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赤農,霍學喜
摘 要:近年來,楊凌農民專業合作社雖然在規模和效益上都有了一定發展,但其整體發展水平仍然不高,區域之間的發展也不平衡。選取楊凌區12家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構建了3個層次24個指標組成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線性加權法對12家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績效進行評價,結果發現增強社會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是當前楊凌果蔬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楊凌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綜合評價
中圖分類號:F32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6—0092—04
引言
楊凌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目前已有園區面積達到5 333.33公頃,其中標準化生產示范園達到8個。這一天然的“土壤”環境促進了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截至2011年底,楊凌區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就達到292家,注冊資本達到13 875.36萬元,入股農民達1 741戶,其中果蔬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就達到60%以上,這些農民專業合作社都集中分布在楺谷鄉、大寨鄉和五泉鄉。但目前對于不同合作社的作用和績效仍然只是從直觀上比較和判斷,缺乏系統、足夠的證據,特別是在諸多支持力度逐漸注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時期,合作社“質”的增進更加值得重視。因此,楊凌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沒有績效?績效是多大?如何進行評價和度量?這都是當前亟需解決的理論和現實問題。
一、文獻回顧和研究方法
(一)相關研究文獻回顧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種互助性經濟組織,是由生產同種類型農產品或是進行同類農業生產的農戶之間自愿聯合,相互提供服務的組織。這一組織既具有經濟性質,同時也具有互助性質,比單純追逐經濟利益的投資者所有企業多了一層服務性質。所以,評價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時,應采用多維的指標來進行評價,這樣才能體現出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的真實意義。
當前,一些國外學者認為,合作社本質上是“反市場”的,其內部并非屬于市場機制,所以是低效率的。但這一觀點一直缺乏可靠的實證證明,并且國際合作社聯盟研究數據曾表現出相反的結論(Shil Kwan Lee,2008)。合作社專家逐漸開始將研究關注點轉移到“新一代合作社”上(Fulton, 2000)。
而在國內,大多數研究都將側重點放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宏觀層面探討上,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現狀、存在問題以及必要性等。在對合作社績效評價方面,相關研究才剛剛起步,能夠檢索到的文獻也比較少,僅有黃勝忠(2008)用盈利能力、社員滿意度、成長能力三類指標來反映治理機制與績效的關系,仍然缺乏對合作社績效評價的系統實證研究。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指標體系
1. 指標體系設置原則。為了能夠準確有效地評價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績效,本文從基本概念出發,基于合作制理論、委托代理理論、博弈論理論以及交易成本等理論,以科學性和系統性為基本準則,建立較為合理的合作社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此體系中所包含的指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經濟規模和經濟效益指標。經濟規模和經濟效益指標是能夠最直接、最有效地反映合作社經營現狀的指標,所以其應當是指標體系中的首選指標。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的規模指標主要包含成員數、資產總額、土地面積等,而經濟效益指標主要包含年盈利額、成員收入、交易費用等等。第二,社會效益。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其他農村企業的一個重要的區別在于其具有較強的社會功能,所以,在考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績效時不能忽視其社會功能。一般來說,合作社的社會功能體現在吸納人員就業、帶動農業科技知識推廣等方面,可用吸納就業數、帶動農戶規模等指標來反映。第三,組織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一個組織的發展狀況還應該考察其持續發展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以及對外界環境的應變能力。這些能力主要體現在組織高素質人才的加入、相關環節的支持力度和年總盈利余額以及對市場信息的敏感度等方面。
2. 指標體系的構建。參照王兵(2005)、李婉紅(2005)、張兵(2008)等研究結果,結合相關文獻的績效評價指標,通過德爾菲法和頭腦風暴法將涉及到以上3個方面的120個指標通過層層篩選,最終保留24個作為反映合作社績效的指標。根據選取指標時的思路,將指標體系系統的劃分為3個層面,即目標層(A)、判別層(B)和指標層(C)。其中,目標層(A)表示此評價指標體系的總體目標,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績效”;判別層(B)選擇能夠體現合作社績效的6個部分,即規模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可持續發展能力、應變能力和組織完善程度;指標層(C)即對每一項目所選取的具體指標,根據本文所選取的篩選方面,最終保留24個指標。所有指標及其層次見表1。
