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
〔關鍵詞〕 心理健康;減負;課堂滲透;疏導;傾訴;挫
折教育
〔中圖分類號〕 G4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3—0031—01
隨著學生傷害案件的頻繁發生,我們不禁要問,是家庭的過于溺愛,還是學校教育的失敗?是社會道德風尚下滑,還是人性本質的褪變?也許我們不能給出正確的答案,但這樣讓人痛心的慘劇一次次地上演絕非偶然,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向全社會亮起了紅燈。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學校應該切實把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主要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減負增效,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把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精神壓力作為重點。讓學生從繁重的課業學習中解脫出來,不再為做不完的作業苦惱,不再為父母、老師交代的繁重的學習任務而煩躁,不再為看不到陽光而迷茫。應該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只有讓學生在學校過得快樂,才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生活的熱愛。學校要合理科學地安排學生的作息時間,杜絕加班加點提高升學率的不良傾向。讓學生既有緊張的學習時間,又有足夠的活動時間;既有充分的吃飯和睡眠時間,又有自由和放松的時間。如果把學生當成學習的機器,每天從步履匆匆的晨曦開始,到筋疲力盡的傍晚結束,這樣周而復始會使學生失去本有的童心和快樂,積累的就只有沉默和壓抑。失去健康的心態,便是危險的開始,所以減壓是確保學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二、堅持課堂滲透,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每一天
學校在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上要做到“兩有兩進”,即要有教師、有教材,進課表、進課堂。每一位教師應該“一崗雙責”,既是文化課教學者,又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既要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又要安排專門時間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學校要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配備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要選好、用好班主任,要通過培訓學習讓班主任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利用一切機會和學生接觸。關心每一位學生的心理變化,和學生交心聊天,做學生的好朋友,和學生共同分享他們的快樂,讓學生傾吐內心的郁悶和煩惱,幫助學生解決心理矛盾。只有這樣,學生的壓抑才能及時得到釋放,思想偏差才能及時得到矯正,同時也能從中學會和別人交流的方法和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那就不至于思想簡單、性情暴躁、冒然行事。
三、堅持疏導為主,敢于給學生傾訴、發泄的機會
要充分利用空堂、自習、班(隊)會等機會,抽出一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班內找好朋友傾訴煩惱,尋求幫助,讓班內有威信的學生給他們做調節、疏導工作。這樣既能增進同學之間的信任和友誼,又能讓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這比老師嚴厲的批評和空洞的說教更管用。教師往往會有這樣的傳統想法,認為教師批評甚至體罰學生時,如果學生反抗,就是學生犯上作亂,不可理喻。其實學生的沉默并不代表學生沒怨恨,學生把怨恨強行積壓在心底,不是做無聲的抵抗,就是要把不滿發泄在別人身上,這是很危險的。當學生有勇氣把所有的不滿說出來時,就會在爭辯過程中明白自己的對錯,同時使情緒得到釋放。學校和教師要善于利用一切有效資源,給學生創造排解釋放郁悶的機會,這無疑是減少校園暴力的最好途徑。
四、要堅持挫折教育,提高學生頑強的生存能力
現代的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平時都在家長的百般呵護下長大,很少遇到挫折。目前的教育又缺少挫折教育,致使學生一遇到挫折,就無法應對,往往會采取一些過激的行為。在工作中我們會發現這樣的事實:平時學習較好、表現好、在表揚聲中長大的學生,意志反而比較脆弱,這些學生一旦遇到挫折,容易走上極端。而平時學習較差、紀律表現不好的學生,經常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批評,其內心往往比較堅強,遇到挫折時會自我調節,也會從以前的挫折中尋找解決途徑。所以筆者經常教育學生,不犯錯誤的學生不一定是好學生,從錯誤中站起來的學生絕對是好學生。不論是家庭和學校,都應該重視學生的挫折教育,采取適當措施加強挫折教育,這對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提高孩子頑強的生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 編輯:馬德佳