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召 路日亮
〔摘要〕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消費文化也在發生著變化。當前,我國消費文化的發展現狀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碰撞、國內思潮與國外思潮的融合,使我國的消費文化呈現出傳統消費文化、消費主義文化和適度消費文化并存的復雜局面。我國消費文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公款消費依然嚴重,炫耀性消費逐漸蔓延,畸形消費泛起等。加強新型消費文化建設,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加強消費文化教育,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關鍵詞〕消費文化,現狀,主要問題,思路
〔中圖分類號〕 G1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12)03-0101-0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隨著物質豐裕時代的到來,我國正在由生產為主導逐步進入由消費為主導的社會,消費文化也隨之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消費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各類消費相關因素的綜合。文化中那些影響人類消費行為的部分,或文化在消費領域中的具體存在形式”,〔1 〕 (P23 )其包括物質消費文化、精神消費文化、行為消費文化、生態消費文化等。本文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消費文化的發展狀況,重點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建設新型消費文化的幾點對策建議。
一、我國消費文化的發展現狀
在日益開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穩步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11年的2181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由1978年的405元增加到2010年的15907元,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從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2010年的4455元。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加快,第三產業貢獻率由1990年的17.3%增加到2011年的43.1%,進步明顯。我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世界各國較為重視的投資市場之一,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各國不同思潮的影響。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工業化,進入消費社會,其主流文化——消費主義文化對我國居民的影響明顯加大,其所提倡的以享樂為主的炫耀性消費在一部分先富裕起來的人群中占據重要甚至主導地位。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我國逐步以現代化的姿態邁入世界強國之列,但同時我國也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國家,是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之一,以儒家、道家等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以儉為主,反對奢侈的消費文化影響力仍然比較大,加之我國從整體上看,居民的收入消費水平較低,人們還在為解決基本物質需要而忙碌,因此節儉的傳統消費文化依然有較大市場。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工業化進程還沒有結束,在工業化進程中突顯出來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遏制。因此,以可持續消費和綠色消費為代表的適度消費文化正慢慢滲入一些消費者的思想觀念。而且我國越來越重視生態倫理教育,財政在教育領域的支出快速增長,2001年~2010年,公共財政教育投入從約2700億元增加到約14200億元,年均增長20.2%,高于同期財政收入的年均增長幅度。同時,我國高素質人才數量逐年增加,研究生畢業人數由1978年的9人增加到2010年的383600人。我國居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對適度消費文化的內化升華起著重要作用。
總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碰撞、國內思潮與國外思潮的融合,使我國的消費文化呈現出以節儉為特征的傳統消費文化、以炫耀性消費為特征的消費主義文化和以綠色消費為主的適度消費文化并存的復雜局面。
二、我國消費文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面對我國現階段復雜的消費文化發展局面,如何解決好當前消費文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成為重中之重,這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消費文化的前提和基礎。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公款消費依然嚴重。當前,少數黨員干部作風不正,公款消費現象比較嚴重。九三學社中央曾在提案中提到:“全國一年公款吃喝的開銷已達3000億。2009年,我國行政管理費用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高達18.6%”。〔2 〕我國大部分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都集中在直轄市和各個省會城市,因此,在這些地方極易形成“腐敗經濟”。如某城鄉建設集團原總經理為了出國看世界杯,幾天之內將一百萬公款揮霍一空。北京市2011年專項治理“小金庫”時,全面復查和重點抽查了15298家單位,共發現和清理“小金庫”27個,涉及金額超過4000萬元。同時,查出13起公款出國(境)旅游案件。〔3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我國公款消費形勢依然嚴峻,許多重大的腐敗案件都是從公款消費開始,可見制止公款消費已刻不容緩。
第二,炫耀性消費逐漸蔓延。高檔別墅、限量轎車、黃金套餐、奢華月餅、貴族一日游、豪華大廈……當今,我國炫耀性的消費文化現象屢見不鮮,各種高檔消費場所從來不缺乏高消費者,五星級酒店賓館、豪華歌舞廳,夜夜生輝。28萬元一條的愛馬仕腰帶,一萬多元一個的普拉達包竟然在北京賣斷貨,〔4 〕人均國民總收入僅排在世界第121位的中國,竟然能成為奢侈品消費全球第一 〔5 〕 (P1057 )。新富人群、行政官員以及一些企業高管充當了炫耀性消費的主力軍。55萬元一部的手機有人買,上萬甚至幾萬元的路易十三和人頭馬有人買,1000多萬的邁巴赫轎車有人買,中國大地刮起了一股炫耀性消費之風。只有最出名的牌子、最昂貴的價格、最豪華的包裝才能代表一個人的身份地位,手表、汽車、手機、房屋、電器,炫耀性消費幾乎將所有消費品的使用價值都拋在一邊,唯一看重的只是其符號價值。
