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光 李福球 鄭小泳
[摘要] 目的 對軀體形式障礙的臨床特征進行觀察并分析其相關因素。 方法 選取來我院進行治療的軀體形式障礙患者79例作為觀察組,同時選取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研究對象63例作為對照組,對其臨床特征進行分析并采用統計學方法對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結果 在觀察組中出現的頻率最高的癥狀為認知功能。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具有較高的TAS-I、TAS-II、TAS-III及TAS總分、BDI總分(P < 0.05),在CERQ-C適應性策略中具有較高的接受、重新關注計劃因子得分及較低的積極重新關注、理性分析因子得分(P < 0.05),較高的災難化及不適應性策略總分得分(P < 0.05)。軀體形式障礙的影響因素有TAS-II因子、非??圃\療次數、治療不良反應及不適應性策略。 結論 應該對軀體形式障礙的影響因素提高重視,使軀體形式障礙患者治療效果得到顯著的提高。
[關鍵詞] 軀體形式障礙;臨床特征;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49.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2-0041-03
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精神障礙就是軀體形式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無論給患者的家庭還是社會都帶來沉重的負擔[1]。近年來關于軀體形式障礙的相關報道較多,但是由于各個學者對于此種疾病都具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所以目前沒有得到一致的研究結果,但是對于軀體形式障礙的臨床特征采用認知應對策略及述情障礙等綜合研究的報道在臨床還較為少見?;谝陨系脑蚬P者對軀體形式障礙的臨床特征結合認知應對策略進行分析,對其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5月~2012年6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軀體形式障礙患者79例作為觀察組,所有的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軀體形式障礙的診斷標準;受教育程度均為小學以上,排除患有嚴重軀體疾病的患者及患有抑郁癥等重型精神疾病的患者。所有的患者均臨床資料齊全,住院天數最低為1天,最高為80 d,平均住院天數為(17.06±3.38)d。同時選取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研究對象63例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評價工具及方法
①基本資料問卷:為本單位自行設計,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資料及患者疾病的相關信息。②軀體癥狀報告單:由本單位參照自行設計,其內容包含睡眠及認知功能障礙等。評分采用1~5分五個等級,癥狀由輕到重。其中無該類癥狀出現的為1分;該類癥狀偶爾出現,但是不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及社會功能為2分;該類癥狀經常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了患者的生活及社會功能為3分;該類癥狀頻繁出現,較為嚴重的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及社會功能為4分;該類癥狀一直存在,患者有十分嚴重的自覺癥狀,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及社會功能為5分。③認知情緒調節問卷(CERQ-C)[2]:本問卷共有9個因子,每個因子有4個項目,評分等級為1~5分。各個因子的總分為其所包含的項目的得分總和,如果患者具有較高的問卷得分則說明其對某種認知方式具有相對較高的使用頻度。此量表的因子劃分為適應性策略及不適應性策略,前者包含接受、積極重新關注、重新關注計劃、積極重新評價和理性分析;后者包含責難自己、沉思、災難化及責難他人。相應的因子得分總和就構成了適應性及不適應性策略的總分。④Beck抑郁自評問卷(BDI)[3]:本問卷所含的條目共有21個,評分標準為0-3等級,抑郁狀態的的評定依據為總分在14分以上,患者抑郁程度隨著問卷得分越高而越嚴重。⑤多倫多述情量表(TAS)[4]:此量表所含的條目共有20個,共包含情感辨認不能(TAS-I)、情感描述不能(TAS-Ⅱ)、外向性思維(TAS-Ⅲ)3個因子,評分等級為1~5等級。研究中均采用統一的指導語對患者的心理進行測評,并且所有的均研究在安靜及明亮的房間內進行。
1.3 統計學分析
所有的研究數據的處理分析均采用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采用t檢驗對兩組間的差異進行比較,影響因素的研究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進行。以P <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軀體形式障礙的軀體化癥狀
對癥狀報告單因子進行分析,觀察組中均分在3分以上的患者中認知功能出現的頻率最高,而呼吸系統癥狀出現的頻率最低,具體的軀體形式障礙的軀體化癥狀為:認知功能54例(68.35%),睡眠50例(63.29%),心血管系統42例(53.16%),運動系統40例(50.63%),消化系統37例(46.83%),疼痛36例(45.57%),五官28例(35.44%),泌尿生殖系統26例(32.91%),感覺系統21例(26.58%),呼吸系統20例(25.32%)。
2.2 兩組患者的軀體形式障礙心理狀況比較
