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學青
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中職學校旅游專業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進行規范持久的英語口語測試既可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職業語言技能水平,又會對中職英語教學起到很好的反饋作用,因此在中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英語口語測試勢在必行。我結合我校旅游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就課堂教學中進行英語口語測試的可能性、內容與形式、操作與評分等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口語測試的可能性
1.實施英語口語測試符合新大綱的要求
2009年教育部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以下稱“新大綱”)從職業學校學生的實際出發,提出“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要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基礎知識,培養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初步形成職場英語的應用能力……”的目標。在職業模塊教學內容方面,新大綱規定:“服務類專業的教學,可側重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要求能用英語初步處理簡單的常規業務。如:接待、處理業務電話、信函、電子郵件,以及填寫業務表格和相關票據等。”在考核與評價形式方面,新大綱指出:“評價要堅持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終結性評價可采用聽力測試、口試和筆試等形式,也可采用真實性任務。”
2.英語口語測試符合職業教育評價目標要求
新大綱明確指出英語教學評價的目標:“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效的評價,及時向教師和學生提供反饋信息,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發展。評價要注重診斷與指導功能,突出激勵作用。”教師要將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培養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相結合,做到“注重考查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兼顧策略、情感和學習態度等”。
3.有適合英語口試的教材
我校選用適合旅游專業的英語教材,既考慮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職業場景中的英語應用能力,又關注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文化素養,更考慮到為學生的文化意識、職業生涯、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根據新大綱編寫的語文版《英語》教材分基礎、職業和拓展模塊,較為細致地考慮學生職業需求,提供了充分翔實的訓練材料,引導學生利用真實場景、選擇真實實用的語言材料開展英語口語訓練。高教社的《飯店服務英語》、《旅游實用英語》也為英語口試提供了可靠的素材保障,話題和內容選擇具有時代感和實用性,學生能夠接觸真實、有效、鮮活的語言,做到學以致用。
4.課時上完全能保證
英語課在旅游專業課程中占主導地位,通常開設6至8節,每周用其中1節來進行口語測試不會減少英語教學的課時量。新大綱對學時的規定也充分考慮到對英語要求較高的相關專業的需求:“可根據專業實際,把職業模塊整合為相關專業課,增加相應學時,進一步擴展職場常用英語的深度和廣度,以滿足職業需求。”
5.中職學生有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強烈愿望
旅游專業的學生了解旅游市場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深知英語作為交際工具將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們內心迫切希望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渴望老師督促指導他們體驗語言,培養技能,積極實踐,形成職場英語應用能力。
二、英語口語測試的內容和形式
英語口語測試的內容分課內和課外兩部分。課內的主要指所學教材選用的對話、課文、練習材料和聽力材料等。課外的包括教師推薦的適合中職學生閱讀的語言材料,如《新概念英語》第二冊、《英語初級口語》和《旅游實用英語》等。
英語口語測試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適當的方式,循序漸進地開展口語測試。
1.復述
復述分兩種。一種是復述教材中的課文與對話,另一種是學生花10分鐘時間閱讀一份課外學習材料,然后復述其主旨。復述能考核學生的口頭概括能力和重新組織語言文字的能力。
2.朗讀與背誦
學生準備數分鐘,朗讀指定的語言材料。朗讀測試的材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一組難易適中的句子,另一種是一篇短文。朗讀材料應盡量避免大量生單詞,且短文不應太長,難度應略低于課堂所學內容。
背誦的語言材料主要是課堂所學的對話或課文。
朗讀與背誦測試主要考查學生的語音、語調、語速、停連等,是低年級學生的“必測項”。
3.情境對話
學生回答教師或者錄音提出的問題,要求學生就教師或者錄音所說出的語言材料作出相應的回答或反應,學生也可以就語言材料對老師提問或分角色對話等。
4.看圖說話
可提供一幅圖畫或者一組連貫的圖畫,要求學生就這組圖畫進行描述或者敘述事件、人物和物件等。這一測試能考查學生的語言應變能力。
5.口頭作文
學生根據所給的談論話題、扮演的角色或身份說出一小段意義連貫的話語,能用所學的單詞和句型陳述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觀點。談論的話題最好結合教材所學課文,教師也可給出必要的詞匯或語言信息。口頭作文既檢測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檢測他們的想象力,是難度較大的測試形式。
6.面試
教師通過多種提問技巧,多層次、多角度地了解學生的口語能力,也允許學生向老師提問。
7.角色扮演
根據教材中所學的對話編寫、表演一小段對話,或將課文改寫成劇本后進行表演。這種測試要求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生共同參與。
三、英語口語測試的操作和評價方法
1.操作方法
課前要確定一節測試課的測試內容、所用時間,以及被測學生的人數。通常每位學生用時不超過3分鐘,考生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完成測試。每節課通過抽簽方式選取學生參加測試。測試時安排一名學生負責計時,其他學生按順序逐個參加測試。
2.評分方法
新大綱明確指出:“評價要堅持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因此,教師在測試前應制定可行的、易操作的評分指標及各項指標的評分細則,選取10位同學與老師一起擔任評委、參與評分,增加口語測試活動的客觀性和評分的準確性。
評分指標應考查學生以下幾個方面。
(1)理解力。判斷學生是否聽懂和理解考題,聽得懂才能對對方的話語做出準確的反應。聽力與口語不可分割,聽力的優劣直接影響口語的交際質量。
(2)語音、語調。判斷學生在語言交際過程中發音是否準確,能否根據情境要求借助語音、語調表達思想和情感。
(3)語法、詞匯。判斷學生是否選用準確的詞語及適合的句式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情感。
(4)流暢度。判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語言表達是否順暢。
(5)動作、表情。判斷學生是否充分利用體態語言傳遞信息、表達情感,注意不同民族有其獨特的體態語。
(6)口語交際的得體性。一方面是指交際的禮貌,如有問有答、不要打斷對方講話、說話音量、語速、音調要恰當,用詞要恰如其分,對人的稱呼要因人而異,等等,另一方面是指尊重不同文化和民族的習俗,如不要打聽西方婦女的年齡,別人贊揚你穿得漂亮時要說“Thank you!”,人家感謝你時要說“Not at all.”或“You are welcome.”。
確定評分指標后,還可對每個指標做等級分割,以利于評判所教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
學生評委們與教師一起評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算出的平均分便是被測學生的英語口語測試成績。
四、關于實施英語口語測試的幾點建議
1.中職英語教師應及時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的英語口語應用能力,注重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以及對自己和他人話語中語言的識別能力。
2.實施課堂英語口語測試初期,學生的課堂表現可能稍顯混亂。教師宜因勢利導,引導督促學生走上“正軌”,不可半途而廢。
3.第一學期實施英語測試時,可用粗線條的等級制代替精確的分數制。測試評價可以針對學生個人,也可以針對某一小組。這樣做有利于緩解分數帶給學生的心理壓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4.實踐“小先生制”,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體作用。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在今天仍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小先生制”的優勢在于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建立融洽的師生互動關系,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與態度,鼓勵學生積極嘗試、勇于實踐、樹立自信心。學生們參與評分、負責計時、組織備測學生的準備活動、維護課堂紀律,無形中也參加了一場看不見的考試。他們積極出色的表現將確保英語口語測試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2009.08.
[2]趙江.淺談中職學校英語教學中的困惑和對策.遼寧: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04).
[3]鄒申,楊仁明.簡明英語測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