3.績效指標賦權。指標賦權是進行績效評價關鍵的一環,如果賦權不得當將會導致最終計算出來的績效與實際不符。為了使得本研究的計算結果具有可信度,本文特選取本領域專家以及一線工作人員10名,向其發放調查問卷,通過專家打分所得數據和采用1—9標度法對各指標進行兩兩判斷,形成判斷矩陣和權重(王煒,2009)。從表1中可以看出,與其他方面相比,經濟規模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評價中占有更大比重,這說明經濟規模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績效影響最明顯。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能力、社會效益、組織完善程度和應變能力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的影響依次減弱。
(三)評價方法
在對各級指標進行賦權以后,需要對合作社的績效進行綜合評價,因此,本文選用線性加權求和以及線性加權相乘法來進行總體評價。
1.線性加權求和法
本文中將選用指標分為三個層面,判定層指標可以根據各指標值與其權重值采用線性加權求和法求出,具體公式可以表示成:
■
其中,i是從1到6,分別表示B1、B2、B3、B4、B5、B6指標值,Wj表示判別層相對于指標層的權重系數,Pcj表示經過處理后的指標值, 通過求和即可得到經濟規模、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可持續發展能力、應變能力、組織完善度的指標值。
2.線性加權相乘法
經濟規模、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可持續發展能力、應變能力、組織完善度這六個判別指標都是衡量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能力的必要條件,無法丟棄任何一個,因此,對于目標指標的計算應采用加權相乘法,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
其中,λi代表IA1 、IA2 、IA3 、IA4 、IA5 、IA6相對于目標層的權重。因為線性加權相乘法能夠有效克服各個指標之間的互償作用。任意一個較小的指標值都會導致連乘結果偏小,從而避免較大指標值對其產生的補償作用。這一方法能夠有效反映發展不平衡的合作社現狀,使得發展不平衡以及不協調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無法得到較高的綜合分值,評價結果更加符合績效內涵。
二、實證結果
(一) 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文采用調查問卷來收集相關數據,問卷主要包含績效評價的六個方面:經濟規模、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可持續發展能力、應變能力、組織完善度。調查樣本為2011年楊凌示范區的12家果蔬合作社,通過面對面的訪談來收集本文所需的指標數據。
由于調查所獲得的數據既有定量數據也有定性數據,并且定量數據之間的量綱也不相同,所以需要在對績效進行評價之前,將各指標層的數據進行歸一化(標準化)處理,即消除指標之間的量綱,使得其賦值處于0—1之間。本文所需數據需要進行兩個步驟的處理:第一,根據專家調研結果將定性指標轉化為定量指標;第二,將所得定量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一般來說,無量綱化處理就是從隸屬函數中求解隸屬度,但由于確定各個指標的隸屬函數相當困難,所以,本文選用最大值標準化法來進行無量綱化處理,使得所得指標值都處于0—1之間。
(二) 計算結果
根據本文所設計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無量綱化處理后的調研數據對相應指標進行線性加權,得到12家果蔬類合作社1績效大小和排序以及判別層指標大小。具體結果見表2和表3。
(三) 結果分析
從以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經濟規模、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能力、應變能力、社會效益、組織完善程度雖然是合作社績效評價的必要因素,但任何單個因素并不能絕對決定其他因素和績效的大小,在計算結果中就曾出現經濟效益排名第一,而可持續發展能力排名第七的情況,如楊凌農夫果園合作社。所以,在對各個合作社進行績效評價時,不僅要關注整體績效結果,同時也要兼顧各個重要指標的分析。通過以上分析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從整體來看,楊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績效不高,績效值最高的只有0.2895,說明楊凌示范區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仍處于發展期,雖然目前有政府的關注和技術的引進,但合作社的規模與投入仍然不足以促進其發展。
第二,從各項判別指標值可以看出,楊凌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會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普遍偏低,最終導致了總績效值偏低。
第三,各合作社之間的指標值差別較大,發展不均衡,合作社的入社戶數從6戶到200多戶不等,年盈利額有幾萬到幾百萬的區別。
參考文獻:
[1]Shil Kwan Lee.Cooperatives in Asia and Pacific.On 30—year rural reform in China development of China s' farmer cooperatives.Sep[M].
Hangzhou,Zhejiang province,2008.
[2]Fulton M.E.Gannakas K.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a Mixed Oligopoly[J].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and Investor owned Firm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0,83(5) .
[3]黃勝忠,林堅,徐旭初.農民專業合作社治理機制及其績效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8,(3):25—30.
[4]王兵.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績效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5.
[5]李婉紅.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
[6]張兵,郁勝國,孟德鋒.江蘇蘇北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評價[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2008,(2):51—55.
[7]王煒.基于核心能力的企業戰略擴展能力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9.
[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