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平 景強 許冰瑩 聶勝潔 鐘樹榮 張秀峰 甘建駿
摘 要:根據法醫物證學實踐性和實戰性強的學科特點,為了把“學”與“用”有機融合,培養實戰性和實用型的高級法醫學人才,我們對傳統的《法醫物證》實驗教學進行了大膽改革,探索一種以《刑事科學技術學》的現場勘查為主導,通過“模擬現場”將《法醫物證學》實驗教學貫穿于其中的教學模式。經過五年的教學實踐,在推動《法醫物證學》教學和提升教學質量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法醫物證 模擬現場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b)-0-02
模擬現場是利用多學科的力量和優勢,把涵蓋法醫物證學、法醫病理學、法醫毒物分析、臨床法醫等學科之間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有機融合,充分把理論內容的知識點和實踐工作精密結合,模擬公安實戰進行現場設計、現場布置、現場查勘、實驗室檢驗。
通過模擬現場讓學生在實戰中學習、揣摩、理解和應用理論知識,通過這種改革方式使學生更深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學科之間有機結合,推動教學水平上升到更高層次。
1 傳統法醫物證實踐教學模式
法醫物證學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科的發展也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傳統的法醫物證實踐教學主要是驗證性實驗,以教為主和單一實驗貫穿教學始終,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學科發展和法醫學實踐的要求,這種培養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為了培養實戰和實用的高級法醫學人才進行教學改革和加強法醫物證學的實踐教學勢在必行。通過模擬現場的實踐教學模式不僅可以驗證鞏固和加深對課堂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探討、探索性學習,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的思維方法、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2 模擬現場的設計理念
模擬現場實驗教學是在傳統實驗教學上的一種創新和改革。模擬現場實驗教學模式構建的基本原則是:實戰性、綜合性、互動性和開放性。課程設計緊密圍繞《法醫物證學》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結合公安院校和公安機關的做法,結合公安實踐設計安排情景實驗(模擬現場),使學生通過實驗能將各專業課程學到的知識銜接、聯系和融合起來,將理論知識與真實立體的犯罪現場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在實驗中的自主和主導作用,使學生在情景實驗中綜合應用各學科知識,面對模擬現場實景梳理出該實驗教學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實驗目標,以模擬現場實驗教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并強化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觀念,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得到同步提升。
3 模擬現場的教學組織安排
3.1 理論基礎
模擬現場的開展是建立在學生具備堅實的法醫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操作的基礎上,學生們完成《刑事科學技術》、《刑事照相學》、《命案現場分析》、《犯罪心理學》、《法醫病理學》、《法醫物證學》、《法醫臨床學》、《法醫毒物分析》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并參與了相關課程的基礎實驗,具備了完成模擬現場綜合性實驗的專業能力和法醫思維。重點在實驗中設計《法醫物證學》、《刑事照相學》、《命案現場分析》、《法醫病理學》的相關考核理論和實驗知識點。
3.2 人員安排
公安實戰刑偵技術專家2~3人,負責模擬案情的設計;學生隨機分組,每組8~9人;臨場指導及考核教師為3人。
3.3 案情設計
圍繞《法醫物證學》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任務,結合法醫學多學科的重點內容,聘請公安機關、刑事科學技術專家以及專業教師進行案情設計,公安部門根據真實案例,結合實驗場所具體情況改編部分細節而成,從而形成豐富的案件資源。案情主要突出《法醫物證學》、《刑事科學技術》、《刑事照相學》、《命案現場分析》以及法醫病理學等相關學科基本概念、基本思路和基本技能,通過模擬現場培養學生法醫學實際作戰技能和思維,從中凸顯《法醫物證學》教學的重要環節,讓學生更深刻掌握理論知識和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4 實驗準備
按照刑事案件現場勘驗規則的規定,為實習組配備勘查服、數碼相機、痕跡勘查箱、法醫勘查箱、多波段光源、物證提取箱及現場整理箱、現場勘查表格材料等。同時開放相關物證檢驗實驗室。
3.5 組織實施
派專項教學工作小組對模擬現場進行充分準備,利用專門的現場分析室嚴格按照案情進行不同現場的布置,對學生進行隨機分組,每組10人左右,并對其進行現場勘查的分工,配備基本的現場勘驗工作。派出專任教師對現場考核進行目擊監督和檢查,嚴格按照指標進行現場考核。
4 模擬現場考核與評估
現場考核指標其實也是教學重點掌握的內容,不同案情設計穿插了不同的知識點,考核的目標在于檢查學生們對法醫物證等多門學科的掌握程度以及實踐運用能力。
考核主要由刑事技術的專家以及法醫物證的教師共同參與,從接報警—現場勘驗準備—現場會議—現場分工—現場勘驗—形成勘驗報告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將法醫物證生物檢材的發現—固定—提取—包裝—標識—保存—送檢作為課程重點考查內容,通過對考核過程的現場監控以及勘驗報告,評估理論和實驗教學內容被學生掌握和運用的程度,反饋到教學中,更進一步促進和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5 模擬現場的教學成效
通過模擬現場這種綜合設計性的教學模式,取得明顯的教學成效。
第一,真實現場的布置、專業的刑事技術勘察裝備的配置、精干的團隊組合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帶著興趣和探索的精神進入到各自角色,充分體現課程設計的實戰性和新穎性。
第二,通過公安對案件嚴密的設計,將法醫學多學科的知識點貫穿在模擬案件中,尤其是刑事勘察技術的基本原則、刑事照片學基本方法、法醫物證學的檢材的發現、固定、提取、包裝、送檢的基本常識、法醫尸體基本檢驗的原則等重要知識,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讓多學科專業知識點之間實現了有機融合,而且豐富了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方式,提升了綜合設計性實驗的內涵。
第三,模擬現場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通過周密的模擬實戰的案情設計,將各門課程的重要知識點有機穿插在現場考核中,通過監考老師現場對細節的考核和點評,能有效反應學生對各門課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反饋到教師的教學工作中,更好地促進教學,從多角度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在實踐中反復的總結與推敲,模擬現場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在《法醫物證學》教學中得到很好的應用,取得極佳的教學效果,形成一種穩固和特色的教學模式,用人單位也給了極高的反饋。通過這種方式,全面提升了法醫物證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6 結語
教學改革能不斷的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全面提升教學質量。通過模擬現場在《法醫物證學》和《命案現場分析》中的應用,全面的實踐證明這種綜合性和實戰型的教學考核方式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實驗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在培養學生興趣、極大地發揮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團隊作戰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為提升學科的教學質量的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參考文獻
[1] 楊榮芝,楊慶恩.法醫物證實驗課教學改革的作法與體會[J].醫學與社會,2000,13(1):54.
[2] 黃艷梅,郭利偉.法醫物證學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0,7(27):422-424.
[3] 李樹,王杰.改革法醫物證學課程體系,培養法醫學實用性人才[J].中外健康文摘:醫學理論與實踐,2008 (1):110-111.
[4] 徐曉莉,梁景青.淺談法醫物證學實驗課教學改革[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3,5(2):157.
[5] 許冰瑩,景強,李建京,等.法醫物證學課程內容和方法改革建設總結[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7,28(3B):
81-86.
[6] 徐冬冬,黃花,張明陽,等.改變思路提高法醫物證學實驗教學效果[J].高校理科研究,50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