2.2.1 兩組患者的TAS及BDI評分比較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具有較高的TAS-Ⅰ、TAS-Ⅱ、TAS-Ⅲ及TAS總分、BDI總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2.2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CERQ-C評分比較在CERQ-C適應性策略中,具有較高的接受、重新關注計劃因子得分,具有較低的積極重新關注、理性分析因子得分,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具體見表3。較高的災難化及不適應性策略總分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4。
2.3 軀體形式障礙軀體化癥狀的影響因素分析
經過Pearson相關性分析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癥狀總分顯著正相關于BDI總分(r = 0.385)、TAS-Ⅰ(r = 0.357)、TAS-Ⅱ(r = 0.413)、TAS總分(r = 0.372)及CERQ-C不適應性策略(r = 0.31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將結果采用Logistic多元回歸方程分析結果表明,TAS-Ⅱ因子、非??圃\療次數、治療不良反應及不適應性策略是軀體形式障礙的影響因素,其回歸方程為Y=7.83+0.82X1+1.94X2-2.41X3+0.26X4,具體見表5。
3 討論
根據臨床經驗表明,軀體形式障礙癥狀報告單中的因子中如果其得分在3分以上則表明某一方面癥狀較為嚴重,已經達到中度水平,可以采取適當的醫學措施進行干預。本次的研究結果表明,以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為臨床表現的認知功能障礙在軀體形式障礙患者的癥狀中出現的頻率最高,而出現最低的是以胸悶或呼吸困難為臨床表現的呼吸系統癥狀。結果表明軀體形式障礙有多重臨床表現,很多個系統器官都有所涉及[5,6]。國外有研究表明,軀體形式障礙患者不僅存在明顯的記憶障礙,而且存在明顯的執行功能及睡眠障礙,而本次研究的結果與相關的報道不具有一致性,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與其沒有較為一致的研究方法。
情感認知、加工及調節過程的損害稱為述情障礙。本次的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具有較高的TAS-I、TAS-II、TAS-III及TAS總分、BDI總分,提示除了多系統的軀體化癥狀為軀體形式障礙患者的臨床表現外,而多種心理障礙比如抑郁、述情障礙及認知應對不良等也存在于臨床當中。認知應對也稱為認知情緒調節,認知行為理論認為認知調節人類的情緒。認知應對的9種策略包含兩大類調節策略:適應性及不適應性調節。本次的研究結果表明,在CERQ-C適應性策略中,具有較高的接受、重新關注計劃因子得分,具有較低的積極重新關注、理性分析因子得分;較高的災難化及不適應性策略總分。結果提示某些適應性策略為軀體形式障礙患者采取的方式,但是此外不適應性策略也為其較多的采用。
有報道表明,軀體化對精神疾病的高發率造成一定的影響;慢性軀體化障礙患者的發病過程中共病抑郁障礙是其重要的影響因素[7]。本次研究中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與以上的相關報道的結果具有一致性。本次研究中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表明,TAS-Ⅱ因子、非??圃\療次數、治療不良反應及不適應性策略是軀體形式障礙的影響因素,結果提示患者具有較差的描述情感的能力、較為頻繁的非??圃\療活動、治療中存在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更多的運用不適應性策略,其軀體形式障礙臨床表現越嚴重。研究還表明,多種因素都會對軀體形式障礙患者的預后造成嚴重的影響,比如非專科診療行為、述情障礙及認知應對等。在軀體化癥狀的治療過程中,藥物具有較小的治療效果,往往會使疾病難以治愈,損傷患者的社會功能。而軀體形式障礙患者的治療中能夠收到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的是認知行為治療[8]。
綜上所述,應該及早引導軀體形式障礙患者到??漆t院就診,對藥物的治療方案進行優化,同時對于其述情障礙及不適應性應對策略等也要加強評估與干預,使軀體形式障礙患者治療效果得到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熊貴芬,黃子瓊,杜霞. 軀體形式障礙患者家庭功能與心理防御特征研究[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14):1177-1178.
[2]蟻金瑤,鐘明天,羅英姿,等. 述情障礙者的情緒認知與認知性調節特征[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2):118-122.
[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 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91-194.
[4]朱君,孟廣彥,楊紅梅,等. 軀體形式障礙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述情障礙分析[J]. 精神醫學雜志,2012,25(2):116-117.
[5]孫繁玲. 加用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對軀體形式障礙臨床療效的作用[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10,1(12):78.
[6]周曉琴,全艷玲,杜曉瑋,等. 軀體形式障礙患者防御方式與父母養育方式的相關性[J].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0,46(5):459-461.
[7]熊輝,李沛亨,張月良,等. 氟西汀聯合阿立哌唑治療軀體形式障礙的研究[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18):1387-1388.
[8]黃振英,顧廣善. 帕羅西汀合并阿立哌唑治療軀體形式障礙臨床分析[J]. 中外醫學研究,2010,8(18):40-41.
(收稿日期:201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