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海
政治是一門時代性和實際性都特別突出的學科。政治課堂不能脫離時代,如果政治課脫離時代,就會成為一潭毫無生氣的死水,對于學生就沒有任何吸引力。其實思想政治課本中有很多章節中有很多非常淺顯的道理,高中生往往很難理解。教師應該想辦法,運用恰當的事例,具體講解,點燃學生們思維的火花,讓他們學會思考、學會探究,產生新鮮感和探究學習的興趣。
在政治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有時候我們的講,不如學生自己的生疑和辯論。比如在講到“在我國的經濟發展碰到資金困難”的時候,學生必定會產生一些疑問。比如,能否靠多發行人民幣來解決的疑問。學生們在分析思考的過程中一定會產生分歧,會組成正反方辯論,其實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停下來先別講課,只需要做一個主持人來判斷正誤,給予適當的指導和評論就可以了。學生們自己就會得出正確的結論。無論學生們最初的觀點是對還是錯,教師都要對他們這種敢于生疑,敢于表達自己觀點的行為表示肯定,給予恰當的鼓勵。要大力表揚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勇于探究的精神。這樣教學就會變得簡單很多,而且效果更好,學生也會覺得自己的行為得到了肯定,在政治方面自己原來還是有探究精神的。他們的積極性會更高,學習興趣會更濃厚,這種心理暗示作用的力量是無窮的。
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政治教師不能只是依靠課本黑板和粉筆來教學。若一味老生常談,那么學生在課上睡覺也就不足為奇了。在政治課上可以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我們應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文字、圖像都活起來,還可以適當穿插視頻音頻資料,讓學生們更易于理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不僅可以讓枯燥的政治課生動起來,還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課堂密度更大,課堂內容更豐富。由于音頻視頻資料將多種信息集于一體,在視覺聽覺上給學生更大的沖擊力,因而對學生更有吸引力。這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靜態的知識立體化,形成多維的知識體系,更加清晰易懂,容易理解。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增強教學效果。文科班的學生們對于政治課的學習興趣也不高,所以教師要在授課之余經常反思政治教學,反思授課內容,反思教學手段,還要考慮到學生們的接受能力和反思能力,使政治教學更加合理化、科學化。在不同的課題下存在著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手段取得不同的教學效果的現象,但因此就認為教學策略手段和教學效果之間存在著簡單的機械的一一對應的關系就大錯特錯了。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思維活躍的青少年,他們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教師面對眾多的教學策略,面對充滿靈性的課堂,要想駕馭這群富有朝氣的孩子,就要選取最為合適的教學資源,而不能像鸚鵡學舌一樣人云亦云。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要相信會有某一種方案策略適用于所有的課堂,我們應該因材施教,選擇最適合班級學生的教學方案和策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我們講到《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這一課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組織一次關于價值取向的討論,同學們積極性極高。其實學生生活在社會中,也是社會中的人,他們對平時生活中流行的一些價值取向也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自己的一些思索。一旦觸及到他們的思考點,他們的思維就被迅速激活,可以經過自己的分析形成觀點,然后在課堂上和同學們進行討論。學生們提出的觀點是各式各樣的,有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積極向上,愛慕虛榮等各類觀點。還有更為大膽的說法,說舍己為人不能盲目而為,這樣的觀點其實都來自于生活,因為學生們將政治與生活聯系起來了。教師也不能對這些觀點做出絕對的正確與錯誤的判斷,可見學生的水平有些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我們在政治教學中,一定要把課堂還給學生。
我相信,只要教育工作者全心全力地努力,永不言棄,就一定會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與策略。學生也會在興趣的驅使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取得較佳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