再從和諧課堂、有效備課、激發興趣等方面分析了提高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有效教學;和諧課堂;有效備課;課堂評價
文章編號:1008-0546(2012)04-0055-02中圖分類號:G632.41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4.026
新時期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又要提高效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增多課堂的有效時間,是教學工作“減負增效”的切實保障。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時間,是教師努力的教學方向,也是學生一直渴望的學習目標。為適應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應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吃透教材,研究學生,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課堂有效教學”的含義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二、提高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構建和諧課堂——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
和諧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營造的一種民主、平等、愉快、積極的教學氛圍。構建和諧化學課堂,旨在為學生創造一種寬松愉快的化學學習氛圍。當學生在寬松愉快的化學課堂中以一種愉快的心情學習時.學生接受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就可以得到強化和鞏固,從而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主動發展。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立足于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課堂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給予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教師語言上要文明得體,在教態上要和藹可親,而且在關注學生上要做到一視同仁,無論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習品質良好的,還是學習成績較差、學習品質不好的,都要關注到位,真正做到讓每一位學生得到發展。
2.有效備課——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
《中國教育報》曾刊登一篇文章,其中有這么一段描述:一位老師講公開課,極其成功。課后,有人問他:“您這堂課講得這樣好,請問您備課用可多長時間?”他回答道:“可以說這堂課我準備了一輩子,但是要問直接備課的時間,那我告訴您,只有十幾分鐘。”
這位老師的回答,讓我們感到:有效備課——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有效!
備課不是簡單的寫教案,而是利用時間鉆研教材,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備課主要備學生突破重難點的方式方法等。例如,原子結構是初中化學的難點,因學生無法看到原子內部結構,為此在備課時設計了這樣一段話:“我是一個小、小、小電子,在原子內部很大的空間中圍繞著原子核這個小老頭不停地轉動;我們在飛,卻怎么也飛不高。因為這老頭長得很特別:雖然占據原子中央很小的地盤,卻是由中子和質子構成,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因此,這小老頭也帶正電,很有能耐,正好把我們身上的負電深深吸引,所以我們很難脫離原子核的懷抱。”利用擬人化的手法,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知識也可以像文學作品一樣,時時處處讓人感覺到語言表達的美。從而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喜愛化學,并且能情緒高漲地自覺地獵取化學知識。
法國啟蒙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盧梭這樣說過:“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這又提醒我們不能簡單的把老師對教材的理解全盤托給學生,還要注意對自己的教學設想進行藝術化的處理。
3.激發學習興趣——課堂有效教學的催化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的提高是獲取知識的 “驅動力”,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有力的保障。一是創設導入情境,激發興趣。通過創設生動、合理、有效、快樂的導入,能夠讓學生精神飽滿地、用興趣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例如學生在學習《化石燃料的利用》時,可用《小貓釣魚》的故事引入:“小明9歲了,很愛琢磨問題。有一天,他的媽媽給他講了煤和石油的形成過程。他悄悄地在花園里埋下一條魚和一根木棍,想看看它們能不能變成煤和石油。媽媽發現少了一條魚,以為被小花貓叼走了,把這筆賬記在了小花貓的頭上。他不敢告訴媽媽,只是偷偷地樂。然后,每隔幾天去看看,想知道究竟什么時候它們能變成煤和石油”。二是巧設趣味實驗,維持興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激烈奇幻、生動鮮明的化學反應現象很容易吸引住學生。如“燒不壞的手絹”、“會變色的小貓” 、“水火相容”等有趣的實驗都直接反映出物質的性質,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4.課堂評價——課堂有效教學的動力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羅斯坎貝爾說:“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定的情感需要,這種需要決定著孩子們行為中的很多東西(愉快,滿足,高興),當孩子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內心就會產生奮進的火花。”如果教師的課堂評價運用的合理,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積極性將被激發。
比如在學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后,我布置學生做一個家庭實驗:取兩根長短不一的蠟燭點燃,然后用大杯子把它們罩住,觀察哪一只蠟燭先滅。學生做完實驗后,紛紛告訴我,高的那只蠟燭先滅了,學生感到非常疑惑;是上層蠟燭先滅,這跟他們預期的下層蠟燭先滅完全相反(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看著同學們急切的樣子,我首先表揚了大家:“你們真是好樣的,對實驗中的問題沒有簡單放過,而是多次實驗,反復驗證,很多科學家就是抓住實驗中的細小問題做出了偉大的科學發現,如果你們能對問題進一步思考,那就更好了!”接著,我就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思考上層蠟燭先熄滅,肯定是二氧化碳向上散發了,二氧化碳為什么會向上散發呢?再此點撥一下生活中熱氣球的原理,這時同學們恍然大悟,原來蠟燭燃燒放出熱量,使得二氧化碳來不及下沉,都聚集在上方。這時,我趁勢對同學們說:“有時人們思考問題會形成思維定式,希望同學們今后遇到問題時不要局限于原有的知識,而應多問幾個為什么,大膽質疑,這樣努力下去,說不準你就是未來的科學家呢!”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方式有很多,在探索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遵循教學目標和原則。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準確性把握三維目標的整合,以學生為主體,注意教學細節。通過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有效備課,興趣激發,激勵評價,為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 “反應物”和“催化劑”。
參考文獻
[1] 王錦華.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8,(1)
[2] 周漢鋒.新課程視野下的化學有效教學觀[J].衛生職業教育,2009,(6)
[3] 李榮芝.淺談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即時評價[J].教育教學論壇,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