第三,畸形消費泛起。改革開放以來,有些人一夜暴富,唾手可得的大把鈔票不知如何消費,畸形的經濟發展必然帶來畸形的消費文化。一是黃色消費。我國一部分文化娛樂場所、商務會館、歌舞廳、酒吧、洗浴中心、發廊等暗藏不正當服務,個別有身份有地位的官員、商人竟然申請會員,成為某色情場所的固定消費者。隨著信息、網絡消費的發展,網絡污染、網絡犯罪等網絡技術的負面效應也隨之出現。2009年北京市公安局破獲了一起手機WAP網站涉黃案。該WAP網頁提供色情鏈接,通過鏈接可瀏覽到多家色情網站的色情小說、視頻、圖片。類似現象污染了網絡環境、敗壞了社會風氣,對人們、尤其是廣大青少年心理的健康發展造成極惡劣的影響。二是黑色消費。截至2009年底,全國現有登記在冊吸毒人員1335920人,比2008年底增加209158人〔6 〕。近年來低齡吸毒、涉毒趨勢愈益明顯,青少年吸毒、涉毒案件數量迅速攀升,甚至出現“95后”犯罪嫌疑人,很多吸毒、涉毒者是女孩。我國與緬甸、越南交界地區毒品形勢依然嚴峻,而我國大中型城市人流量大,人員組成復雜,面臨著毒品多線滲透的壓力,加上其強烈成癮性提供的可持續性消費市場,控制毒品運輸、交易存在一定難度。
三、建設新型消費文化的思路
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消費主義文化導致的文化矛盾、人的異化等問題,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必須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消費文化道路。積極健康的消費文化引導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規范著人們的消費行為,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我國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隨著環境、資源、人口等全球性問題的突顯,人們已意識到“強人類中心主義”觀念和消費主義文化會激化人與自然、社會以及人自身的矛盾,會威脅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想規避其導致的生態危機、社會危機、心理危機等問題,人類必須轉變傳統的消費價值觀,即由掠奪性消費觀轉變為適度消費觀。一方面,工業文明極大地推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為社會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另一方面,20世紀世界人口呈爆炸性增長態勢,現在全球人口已經突破70億,工業化進程和人口增加導致的雙重壓力,使煤炭、石油等自然資源遭到掠奪性開發,大氣、水、土壤等環境問題日益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造成的生態失衡愈益嚴峻。“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7 〕 (P519 )如不及時醒悟,人類必將走入自我毀滅的深淵。奢侈的、浪費的、炫耀的、過度的消費其實并不能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幸福,我們在不斷滿足的同時卻創造著空虛,這就是人性的異化。因此,我們應牢固樹立低碳消費、生態消費、綠色消費、可持續消費等適度消費觀念,在滿足人們正常物質、精神需要的基礎上,避免過度的、虛假的需求。
第二,加強消費文化教育。消費文化教育是關系到社會生產消費質量的重大問題,同時消費文化教育又是一個持久過程,應長期堅持。在消費過程中,我們不應只關注其經濟效應,更應該關注其社會效應和文化效應。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將消費文化教育或與之相關的消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計劃,這已成為提高我國國民消費文化素質的一個制約性因素。這一點與一些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如美國現在有專門的機構負責消費教育,并將消費教育納入學校教育之中。” 〔8 〕 (P393-394 )因此,我們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拓寬消費文化的教育范圍。相比較學校集體式的教育方法,電視、雜志、報紙、廣播、網絡、短信等信息技術有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教育成本低、時間限制小等優勢,應大力拓展。還要發展一些消費文化教育的專業媒體,如專題電視廣播節目、報紙雜志的專欄、網絡頁面的專版、手機新聞等,宣傳普及積極、健康的消費文化知識,引導人們建立可持續的消費方式。
第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應加大文化旅游、新聞出版等行業的發展力度,使這些行業在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創造利潤、追求功利性目的的同時,也能嚴格遵守文化發展規律,注重其文化產品的文化內涵,從全局高度統籌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式,盡量減少低層次、低內涵、低素質只注重享樂的消費主義文化產品的產量。我們絕不能將文化產品定位為僅能滿足人們消遣娛樂的消費品,從而忽略了文化產品本質上應該起到的教育人、鼓舞人、陶冶情操、提升人的整體素質、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和創新力的核心功能。而應該依托文化產品,“牢牢把握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積極推動文化創新,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產品,充分發揮文化啟迪思想、陶冶情操、傳授知識、鼓舞人心的積極作用。” 〔9 〕
參考文獻:
〔1〕楊魁,董雅麗.消費文化——從現代到后現代〔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2〕王姝,蔣彥鑫.公款吃喝一年3000億〔N〕.新京報,2012-03-02.
〔3〕孫乾.去年本市清理27個“小金庫”,嚴肅處理13起公款出國(境)案件〔N〕.京華時報,2012-01-20.
〔4〕王芳,沈建緣.北京店的特殊旺季〔N〕.經濟觀察報,2012-03-12.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6〕截至2009年底我國登記在冊吸毒人員133.5萬名〔EB/OL〕.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0-02-01.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8〕盧嘉瑞,等.消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9〕胡錦濤.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N〕.人民日報,2006-04-28.
責任編輯于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