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關鍵詞〕 商務英語;自我效能感;
預測器;自我調節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42.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4—0050—02
美國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self - efficacy)這一概念,1980年他又發表了題為“人類行為中的自我效能機制”的演說,指出效能的自我感知影響思維模式、行動和情緒激活。20世紀80年代后,Bandura把自我效能看作是對行為操作能力的知覺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提出了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效能信念這兩個主要概念。自我效能感理論的形成與發展為學習動機理論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具有極高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自我效能感屬于非智力因素,它是指個體對成功地實施達到既定目標所需行動過程的能力的預期、感知、信心或信念,它影響著個體對達到目標而進行的某項活動的興趣、動機、自信程度等因素,它是人的自我調節系統的核心,是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組織和執行某種特定行為的判斷,是良好的自我“預測器”。
一、商務英語學習中的自我效能感內涵
隨著二語習得研究的不斷深入,學習者的情感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Bandura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作為情感內容中的一個重要參考維度,是人的自我調節系統的核心。自我效能是指人們對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一成就行為能力的主觀判斷和推測。人們接受并整合來自實踐的掌握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說服以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生理和情感狀態等方面的效能信息,形成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又通過影響個體的認知過程、動機過程、情感過程和選擇過程而調節人類活動。
美國心理學家Zimmerman研究發現自我效能感與學生的組織、評價、計劃、目標設置的能力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Zimmerman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調節學習的自我效能感能夠增強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而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增強又會提高學生對學習目標的設定以及最終的學業成就水平。學生要想達到自我調節學習水平,涉及到自我調節學習策略、成就目標、自我效能三個因素。國內學者周勇、董奇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水平與學生的自我監控學習行為各方面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朱志敏等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在完成某一任務時,對自己組織和完成這一任務的能力的判斷,它影響人對活動所付出的努力量、行為的堅持性和行為表現。
商務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是指學生在商務英語學習活動中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商務英語的學習任務和進行具體學習活動的能力的評估(主觀判斷)。當前,學術界將自我效能感作為元認知策略的重要組成成分,把它看成是影響自我調節學習的主要因素。評估商務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從關注學習結果轉向關心學習方法和過程。這一手段可以促使學生對策略使用、個人努力、學習結果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反思。
二、自我效能感在商務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及其影響因素
Bandura指出,學生對自己執行特定學業任務所需效能的信念會影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情緒、思維、動機、行為和學業成就等。國外學者在這方面進行了比較多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的確會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緊張、焦慮、沮喪等情緒狀態,以及思維、動機和學業成就,并進而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目標設定、學習策略運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控及學習時間的計劃與安排等。
首先,自我效能感是通過目標任務的選擇、期望和抱負水平以及對學習結果的歸因來影響學業成就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和目標設置兩者有密切的關系。Bandura和Schunk發現當學生為自己設定具體的、近期的學習目標時,他們能夠較容易地覺察到自己在學習上取得的進步,因而會增加他們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的增加又能促使學生為自己設定更富有挑戰性的目標。如此循環,學生的學習成績將會不斷提高。Pintrich等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學生的效能信念越高,他們為自己設定的學業目標也就越大,對學業的挑戰性也越大,他們對學業問題的內部興趣也越濃。
以商務英語學習為例,在面對商務案例分析和商務情景模擬談判的任務時,通常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勝任感強,其行為選擇更具有進取性。他們通常認為自己有能力學好商務英語,傾向于追求更具挑戰性的目標。當面臨新的挑戰時,他們往往能積極迎接,樂觀應對,堅持性和忍耐力高,直至完成任務、達成目標;同時他們還愿意嘗試新的行為方式和學習新的行為技能。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面臨困難時往往加以回避,這些學生通常表現為不能集中精神,容易懷疑自己的英語口語能力和寫作水平,堅持性和忍耐力低,甚至臨陣退縮,半途而廢。長此以往,較低的自我效能感必然影響其個體潛能的開發。
其次,自我效能感是通過學生對學習行為的自我管理、學習過程進行調節和控制,進而影響學習效果的自我強化。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往往能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傾向于想象成功的商務交際情境,自覺克服學習中的不利因素,促使自己的英語學習和運用能力不斷提升。而自我效能感較低的學生,總是不善于調控學習過程,常常會想象失敗的商務活動場景,從而阻礙自己的學習實踐,進而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自我效能感不同的學生產生不同的解決任務能力,進而形成不同的學習方式,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
三、提高大學生商務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具體策略
Zimmerman和他的合作者在大量的實驗研究中發現在自我效能感和認知策略的運用、自我調控能力之間有著顯著的相關性,并且自我效能感和各種學習效率的表現如學業成績、家庭作業、測試結果等等都存在相關性。在同等能力下,學習自我效能感對學習效率的高低有重要影響,通常高效能的學生會運用更有效的自我調節策略,更多地使用認知策略,更好地管理時間和學習環境,更密切地監控和調節自己的學習。具體實施措施和策略如下:
第一、 有效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增加他們對學習的堅持性。
Schunk發現自我效能感不僅僅能激發學生的動機層面,維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耐力,而且能培養學生對各門學科的內在興趣,將學習由被動的知識接受過程轉化為主動的求知過程。還有些研究者發現自我效能感能通過增加學生的堅持性進而提高學習成績,即便排除能力的影響,個人效能信念仍可以預測特定學科中的興趣水平;而學習興趣的提高反過來又有助于促進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發展。具體而言,在商務英語學習中,教會學生逐漸設置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子目標,教會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實施自我強化,這一過程中,教師逐漸把“以教師為中心” 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能根據自己學習的過程實施自我反思、自我監控、自我完善,增強學生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第二、努力營造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外部強化環境,提高學習成功感。
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論是對強化理論的發展和超越,對我們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商務英語學習成功感有非常好的啟示作用。在人們掌握了某些知識和技能,顯示自己具有某種能力時,外部強化的恰當運用能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寬松和諧的教育氛圍,相信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多采用表揚、鼓勵、肯定等正面強化的手段,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對自我能力的判斷。少采用批評、指責等負面強化的手段,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自我效能感。在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布置清晰而難度適中的任務,使學生從完成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中獲得成就感。首先讓學生完成具體的、能夠完成的學習任務,必要時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和示范性教學,同時,要及時批改學生作業,并盡可能地給予肯定的、正面的反饋意見。這一方法能使學生達到一個較低的目標或取得一點小小的進步,讓他們體驗到一定的成功感。這種小小成功感就是對他們的正強化,使他們愿意再次達到下一個小目標,獲得下一個小小的進步。如果經常有這種小的成功和成功感,可以預見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心理可以有一個良性的循環或螺旋式的上升。
本文為① 2010年度甘肅省留學人員科技活動優秀項目小額資助項目“自我效能感對中國大學生英語和雙語課堂學習的調節作用”成果之一。②2008年度甘肅政法學院科研重點資助項目<課題:自我效能感在商務英語學習中的調控作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