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青
培養熟練,良好的英語口語能力是我國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在經濟全球化的21世紀,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的語言,學好英語口語對于提高我國大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尤其必要。然而,英語口語一直是我國大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很多同學雖然掌握的詞匯量比較大,語法知識也比較扎實,卻無法流暢地表達自己,與他人交流,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考試體系的存在使學生忽略口語。
雖然全國各個高校都在進行一系列的英語教學的改革,但由于各種考試體系仍然存在,如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等。因此很多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會一直強調語法的分析,詞匯量的增加和閱讀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由于學習目標的偏差,因此對英語聽說訓練有所忽視。對于現在的大學生來說,英語學習已不僅僅是為了通過四、六級考試,更為重要的是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把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
(二)語言環境的缺乏也是一個原因。
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良好的語言環境是一個很重要因素。由于缺乏英語聽說的社會環境,我國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絕大部分都是用漢語進行的,缺乏英語聽說信息的輸入和輸出,因此,英語聽說能力普遍不高。目前高校里的大學生,課堂內外很少說英語,大家普遍關注的是英語考試,學生的口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教育心理學認為環境在人的認知、感知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要從多方面努力給大學生們提供鍛煉英語口語的機會。
(三)學生自身心理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口語的提高。
對于學生來說,由于英語基本功不夠扎實,不少學生在口語訓練的時候,很容易產生畏懼情緒,以致形成心理障礙,怕說錯,遭人譏笑。其實開口說英語是學習好英語口語關鍵的一步,開口說英語犯錯誤沒有關系,在講口語的時候犯錯誤是正常現象,重要的是要善于發現口語中的錯誤,并改正錯誤,這樣口語水平才會提高。
二
如何改變我國大學生學習英語的這種“啞巴英語”的現狀,切實提高語言的應用能力,是我國英語教育者和研究者需要切實解決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探索。
(一)創造英語學習的語境,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師們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首要的任務是為學生創造英語語境。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們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只有堅持使用英語教學,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才能便于學生口頭模仿,激發學生說英語的欲望。當教師堅持在課堂上說英語的時候,學生就會逐漸提高聽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漸漸聽懂了,聽力理解水平就會逐漸提高,開口說就有了依據和保證。還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交際的場所,從而消除部分因為文化差異帶來的學習障礙。如組織課外一幫一學習小組、英語角等,老師每周抽出一定的時間到英語角與學生進行英文對話、交流,促使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其次,中國古代的教育學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興趣在學習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事實表明,只要學生對英語口語學習產生興趣,口語教學的難題就迎刃而解,將會使學生由學習的被動轉換成口語學習的主動,將會影響到學生對英語的終生學習。那么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呢?我們要進一步加大課堂改革力度,加強課堂教學的多樣化,調動一切積極的心理因素提高學生的興趣和信心。教師們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環節,營造英語口語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入英語口語的學習。教學中可采取創設情境、英語歌曲、短劇表演、小組對話、講故事新聞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不斷給學生以表達的機會,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培養他們對口語表達的濃厚興趣。此外,糾正學生口語表達時的錯誤應注意策略,盡量忽略學生的錯誤,采取鼓勵、肯定的態度糾正其錯誤,消除學生怕犯錯誤而不敢開口的心理焦慮,使學生經常不斷獲得成功的愉快體驗,增強學生口語表達的自信心。
(二)加強學生英語語音的訓練,樹立說英語的自信心。
為了在交流過程中避免溝通障礙,就要表達清楚,盡可能地符合英語國家本土人的發音習慣。很多學生的英語口語存在語音語調不規范的問題,教師應對學生不規范的語音語調進行糾正,鼓勵學生模仿錄音材料中的語音語調,注意句子中的連讀、重讀、弱讀等,培養學生的語音技能,正確掌握語音語調。在聽中對標準的語音語調進行模仿,并對自己的語音語調自我糾正。學生要學會正確的發音規律,盡可能地符合英語國家本土人的發音習慣。只要學生堅持仔細聽音,認真模仿,堅持操練,他們就定會說出漂亮地道的英語。一旦突破了語音關,學生們就能夠開口說出規范流利的英語,就會進一步增強他們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英語口語的積極主動性。
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克服自卑害羞的心理。教師在口語課的教學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的英語表達有誤,則不宜打斷學生、過多地糾正學生的錯誤,從而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而要不失時機地多給予學生幫助和關懷,適時地表揚學生,營造輕松的氛圍,消除學生的緊張感,鼓勵學生多開口說英語。
(三)加強文化意識的滲透,培養英語思維的能力。
跨文化背景知識非常重要,影響到學生交際時的語言得體性。語言表達除清晰、流暢、達意還需得體,不然,就會鬧出笑話。譬如中國人見面打招呼習慣問:“你吃飯了嗎?”而英語國家的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氣為話題。如果我們問英美人:“Have you eaten yet?”他們會認為我們是想請他們吃飯。因此,英語教學中教師們應該加強英語文化知識滲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讓學生學會與他人交際。要明確“在什么場合該說話,什么時候不該說話,知道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對什么人講些什么話”,這樣既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增強文化背景差異意識。學生通過長期的口語練習后,口語交際能力自然就會顯著提高。
語言的交流離不開相應的文化背景。所以,讓學生了解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對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課堂上要向學生介紹英美國家的文化,讓學生了解英美國家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宗教信仰等。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掌握豐富的語言材料,了解并且能熟練運用英語中的習語和典故,理解英語民族的價值觀和信仰,尊重文化差異,培養學生對于一般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幫助他們拓寬視野,擴大知識面,改變思維方式,培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掃除學生在開口說英語時的障礙,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英語口語是學生語言的基本技能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受一些客觀原因的限制,我國大學生的口語能力普遍較弱。因此口語教師們需要掌握和運用一定的教學技巧和口語策略,幫助學生們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切實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戴煒棟,何兆熊.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康志峰,陸效用.我國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
[3]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學與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孫妹芬.淺談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困難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07,(5).
[5]王慶光.大學英語教學中急需加強口語教學[J].重慶郵電學報,2000,(2).
[6]張克福.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