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蘊源
摘 要:體育與生活息息相關,現教育部提倡學校引導學生培養“終身體育”的思想。高職體育教學具有其特殊的目的和背景,若想從根本發展素質教育,在體育教學中著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對體育運動養成興趣,進而“終身體育”,則有許多現實問題要解決。本文根據這個問題,對傳統體育教學進行了分析,表明了進行創新能力教育的必要性,并對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和方法提出一些思路。
關鍵詞:高職體育 教學創新 策略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c)-0228-01
創新是一個個體乃至一個民族發展的原始動力,伴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部倡導高校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不斷自我完善。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為了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將創新教育引入體育教學中,是我過教育的一個必然的發展方向。而高職院校由于特殊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環境,使其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如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將創新能力教育有機地融入其中,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應對傳統體育教學進行反省和總結,明確創新在教學中的必要性,尋找改進的途徑,結合高職教學說的特征,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和提高。
1 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1.1 從傳統體育教學狀態分析
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學理念多注重老師的授課過程,而一定程度的忽略了學生的實踐,使學生往往只是掌握了一門課程的理論知識,但是實踐上幾近空白。或者,是老師向學生單方向的輸送知識,學生按照老師教授的方法技巧進行體育活動,完全沒有自己摸索的機會,不能在普遍理論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的獨特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體育能力的發展。
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很容易忽略學生的感受和想法,削弱了學生的參與性,從而減弱了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興趣,沒有興趣創新則更加無從談起。因此,要讓學生對體育更有興趣,并且堅持“終身體育”則必須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給學生留有想象空間,激起學生的創新欲望。
1.2 從落實素質教育的角度分析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成為創新性人才打好基礎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最顯著的是社會迫切需要創新型人才。而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出對社會有益的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做主導的教育思想,將培養創造性貫穿始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充分的思考想象,要求學生在練習中產生新的想法,以充分的激起學生的創造潛能。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既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需求。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體育運動知識,掌握身體鍛煉方法,培養創新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
1.3 從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角度分析
大量實驗結果表明,青少年時期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大腦思維活躍,并且正處于身體成長成型階段,也是生活習慣的養成期。并且隨著《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貫徹實施,終身體育意識深入人心。
在體育教學中加入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興趣,堅持體育鍛煉。一方面在青少年身體發育期,合理正確的體育鍛煉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體魄,并且養成體育運動的習慣,這將使學生受益終生。另一方面,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如何在競技過程中均衡壓力和動力,如何在逆境中克服焦躁和憂慮,如何在順境中不驕不躁穩步保持優勢等等,都對學生心理形成有很大的幫助。而樹立正確的心態是一個人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2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2.1 更新體育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素質
摒棄傳統教育中單純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觀念,在體育教學中貫徹給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明確體育單純是一門要考核的學科,而且是陪伴終身排解壓力、鍛煉毅力的活動。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對體育的看法,從而使其提高對體育的重視。另外,為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教師應強化其自身素質,增強自身的實踐和創造能力。在“知識—教師—學生”的完整的教育體系鏈條中,教師是連接知識與學生之間的紐帶。其中,處于中間環節的教師,其自身能力素質,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活動的整體效果。在創新理念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師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2 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課程結構
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學方法決定了學生的才能能否得到發揮空間,因此只有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大力營造創新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調動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探索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新穎的方法,開發和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而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原理及方法。
2.2.1 發現式或體驗式教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多留一些時間讓學生有更大的空間探索自己喜歡的運動,在實踐中遇到問題,思考問題,教師引導其解決問題。例如在籃球課上,老師示范好基礎動作后應把更多的時間留個學生,可以分組練習,在練習中,讓學生在符合規則的前提下摸索適合自己的站位,運球方法和投籃點,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在實際體驗中得到更多的收獲。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其感受到體育運動真正的內涵。
2.2.2 賞識教學法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采取賞識教育的方式,在整個過程中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利用積極情感因素的效用,積極肯定每個學生的優點,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對體育的興趣,使學生的思維充分活躍,進行思考,實踐和創造。
總之,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中,需要的是具有創新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新型人才。學校教育是培養一個人能力品質最直接的途徑,對學生的成長和思維方式的養成也是最具有主導意義。體育教育作為學校教育中一個特殊的類別,更具有可實踐性和參與性,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也有更多的發展和創造空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不僅僅是學會理論知識,而且體育鍛煉的習慣會使學生收益終身。因此,體育教學中加入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會使學生得到多個方面的收獲。相信在廣大教師的努力下,體育創新教育一定能夠取得傲人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余學好.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5).
[2] 謝銀兒.論素質教育觀下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