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義
〔關鍵詞〕 校園文化;理念;校園環境;課程
〔中圖分類號〕 G47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3—0017—01
校園文化是當前學校管理中的熱門話題,這證明了校園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校園文化的實施對學生品德與素質的形成有著陶冶、啟迪、塑造的功能。它能不時激發學生的潛能。高標準的校園文化具有強烈的感染性和滲透性,對學生群體及社會道德的提升起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它能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下面,筆者結合學校工作的實際,談談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設和諧校園。
一、以先進的理念構筑溫馨的精神家園
1. 以先進的思想引領學校。我校作為一所百年老校,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學校確立了“達德成才,敬業樂群”的辦學理念,從孩子的天性樂群出發,一切為了孩子健康成長為目的。學校在管理上強調寬容、和諧發展,意在樹立全員共建校園文化的意識,培養學生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和吐故納新的創新意識。
2. 以良好的“班級文化墻”裝扮學校。學校歷屆班子都十分重視班風建設,每個班都制訂了班級奮斗目標,自己設計了體現班級文化特征的文化墻,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校園文化景觀。
3. 以濃厚的文化氛圍渲染學校。學校從理念入手,加強教師教育,讓每一位教師都做到心中有學生,眼中有學生。每個辦公室都有教師精心設計布置的墻面,既有激勵上進的名人名言,又有體現教師工作心態的圖標,如“大拇指”、“笑臉”、“牽手”、“問號”、“感嘆號”,讓教師時刻體驗新理念帶來的快樂。
二、以優美的校園環境構筑多彩的生活樂園
校園環境是學校形象的外顯標志,是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載體。它不僅以物質的外在形態滿足著師生的學習和生活的需要,還以其外在的形態影響著師生的情感和心靈。為此,我們在校園環境建設上著力建構具有師院特色的建筑群。
1. 晨鐘奏響童年的歌聲、笑聲和讀書聲。書聲瑯瑯,傳承經典。每天早操后誦讀5分鐘,培養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遨游書海,走進經典。
2. 主體建筑,彰顯文化魅力。仿古建筑的校門,四根紫紅色的花崗巖,高大宏偉,象征著暢迎四方學子,青磚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門庭間,孔子畫像當坐其中,千年大教育家在笑迎后世學子,門庭兩旁,兩幅孔子學生端坐聽講、凝思冥想的畫卷,告訴小朋友要向兩千多年前的學者學習,敏而好學。
三、以豐富的課程構筑學生成長的學園
1. “牽手”架起了師生、生生溝通的橋梁。通過組織學生“牽手同伴”、“牽手家長”活動,讓學生在牽手中成長。并開展制度化的聯誼活動,每期聯合開展一次主題教育活動,每期交流學校管理,少先隊工作計劃,定期開展師生互訪,通過書信、網絡等載體,互訴友情、交流思想。
2. “以學定教”,體現活力課堂。問題是思維的動力、創造的基石。我們將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以問題為主線,教學目標以問題為取向,教學內容以問題聚焦為核心,教學過程以問題展開為紐帶,教學評價以問題解答為標準。這樣,在課堂中,學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金鑰匙,學習起來自然游刃有余了。
四、校園文化建設應處理好的幾對矛盾
1. 硬件與軟件的矛盾。就物質文化而言,現在的校舍建筑的造型與空間布局越來越講究,校園現代教學設施越來越完善,校園的美化綠化凈化也做得越來越好,但作為精神文化的集中反映,學校的辦學理念、價值追求離現代教育對學校的要求還有不少距離,藝術教育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僅停留在口頭上,落實在行動上的較少。
2. 傳統觀念與現代意識的矛盾。傳統文化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影響著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寶貴的遺產,理當發揚光大。但教育要面向未來,首先就要具有現代意識,表現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上,就是既要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要著力體現時代精神,吸納補充先進文化的營養,構建校園新文化體系,用全新的文化培育一代新人,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
??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