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
目前,我國小學體育教學水平有個很大提高,廣大體育教師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導下,組織學生進行有計劃地練習,使他們掌握了一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身心得到較好的鍛煉。但體育教學沿用傳統的準備——基本——結束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刻板、單調,學生總是圍著教師轉,完全按照教師的安排和規定進行練習。在教學效果上,只看到了整體情況,忽視從學生個人特點出發、因材施教,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妨礙了體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為了探索體育教學改革的新途徑,遵循體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按照少年兒童生理、心理的特點,打破體育教學傳統模式的這種沉悶局面,我在教學實踐中大膽摸索,設計改革了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我認為,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應為內容服務,改革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目的是讓學生在更加活潑開放的課堂氣氛中,得到更好的身心鍛煉,以增強體質。為此,我結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學實踐,深入了解學生對上體育課的興趣要求和每個人的個性及天資的差異,在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上作了初步改革。其方法是:教師示范講解某個動作時,不強調學生機械地排列成整齊的隊形,只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周圍自然站立,并且邊講解、邊示范。學生一邊聽講,一邊自然練習。學生練習時,由于學生的理解程度及模仿能力不同,最后的效果也不會相同,所以要求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由結合,互幫互學,做得好的同學可自由運動,隨時指點暫時差一點的同學。這樣,由原來的機械組合,變為按情趣自由結合,成為小群體活動。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和傳統教學形式、方法相比,層次多、方向寬、變化大,結構新穎,效果顯著。如在進行投擲鉛球教學時,教師先講解動作要領,當學生們初步掌握了徒手動作后,就讓他們在教師指定的區域內,自由結合成幾個小組,進行自由練習,學生有的擲、有的拾、有的審查動作要領,人人情緒高,個個興高采烈,打破了以往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這樣做,學生解除了思想顧慮和不必要的約束,他們互幫互學,情緒高漲,練習認真。教師來回巡視,分別指導,待學生基本上掌握技能后,就吹哨集合,分析典型錯誤動作出現的原因,指出糾正錯誤動作的方法,并讓動作較正確的學生出來示范,使原來掌握不好的同學及時糾正。結果全體學生都正確掌握了投擲要領。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教學組織形式的優點是:
(1)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能較好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中,同學之間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團結友愛,并形成了自我檢查、糾正動作的能力。例如,在分腿騰越(山羊)教學中,各小組注意互相保護的前提下,他們在“助跑節奏”“起跑力度”“騰空高度”“推手快慢”“髖關節是否前送”“落地時是否輕松抬頭”等動作上相互提示補充,學生練習非常帶勁,大大促進了學習進度,促進了動作要領的掌握。
(2)能充分改善師生雙邊關系,促進師生情感的交流。由于這種組織形式,教師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巡回在學生之間,與學生同活動,共練習,親密無間,形如家人,師生情感交流充分,也充分發揮出學生各自特長,有利于學生迅速掌握動作技能。如在擲鉛球教學中,有的同學喜歡背向滑步擲,而有的喜歡側向滑步擲。教師根據他們各自情況,耐心地分別指導,使學生很快掌握了擲鉛球的滑步動作要領。
(3)這種組織形式,能充分發揮小群體的骨干作用。學生自由結合成小組,充分發揮了“小先生”的作用,同時也可節省組織教學時間,有利于提高課堂練習密度,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4)教學效果顯著,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由于該組織形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能自覺地進行練習。在相互學習、相互指點的情況下,有利于糾正錯誤動作,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習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對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這種改革,絕不是“放羊式”的教學。因為這種形式是學生在指定區域內進行練習,是在有效控制下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它是符合教學規律、符合少年兒童心理特點的,因而它不是“放羊式”的。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課都可以采用自由練習的組織形式。采用自由練習組織形式,一要視學生年齡和學段的不同有所側重,高年級可以更開放些,而對低年級學生,教師指導、組織的任務更重些。二要根據教學內容、場地器材等條件靈活機動地變換組織形式,并且要求學生應有一定的體育技能基礎,學生分教活動范圍也不應過大,以便教師指導。注意了以上兩點,才能把教學搞好搞活,才能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為祖國培養合格的人才。
(新沂市城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